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274#
发表于 2009-5-16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准时换“衣服”的招潮蟹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3册第1单元动物)

在热带海滨的沙滩上,居住着一种小小的蟹。雌蟹的相貌很平常,雄蟹长得却有点怪:它的一只螯小得可怜,另一只螯却大得出奇──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身体。有人说它像一位提着把小提琴的琴师,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琴师蟹。

琴师蟹真正的名字叫招潮蟹,这个名字和海水的涨潮落潮有关系。每当潮水上涨前十分钟,招潮蟹就成群地钻进沙滩上的小洞里。雄蟹用它那只巨大的螯挡住洞口,以防敌害来偷袭。当潮水到来的时候,雄蟹高高举起大“钳子”,好像是向大海致意,欢迎海水给它们送来了“美餐”。

招潮蟹还有一套“换装”的本领。白天,它们的身体颜色变深;夜晚,颜色又变浅。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招潮蟹的色素细胞,就会看到一种奇妙的现象:当细胞里的色素颗粒像一朵朵花开放时,它身体的颜色就变深;当色素颗粒缩成一团时,身体的颜色就变浅。最让人纳闷的是,它们每天身体颜色变深的时间,要比前一天推迟约50分钟!这正好反映了潮汐的规律,每隔24小时51分重复一次。

人们还发现,招潮蟹穿上“深色衣服”的时候,正是大海退潮的时间。这时,它身体的颜色与沙滩的颜色差不多。这样,招潮蟹在活动或寻找食物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体色成了它隐蔽的伪装。

科学家们做了个实验,把招潮蟹放在水族箱里,让温度保持不变,但长期保持黑暗。虽然这里好像已经没有大自然的昼夜交替,也没有海潮的涨落,但招潮蟹还是准时“换装”。当外面是白天时,它在里面穿“浅色衣服”。

招潮蟹“换衣服”的时间为什么这样准确?它不会像人那样戴上电子表,也不会有人告诉它时间,可是,它的体内会不会有比电子表还准的“生物钟”呢?

这个谜正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第3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
发表于 2009-5-16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自己治病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3册第1单元动物)

自然界里的野生动物会不会生病?生了病、受了伤又是谁给它们治病呢?请你不用担心,它们有给自己治病的本领。

北美洲南部有一种野生的绶鸡(也叫火鸡),当小鸡被大雨淋湿了的时候,它的父母会强迫小鸡吃安息香的树叶,安息香的树叶是苦的,小鸡不爱吃,父母会逼着它们吃。

原来,小鸡被雨水淋透了,容易患“感冒”,吃了具有苦味,但能强身的安息香树叶后,便长了精神,能预防“感冒”。

一只山鹬的腿被枪打伤了,它会忍受剧痛走到河边,取些黏土敷在腿上,再找些柔软的草浸在河泥里,敷在断腿上,犹如人们打石膏用来固定断肢一样,等它的绷带全弄好了,才安然地飞走。

有位科学家发现,长疥癣的野牛,总喜欢躺在稀泥里,只把脑袋露在外面。一个月左右疥癣就治好了。

热带森林里的猴子,一旦出现了怕冷、战栗的症状,得了疟疾,它就会去啃鸡纳树的树皮。我们知道这种树皮中所含的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良药。

贪嘴的野猫吃了有毒的东西,又吐又泻,可能得了肠胃炎。这时候,它就会急急忙忙地去寻找一种苦味的、有毒的藜芦草,吃了以后呕吐一阵子,病就好了。原来,藜芦草里面有一种生物碱,它有催吐的作用。

不同的野生动物有不同的自我治疗本领,这是它们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形成有利于生存的一种适应本能。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第2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发表于 2009-5-16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沙漠之舟”骆驼







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常年不见雨水,而且昼夜温差很大,晚上很冷,白天的沙地却热得可以烤熟鸡蛋。在这么炎热干旱的沙漠里,人们驯养骆驼,用来载人运货。驼毛还可以做毛线、毛织品,皮可以制革,肉可以吃。骆驼真是宝贵的“沙漠之舟”。我国内蒙古、新疆等有双峰驼,阿拉伯、印度等地还有单峰驼。

骆驼为什么能适应沙漠生活?

*骆驼的鼻孔能自如地开、关,眼睛有双垂眼睑,睫毛很长,耳朵能转动,所以不怕风沙。

*骆驼的蹄子宽而扁平,还有肉垫,适于在沙地行走而不陷下去。

*骆驼一次吃足饲料和水,把营养贮藏在驼峰里,慢慢地消化,直到骆峰下凹、平塌,所以骆驼在沙漠里可以几天不喝水,不吃东西。

*骆驼的厚皮可以抵挡烈日,它的体温在白天、黑夜也有变化,不易出汗,可节约水分。

摘自《四季知识乐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发表于 2009-5-16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变色龙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3册第1单元动物)

变色龙,学名避役,属于蜥蜴类爬行动物,在恐龙生存时代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已有28万年历史。它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非洲大陆、小亚细亚、印度等地树林中也有,一般身长20~30厘米,大者可达50厘米以上,最小的只有3~5厘米。它常静悄悄地在树枝上等待,左右眼能向不同方向转动,进行窥视。在捕捉昆虫时,舌头伸出的长度,可达头长的5~6倍。当遇到敌害时,能吸入大量空气,把肚皮胀得气鼓鼓的,用以吓唬敌人。

“变色龙”,之所以得到这个称号,是因为它的体色多变善变。在一昼夜中,它可以变换六七种颜色:夜深时黄白色,黎明时暗绿色,阳光下黝黑发亮,发怒时斑斑点点,在温暖而不透光的环境中身披“绿装”,温度下降一些就变成浅灰色了。它为什么能变化身体的颜色呢?秘密在它的皮肤里。那里,有一个变幻无穷的“色彩仓库”,储藏着蓝、绿、紫、黄、黑等奇形怪状的色素细胞。一旦周围的光线、湿度和温度发生了变化,或受到化学药品的刺激,有的色素细胞便增大了,而其它一些色素细胞就相应缩小,这样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体色。它的这一本领可使敌害“视而不见”,以此来保护自己。保护色是许多动物的生存本领,要是没有这种本领,变色龙就不可能度过那古代漫长的爬行动物时代,而活到今天的。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第2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8#
发表于 2009-5-16 10:17:00 | 只看该作者

蚕姑娘喊冤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3册第1单元动物)

一天,学问渊博的《汉语成语词典》公公,正在书房休息。忽然,蚕姑娘从老远的农家跑了进来,抱怨说:“敬爱的词典公公,您知道,我们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完整的变态。我们从卵里孵出来以后,人们精心饲养,蜕过四次皮,再吃七八天桑叶,就开始吐丝。经过三四天忙碌,椭圆形的房子(茧)就造好了。在茧里,我们又蜕出一层皮,就变成了蛹。这时,我们不吃也不动,靠身体内积蓄的养料度过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最后变成成虫。我们吐丝作茧,是为了舒服而又安全地度过蛹期。可是,在‘作茧自缚’这个成语里,把我们作茧说成是自己束缚自己的愚蠢行为,这是不妥当的。还有人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更是错误的。我们吐完最后一根丝以后,在茧里虽不能活动,但并没有死,否则,我们怎能破茧而出去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呢?”

蚕姑娘的话刚说完,后面又赶来了蜻蜓、貉、狼和乌龟,它们也一个个地为自己抱不平。

蜻蜓说:“众所周知,我们是在空中举行婚礼的,产卵和孵化幼虫则在水中进行,我们经常贴近水面飞,有时是在产卵,有时是为了捕捉蚊子。可见,我们用尾部点水干的是生儿育女和捕捉害虫的大事,而在‘蜻蜓点水’的成语里,却把我们和那些作风飘浮、工作不深入的人相提并论,这怎能叫人心服呢?”

站在一旁的貉胡子等急了,他抢着说:“词典公公,你不要看我们脸上有一条黑色条纹,嘴上留着八字胡须,就认为我们不道德。我们节操坚贞,严守一夫一妻制,有时,我们也约上几个好友住在一个洞穴里,但并不干坏事。可是,人们根据我们相貌丑陋,又经常是几只住在一起,就编了个‘一丘之貉’的成语,把我们比作那些专干坏事的人。其实,我们不仅不干坏事,还大有益于人类呢!比如我们的绒是一种高级皮毛,我们的肉是桌上的佳肴,还有治病作用。我们捕食老鼠,对生产有利。把我们比作坏人,实在太不公平了。”

正说着,站在一旁的狼不好意思地走上前来,递上一张纸条给词典公公,上面写道:“我的名声不好,做尽了坏事,没有脸面在众人面前说话;但在‘狼狈为奸’的成语里,常把我们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扯在一起,未免太过分了吧!”

最后,轮到乌龟发言了,他慢腾腾地爬到前面,向词典公公深深地鞠了一躬,慢悠悠地说:“词典公公,我们是大家公认的长寿动物,活一二百岁是常事,活四五百岁也不稀罕。可是‘龟鹤遐龄’的成语里,把鹤也说成寿星,这就错了。鹤只能活五六十年,寿命比它长的动物多着呢!”

词典公公见大家把话说完了,才站起来和颜悦色地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受时代的影响和局限,有一些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说明它的本质,如‘作茧自缚’、‘一丘之貉’等就是这样。有的成语是来源于诗句,如‘蜻蜓点水’就是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演化而来的。诗人原意是写自然美景,在成语形成过程中,经过加工改造,原意变更,就与事实不符了。如‘对牛弹琴’,原是比喻对他人讲话白费功夫,但现在的科学实验证明,让乳牛听着优美的乐曲,产乳量大增。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引用成语时,不仅要弄清它的含义,正确引用,而且要对成语中的一些科学道理,进行一番探讨,这样就会得到更多知识,你们说对吗?”

“对!”蚕姑娘和大伙齐声说。

词典公公的书房里又恢复了宁静。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第3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9#
发表于 2009-5-16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长颈鹿的脖子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5册第5课哺乳动物)

长颈鹿的老家在非洲,大约2000年以前,罗马凯撒大帝南征非洲时,把这种动物带到了欧洲。人们看到它的颈长长的,有点像骆驼,身上的斑纹有点像豹,起初给了个“骆驼豹”的名字。

现在的野生长颈鹿,只有非洲才有。它们在热带草原上,常常挺着长脖子,悠闲自得地吃着树梢上的嫩叶。要是一受惊,它们会成群地奔跑起来,每小时能跑50多千米,别的大型动物很难追上它。

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雌的身高4米左右,雄的身高5米左右,差不多有两层楼房高。它为什么要长这样高呢?这要从它的生活环境说起。据生物学家研究,长颈鹿有个特性,就是喜欢吃树叶。可是,在热带草原上,矮树木越来越稀少,为了能吃到高高的合欢树树梢上的嫩叶,它们总尽力伸长自己的脖子。脖子的长短,对它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条件。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脖子短的长颈鹿就因缺少食物长不好,甚至饿死,逐渐被淘汰了,保存下来的就都是长脖子的长颈鹿了。生物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适者生存。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第3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动物的唾液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3册第1单元动物)

动物的唾液,除了帮助消化食物外,还根据它们的生活和生存的需要,有着各种奇特的作用。

刺猬的唾液是散毒剂。它的唾液里含有毒汁。一般情况下,刺猬每天都要用舌头舐脸、腹和背上的每一根刺,在全身涂上唾液。这样,它就不怕毒蛇了,还敢和毒蛇搏斗呢。

大象的唾液是凉爽剂。天热时,如果找不到水,大象就把储存在鼻腔里的唾液,用长鼻子喷出来,浇到头上、身上,使身体凉爽些。

燕子的唾液是黏合剂。它的唾液能把泥团粘合起来,做成牢固的窝。金丝燕用唾液与海藻混合,筑成“燕窝”,这种燕窝是极其名贵的药材,也是健身的高级补品。

萤火虫的唾液是麻醉剂。它们常用头顶上的一对鄂,给蜗牛注射唾液,使蜗牛浑身麻醉,失去知觉。然后用另一种唾液,使蜗牛肉变成流质,把它喝到肚子里。

蜘蛛的唾液是催化剂。当蜻蜓、蚊子、苍蝇等落到蜘蛛网上时,蜘蛛就把唾液注射到这些猎物的体内,使他们的肉体变成液体,然后慢慢吸吮。

青蛙的唾液黏性很大,当虫子飞来时,青蛙舌头一伸,能很快把虫子粘住,一直吞到肚子里。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第2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07: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