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498#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8:35:00 | 只看该作者

恐龙的后代生存到了今天热血恐龙

──古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






(编者提示:人教版第十二册 第九课 动物的进化)
    中国辽西发现的古鸟类和带毛恐龙已经使鸟类起源于恐龙以及一些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是热血动物这样的科学假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是你知道吗?这些科学假说本身却并不是在发现了这一系列的新证据之后才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还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恐龙也可能长毛的证据的时候,一些科学家就已经根据一系列其它的间接证据和科学推理提出了这些假说。在当时,这些假说就已经认为,恐龙并没有断子绝孙,它们的后裔就是今天的鸟类。因此,甚至有些科学家提出,鸟与恐龙在分类学上应该被列为同一个纲。此外,这些假说还对恐龙的生态习性及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认识。
  30年前这个热血恐龙理论的出现,在国际古生物学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打破了传统的概念,改变了古脊椎动物学上的许多陈旧认识。因此,这一理论的出现被称为是古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

  然而再向前追溯,我们会发现,热血恐龙的思想在科学界早已有之,只是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由于证据和人类认识的积累到了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候。如果我们就这个问题认真地回顾一番科学史的发展过程,我们就会了解到,科学思想是怎样产生的?科学过程是怎样进行的?科学理论是怎样提出的?科学本身又是怎样发展的?了解这些,比仅仅学到一些"科学知识"要重要得多。

  因此,我们将在本栏目以后的内容中对“热血恐龙”的来龙去脉做一番全面的回顾,其中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呢!


摘自中国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9#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8:35:00 | 只看该作者
恐龙新发现追踪四方好汉聚一帮!


(编者提示:人教版第十二册 第九课 动物的进化)
    古生物学家直到最近才发现,图中这些古代动物曾经在同一时间出现,一起觅食:1为原蜥脚龙,是最古老的恐龙的代表,吃针叶树的枝叶,是长颈蜥脚类素食恐龙的祖先;2为横齿龙,是一种介于爬行类与哺乳类之间的素食动物;3为喙龙,是三叠纪的素食恐龙;4为五齿龙,与横齿龙同为犬齿龙类,牙齿既尖又利,属食肉动物,是哺乳类的近亲。上述动物的化石是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约有2.3亿年历史的三叠纪岩层中发现的,那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同时存在这些古动物化石的地方。

摘自科学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0#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8:36:00 | 只看该作者
千古之谜
──恐龙大绝灭

(编者提示:人教版第十二册 第九课 动物的进化)
  恐龙化石被发现近200年了,一个个新的种类被不断地发现,一批批科学家对它们的研究乐此不彼,一代代少年儿童和他们的家长们对这些神秘的远古生物产生着强烈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许许多多的恐龙与我们人类相比实在是太大了,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它们为什么会长那么大呢?还因为,恐龙的种类如此繁多,样子那么千奇百怪,不由得使我们想知道,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到底有多少成员?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那么多曾经浩浩荡荡、生气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为什么一个不留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留下它们的后代,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这个谜永远激发着我们去探索、去求知。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它的生物。在这次灾难中绝灭的还有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有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至于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真是一场大绝灭、大灾难。大绝灭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这场大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为止可以发现的所有线索,提出了解释这一大绝灭现象的各种理论。但是至今,关于这场大绝灭的原因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
  也许,这样的答案等待着你来寻找。
  以下,我们将陆续地介绍一些关于恐龙大绝灭原因的理论和学说,既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最基本的背景知识,也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发现更好的解释提供一些启发。

摘自中国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8:37:00 | 只看该作者
食肉的兽脚类恐龙侏罗纪早期的最大食肉者
──酷龙

(编者提示:人教版第十二册 第九课 动物的进化)
  我们说双嵴龙是侏罗纪早期的霸主,是因为它们是活跃在各个大陆上的大型食肉恐龙,威慑着当时世界上各个角落里的其它动物,甚至包括现在是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不过在南极洲,双嵴龙的霸主地位恐怕要让位了,因为那时侯的南极洲还生存着一种更大的食肉恐龙——酷龙。
  侏罗纪早期时候的南极洲可不是今天千里冰封的这个样子。当时,南极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更加靠北,气候温暖湿润。
  由于恐龙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因此科学家早就坚信恐龙也一定在南极洲生存过。但是,直到1986年,科学家才在南极洲发现了恐龙的化石证据。如今被冰雪覆盖的山峦下面埋藏的这些恐龙化石为科学家研究食肉恐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提供了新的线索。
  1991年夏天,美国科学家哈墨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距离南极点400公里的科克帕特里克山进行考察时,在地下发现了一种当时无人所知的巨大的食肉恐龙化石。这种食肉恐龙的头上长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嵴冠,看上去有点儿象孔雀头上美丽的冠子,好酷!不过,这种恐龙的嵴冠不是孔雀那样的羽毛冠子,而是由骨骼的突起形成的。科学家给这种恐龙命了名,拉丁文原意是“寒冷地区长嵴冠的龙”,我国把它意译为“酷龙”,一方面取“寒冷地区”气候“严酷”的意思,另一方面也取“嵴冠与众不同”因而很“酷”的意思。
  酷龙身长7.62米,体重大约可以达到680公斤。在南极洲还发现过两种食肉恐龙,一种与曾经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小型的腔骨龙很相似,另一种就属于侏罗纪早期的第二大食肉恐龙——双嵴龙。测量表明,酷龙比世界上最大的双嵴龙还要长1.5米。
  对酷龙以及其它的食肉恐龙的研究表明,在侏罗纪的时候,食肉恐龙已经向大型化和行为的复杂化的方向进化了。酷龙和双嵴龙的嵴冠就很可能是在交配行为中起异性吸引或同性竞争作用的。像现代的许多动物一样,很可能只有雄性个体才长有这样的嵴冠。当然,这些嵴冠也有可能起到吓唬敌人的作用。
  如果嵴冠的作用确实是用于交配行为,那么,腔骨龙这样的没有嵴冠的食肉恐龙靠什么来进行类似于“求爱”这样的社交行为呢?科学家推测,腔骨龙很可能是靠改变皮肤的颜色来向异性求爱的。其它的一些恐龙则可能以鸣叫的方式来进行社交。
  科学家是怎样得出这些关于恐龙社会行为的推测的呢?实际上,他们是根据对许多现代动物的观察。仅仅作为性显示特征的身体形状在现代动物中是很普遍的。例如,雄鹿长有形状复杂的大角,当它们抬头鸣叫时将这样的大角展露出来以赢得雌鹿的青睐。
  作为恐龙的近亲,现代鸟类有颜色展示的特征和行为。例如,当雄孔雀想要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力时,它们就张开并抖动它们那绚丽多彩的尾羽跳跃。而酷龙呢,则很可能像蓝雀那样,当与竞争者争夺领域的时候就把头向前伸,显示出它那酷毙了的嵴冠告诉对手:“这里是我的地盘儿!”
  许多现生的爬行动物也有颜色显示行为。蜥蜴的雌雄个体之间看上去经常不一样,这使得它们在交配季节能够彼此容易地辨别性别。通常,雄性个体都比雌性个体色彩更加漂亮。
  哈墨博士发现酷龙的时候曾经想起了一个名叫艾尔维斯(即猫王)的摇滚歌星梳的那个张扬个性的头型,因此开玩笑地把酷龙叫做“艾尔维斯龙”。
  在科克帕特里克山,哈墨博士和其他的科学家一起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在酷龙的化石骨头里面找到了一些类似于腔骨龙那样的小型食肉恐龙的牙齿!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当时一些小型的食肉恐龙在啃食死去的酷龙的肉的时候折断了一些牙齿。酷龙在当时的世界里是最具震慑力的捕食者,可是它们却也可能反过来成为较小的捕食者的腹中之物。难道身长7米多的酷龙还打不过小小的腔骨龙吗?这个问题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来解答。
  同学们对恐龙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您就有机会成为一个古生物学家,从而寻找恐龙化石证据来解答这个问题。即使同学们将来从事其它职业,也可以在渡假期间参加一些专门组织的恐龙科学考察旅行,而有机会与恐龙专家一起去寻找和发掘化石,你发现的化石没准真能解决一些这样那样的千古之迷呢!

摘自中国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8:37:00 | 只看该作者
食肉的兽脚类恐龙腔骨龙


(编者提示:人教版第十二册 第九课 动物的进化)
  在始盗龙和黑瑞龙发现以前,腔骨龙一直扮演着最早的兽脚类恐龙的角色。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科学家曾经在三叠纪晚期的地层了发现了异常完整而且保存完美的腔骨龙化石骨骼,对它的研究表明腔骨龙确实可以作为早期兽脚类恐龙的代表。
腔骨龙
  腔骨龙体长将近2.5米,身体轻巧,骨头的中间都是空心的,这一点很像鸟类。因此,推测它活着的时候体重可能也就是20公斤左右。腔骨龙是标准的两足行走动物,后腿形似鸟腿,十分强壮,看来很宜于行走。它的前肢短,具有适于攀缘和掠取食物的灵活的手。身体以臀部为支点保持平衡,尾巴又细又长。它的脖子也相当地长,前端是结构精巧的头骨。
  腔骨龙的头骨狭长,有巨大的颞孔和前眼窝。这些特征已经奠定了整个兽脚类恐龙家族的形态基础。腔骨龙那些侧扁的牙齿深埋在齿槽中,十分尖利,而且带有锯齿。这样的牙齿显露出了腔骨龙的高度肉食性。它们很可能以小型或中型的爬行动物为食。
  腔骨龙的腰带显示了典型的蜥臀类特点。肠骨向前和向后扩大,并且与包含了好几个脊椎骨的长长的荐部相连;耻骨从肠骨两侧向前向下延长,坐骨则向后、向下伸展;耻骨和坐骨都较长,而尤以耻骨为甚,它们与肠骨中间通过一种骨质的突起接合,而不是直接连接;容纳球形的股骨头的臼窝(关节窝)是开孔的或叫做穿透式的,这一点是所有恐龙区别与其它爬行动物的特点。
  腔骨龙的生活方式可能也代表了兽脚类恐龙的基本适应形式,即习惯于在干燥的高地上生活。就这种地区的生活条件来说,快速奔跑的能力和动作敏捷的特点无论在捕食其它动物还是在逃避敌害方面都是头等重要的。腔骨龙在这方面也奠定了兽脚类恐龙的适应基础。


摘自中国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侏罗纪早期的霸主
──双嵴龙

(编者提示:人教版第十二册 第九课 动物的进化)
  194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大的兽脚类恐龙,因为其头顶上有一对薄薄的V字形骨质嵴,科学家把它命名为双嵴龙。
双嵴龙
  双嵴龙的身体较为粗壮,头骨高大,颚骨发达,嘴裂很大,满嘴的牙齿像锋利的小刀子一样,牙齿的前后边缘上还有小的锯齿,这些特征显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获到的猎物,然后将大块的肉吞进腹中。此外,双嵴龙的头骨上在眼睛后面的部位都有孔,这些孔是为了更好地附着那些牵动颚骨的肌肉用的,因此双嵴龙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强大。科学家推测,双嵴龙可能是侏罗纪早期生态系统中最残暴、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双嵴龙与古脚类恐龙
埋藏在一起
  双嵴龙的后肢粗壮有力,脚上长有利爪,可以用来捕捉、撕裂猎物。2亿年前左右的那段时光里,双嵴龙经常出没在河流湖泊间的高地上或丛林间,追捕着各种各样的素食动物。它们也可能喜欢孤独地生活,有时也可能会隐蔽在不易被发觉的地方等待时机偷袭猎物,甚至它们还可能像现代的鬣狗一样以由于各种原因死去的动物的尸体和腐肉为食。
  我国在云南省晋宁县也发现过双嵴龙的化石。
  1987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博物馆恐龙发掘队在晋宁县夕阳乡发掘出了一具属于古脚类的云南龙的化石。不迳而走的消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前来观看。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彝族同胞,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恐龙。但是当他们看到一块块化石的时候,一些人觉得这种骨头形状的石头似曾相识。有的人告诉发掘队说,在夕阳乡的木杆榔村的山坡上也见过这样的石头。
  发掘队跟随着报信的人来到木杆榔村,那里果然有一串恐龙的脊椎骨出露在一个小冲沟里。他们决定在这里进行发掘。几天后,一个触目惊心的场景出现了。原来这里竟然有两条恐龙!而且,是两条完整的恐龙骨架扭在一起,其中一条是古脚类恐龙,而另一条却是食肉的双嵴龙,后者的大嘴正好咬在前者的尾椎骨上。科学家根据化石的这种埋藏状况推测,这两条恐龙的死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它们在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中两败俱伤而双双死去;再一种可能就是古脚类恐龙已经死去多日,尸体上的肉已经腐败变质了,而饥肠辘辘的兽脚类只管填饱肚子,没想到却因吃了腐败变质的古脚类恐龙肉而中毒身死。从二者平静的姿势来看,后一种可能性甚至更大些。
  中国双嵴龙是侏罗纪早期最大的食肉恐龙,身长将近4米,嘴巴又尖又长。它的上颚的前部有一个裂凹,使得前上颚骨能够活动。科学家推测,它最喜欢吃的大概是其它动物的内脏,因为它的尖嘴可以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中,而头顶上那两块薄板状的冠状嵴可以在头伸进尸体的腹腔时起到支撑腔壁的作用。
  双嵴龙也是环特提斯海动物群的成员之一,因此全世界发现的种类都大同小异。它们的化石在现代的南极洲也有发现,说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在当时可是一个温暖的恐龙天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08:41:00 | 只看该作者
肉的兽脚类恐龙三叠纪晚期
──恐龙的黎明(下)

(编者提示:人教版第十二册 第九课 动物的进化)
  实验室内的研究着实令人惊喜。黑瑞龙耳朵里的听小骨显示,这种恐龙可能具有敏锐的听觉;长长的爪子和长着锋利牙齿的上下颌表明,它是令其它动物害怕的猎手和杀手;直立的身姿则说明,就那个时代而言,黑瑞龙灵活机敏、奔走迅速。黑瑞龙身体可以长到3至6米长,体重可以达到360至450公斤,它比现代陆地上最大的食肉猛兽狮子和老虎已经大多了。
始盗龙骨架黑瑞龙
  1993年,瑟里诺博士和同事们在他们的第二次月谷考察中,又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几乎完整的新种类恐龙的骨架化石。他们把它命名为始盗龙。与黑瑞龙相比,始盗龙简直就象猫与老虎相比,因为它身长只有90几厘米,还不到1米,体重只有5到7公斤。有趣的是,在始盗龙的上下颌上,后面的牙齿像带槽的牛排刀一样,与其它的食肉恐龙相似;但是前面的牙齿却是树叶状,与其它的素食恐龙相似。这一特征表明,始盗龙很可能既吃植物又吃肉。
  始盗龙的一些特征证明,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恐龙之一。例如,它具有5个“手指”,而后来出现的食肉恐龙的“手指”数则趋于减少,到了最后出现的霸王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只剩下两个“手指”了。再如,始盗龙的腰部只有三块脊椎骨支持着它那小巧的腰带,而后来的恐龙当越变越大时,支持腰带的腰部脊椎骨的数目就增加了。
  不过始盗龙也有一些特征与黑瑞龙以及后来出现的各种食肉恐龙都一样。例如,它的下颌中部没有一些素食恐龙那种额外的连接装置。再如,它的耻骨不是特别地大。
  始盗龙和黑瑞龙在三叠纪晚期的出现,代表了恐龙时代的黎明。

摘自中国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15: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