|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5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二、依托文本,整体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习作,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本单元教材安排了“作家笔下的人”这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要以课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为依据,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可以组织学生按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描写进行分类交流。在学生谈到某一个人物、某一种描写手法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出示重点句段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交流中来。如,学生谈到从人物的动作上来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时,可能会提到小嘎子、严监生、刷子李等人物,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描写来谈自己的体会,可以出示或让学生回到课文中重温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句子、段落,引导全班同学展开交流,共同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学生谈到作者用动作描写刻画小嘎子这一形象时肯定会提及课文中的有关句段,教师便可以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回顾以下这些句段: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3.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通过这些句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正是从“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具体动作,来表现他顽皮机灵、争强好胜的鲜明个性,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动作描写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
再如,学生谈到《“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王熙凤口齿伶俐、泼辣张狂、见风使舵的人物形象时,便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下列语句: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2.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3.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已经理解了人物对话的内容,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现在再重新学习这些语言材料,可以更深入地体会、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当然,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采用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等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在交流时也不必要求他们拘泥于按某一种单一的描写手法来逐一进行,完全可以让学生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为例,谈谈作者是怎样根据人物的特点,选择了哪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描写的,你有怎样的体会。只要学生的交流是结合课文具体描述进行的,并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及评价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