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数学公开课《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10:0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课资料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  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  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  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说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课本引例:边长为 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 的正方体的体积表示。

简记为 ,读作 的平方(二次方)、 简记为 ,读作 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说明:安排这一组填空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平方,立方转到4次方,5次方以至n次方上来,并会读写乘方运算。目的之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方运算的概念。

引出概念:求 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对照各部分名称:

指数、底数、幂

如果底数是9,指数是4,那么 读作9的4次方,表示有4个9相乘,结果叫9的4次幂。

你能写出一个乘方运算的例子吗?能读出这个乘方运算,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吗?

说明: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因此在此处再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有理数代替课本上的例子,亲手尝试写乘方运算,并在读写过程中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练习1(概念辨析):

指出下列乘方运算的底数和指数

(1)           (2)                (3)             (4)

说明:举出这个例题,因为这是本节内容的疑点之一,如果对底数和指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学生很容易在这个地方出现问题,利用例题来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有无括号对底数的影响。当底数是负数时,一定要带括号。

特别地,一个数可以看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而且指数1可以省略不写。

乘方与乘法的关系: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即相同因数的连续乘法,因此可以利用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乘方与幂的关系: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结果。



(二)例题精讲,重点突出

例1计算:

(1)                  (2)

利用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将乘方换成乘法进行运算

练习2(运算巩固):

P51页练习1,练习目的在于强化对乘方意义的理解,“趁热打铁”,通过这个练习,要求多数学生可以进行这类较简单的有理数乘方运算。

例2用计算器计算 和

根据学生手中计算器类型的不同,可以有两种较常见的按法:

一是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二是用符号转换键+/-的计算器

练习3(熟悉操作):

P51练习2,练习目的在于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会用它进行笔算较困难的乘方运算。



(三)自主交流,归纳小结

从例1和例2,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说明:此处安排讨论前,例1和例2的例题作了小改动,把例1的改为奇数次方,而例2的改为偶数次方,以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自己通过这种不完全归纳,猜想出乘方的符号法则,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引导学生验证法则,可利用计算器验证。

概括起来就是: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问: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吗?0的任何次幂是多少?

说明: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很显而易见,而不管多少个0相乘,结果仍然是0.可由学生自主归纳出来。



(四)活学活用,解决难题

现在来解决开头的那个数学问题

第一格放2粒米,即 粒

第二格放4粒米,即 粒

第三格放8粒米,即 粒

。。。。。。

第六十四格放________米,即 粒,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第六十四格要放多少粒米?

以此类推,最后一格——第六十四格里是2连乘63次,大约等于922亿亿粒。如一斤米以两万粒计算,就合461万亿斤!将全中国的耕地都拿来种稻米,要好几百年才能收这么多。如果将前面的63格里的米粒也算在内,总数还要增加近一倍!这就是指数的威力,难怪国王不知所措了。

说明:此处进行的是一次尝试应用乘方运算来解决开头的问题,互相呼应,以体现整节课的完整性,把学生开始的兴趣再次引向高潮。

趣味探索:

一张薄薄的纸对折56次后有多厚?试验一下你能折这么厚吗?

说明:这个探索实际上仍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检查,纸对折56次,用什么运算来计算比较方便,另外计算过程中可使用计算器,进一步加深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五)作业

P56页1、2

说明:这两个习题是对课本上例题的简单重复和模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应该可以较轻松地完成。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从旧知识中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进行联系比较,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探索、总结直至发现结果、发现"方法",进而优化了整个教学。

五、板书设计:

1.5  有理数的乘方

一、 乘方概念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记作 ,读作a的n次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二、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三、例题
  练习1、例1、例2

练习2、练习3

解: (1) (2) (3)

  

作业:P51练习1、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10:05:21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知
a(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下图是细胞分裂示意图,当细胞分裂到第n次时,细胞的个数是多少?
        第1次分裂    第2次分裂   第3次分裂      第n次分裂
          (2个)       2×2(个)    2×2×2(个)       几个
(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 (1)a•a
           (2)a•a•a
                    n个
           (3)2×2×…×2
1、提出问题:以上答案有没有简单记法和读法? a•a•…•a怎样简记?怎样读?(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回答、教师适当的启发、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补充:a•a•a•a简记作a4,读作a的四次方
           n个
      2×2×…×2简记作2n,读作2的n次方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
         n个
即:  a•a…•a简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引入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如图:
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
一个数可以表示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51,
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3、提出问题: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运算结果叫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结果:和、差、积、商、幂
4、提出问题:在an中,底数a表示什么?指数n表示什么?an就是多少个什么相乘?(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归纳、补充说明、板书答案)
板书: 底数a表示相同的因数,可以是任何有理数;
指数n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现阶段是正整数;
                           n个
an就是n个a相乘,即an=a•a•…•a
所以可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引入课本例题
1计算:(1)(-4)3; (2)(-2)4(师生互动交流、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板书过程:
(1)  (-4)3=(-4)×(-4) ×(-4)      (2)  (-2)4=(-2)×(-2) ×(-2)×(-2)  
            =-64                         =16
5、教师展示题目:
(三)探索法则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            (-2)4=           ()3=        02=     
(-)3=          (-)6=           34=         03=     
(-1)1=            (-4)2=             42=         04=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底数和幂的符号与指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操作、完成计算、合作交流回答、教师归纳板书问题结论)
板书结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四)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
1、52表示    个    相乘,    是底数,    是指数。
2、(- )3的底数为      指数为      写成乘法的形式为                     。
3、把(-3)×(-3)×(-3)×(-3)×(-3)写成乘方的形式为           。
4、计算:(-1)5;82;(-5)3;0.13;(-)4
    (第4小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认真书写解答过程,教师讲评。)
(五)拓展训练
   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试一试
(-2)3;  -23;  -24;  -(-2)2 ;  -;  -
提出问题: (1)如果底数是带分数,应如何进行乘方运算?
(2)(-2)3与-23的意义是否相同?运算结果是否相等?
(-2)4与-24呢?
(3)在计算-(-2)2时,-(-2)2前面的负号能不能与括号内的负号相乘?
(4)(-)3与-一样吗?(-)2 与-呢?
(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探讨回答、教师归纳订正)
(六)能力训练
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1)-32;     (-3)2;     -(-3)2
(2)()3;   (-)3;   -
(3)(1)2;   (-1)2;  - (-1)2
(4)1-23 ×   ; -22 -(- 2)2  
1、学生完成计算(要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板书解答过程)。
2、教师讲评
(七)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八)布置课外作业
1、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  6×6×6  (2) 2. 1×2.1  (3)  (-7)×(-7)×(-7) ×(-7)        
(4)   ×   ×   ×   ×
2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法运算的形式。
(1)34      (2)43          (3)(-1)2     (4)1.23
3、计算。
(-1)2  ; (-0.25)3 ;  -(-3)4 ;  -(-1)5 ;
-32 +(-3)2 ;  1-23 ×(-2)
(目的:为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人教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体上采取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师生概括明晰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设计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开始,提出问题,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结出答案,由答案的表现形式再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然过度到新知的学习,接着层层设问,引出乘方以及与乘方有关的概念,采用归纳类比的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引入例题1之前,创设与例题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弄清底数与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象an等于多少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转化为乘法运算来实现的,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为引入例题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题1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在探索法则的教学环节中,用比一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在拓展训练环节中,设置几个容易出错的计算题,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采取先尝试,后引导,再探索辨析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难点。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重难点,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设计了能力训练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0: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