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常意义的“问题学生”,主要是指那些在学业、行为、心理、生理和情绪上存在着某种偏差与不足并需要他人帮助的学生。那些厌学、学业不良、行为退缩的学生,尽管自身有学习问题,但不影响其他同学,不违反校规校纪和法律,这类学生可能是一些学校“问题学生”中的大多数。对这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应轻易带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打入另册,而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在教学上,对他们应当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更具体的帮助。一个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用分数指责、埋怨和歧视,只能让他们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最终走向学习的反面。

  应当承认,在应试教育尚无法改变的大环境下,学生在考试面前,可能取得好成绩,也可能取得差一些的成绩,人人都获得好成绩,只是一种理想。退一步说,如果人人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考试也就没有意义了。考试制度从隋唐出现以来,其最本质的意义是选拔,而不是用来把学生分成优良中差的。自古以来,那些金榜题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如今有几人我们还知道他们的名字?倒是名落孙山的蒲松龄,凭一部《聊斋志异》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没能金榜题名的曹雪芹,更是创作了不朽名著《红楼梦》。

  今天,教育成功与失败的标尺不应当仅以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而应当是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百年树人。没有培养出一位大学生,而培养出一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不枉费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和耐心。据报载,我国的一个运动队到美国盐湖城参加冬奥会,受邀到该市一所小学参观。临别时,我驻美使馆的一位官员希望把两个运动员背包送给该校最优秀的男生和女生。该校校长一时语塞,之后他告诉这位官员,该校从1960年创办,从未评过最优秀的男生和最优秀的女生,因为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那两个背包,最后被放在该校的荣誉室里。我读了这则报道深受感动,我真心地希望,我国的中小学校长们,也能理直气壮地说出这样的话:孩子们都是最优秀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07:14:00 | 只看该作者
另一类“问题学生”,他们逃学、打架、赌博、偷窃、敲诈勒索、毁坏财物、损人,可谓“恶贯满盈”,而且不仅自身有学习问题,其行为还影响了其他同学,有的违反校规校纪和法律,这类学生应当是学生中的极少数。对这些学生,也不应当永远带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教育他们改正缺点,通过适当的处罚给他们警醒。

  实际上,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它反映出的是学校教育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和社会教育问题。所以,促使“问题学生”的转化,往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协调合作。在美国,如果老师发现学生有问题,会和中国老师一样,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老师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如果还不能解决,校长就会出面,三方一起努力解决。

  当然,对“问题学生”最理想化的教育,也许还是英国人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该校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且放手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在夏山学校,孩子们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允许犯错误。这些看似迁就学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不断体验、感悟、启迪。教师成为孩子伙伴,他们很少说教,他们采取“蹲着身子与孩子对话”的姿态与学生互动。我们很多家长总是限制孩子玩,可夏山学校的老师却认为“不让小孩玩个够,对于他们的伤害是很难估量的”。因此,夏山学校的孩子没有恐惧、没有压抑,身心活泼而健康。这样一所学校照样培养出了杰出的设计师、医生、演员、音乐家和数学家。

  条条大道通罗马,让“问题学生”回归到常态生活的路也有千千条。成长对“问题学生”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学生”,只是一些学生出现了一些成长中的问题,我更愿意把解决这些成长中的问题看成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生活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顾雪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4-25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绝对哦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4: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