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246#
发表于 2009-5-16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蚯蚓的视力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3册第1单元动物)

蚯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它吞吃泥土和其中的腐烂生物,经过消化后排出粪便,这些粪便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有益于农作物生长,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但我记得常识课上李老师说过,蚯蚓是没有眼睛的。那蚯蚓是怎么找到吃的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我向外公要来了几条他钓鱼用的蚯蚓,用一只小盆子,按三年级常识书上的饲养方法,在盆子里装满泥土,放入几条蚯蚓,再喂些水果皮、烂菜叶,每天浇水保持泥土潮湿。蚯蚓在我的精心饲养下,慢慢长大了。养了大约一个星期,我拿出一条最大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的白纸上,在不远处放了一张烂香蕉皮,观察蚯蚓怎样寻找食物。

刚开始,蚯蚓一直往后面蠕动着,过了一会儿,好像知道不远处有食物,立刻转了回来,使劲向前爬,没过一会儿,就爬到了香蕉皮底下。为什么蚯蚓没有眼睛就能找到食物呢?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蚯蚓长期在土壤里生活,土壤里很黑暗,它的眼睛没有什么用处,就慢慢地退化了。但蚯蚓口的前端有非常敏锐的嗅觉器官,它就靠这嗅觉器官来探路和寻找食物的。

噢,我明白了,蚯蚓是不折不扣的瞎子,它是靠嗅觉来寻找爱吃的食物的。

周沁心嘉兴桐乡实验一小301班

摘自嘉兴科学课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发表于 2009-5-16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蚯蚓为什么打滚?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1课动物和环境)

星期六早晨,我到学校参加美术兴趣班,刚走进校园,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仔细看,原来是花匠师傅在给花草施肥,他把浸泡过的鸽粪浇在花坛、花盆里。这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浇过鸽粪的泥土表面,都有一些蚯蚓在不停地打滚,好像非常痛苦似的,有的已经瘫在地上死去。

我在自然常识课上学到过,蚯蚓怕阳光,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生活,只有在雨后或夜间凉快时才到地面上来活动。现在是炎热的“秋老虎”气候,它们应该深深地钻进土里“避暑”才对,干吗不顾烈日曝晒,钻出地面打滚呢?

我就去请教花匠师傅,他告诉我,空气中弥漫的那股刺鼻气味,主要成分是氨气,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每次施浇鸽粪或人粪尿等肥料时,都会把地下的蚯蚓薰得钻出来打滚。

星期一早晨我一到学校,就把上面说的奇怪现象告诉好朋友陈如彦。她去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找到了其中原因。原来蚯蚓没有鼻子和肺,是用身上的皮肤来呼吸的。泥土里有空隙,空隙里充满了空气,空气中的氧气能渗进蚯蚓皮肤,进入它的微血管里;同样,微血管里的二氧化碳也能透过皮肤排入空气。施浇过肥料后,土壤的空隙里浸满了粪水,首先是氧气缺少;而且粪水里含有大量氨气,会渗入蚯蚓的皮肤,使它们呼吸困难、痛苦难忍,纷纷钻出地面打滚,一部分中毒严重的甚至死亡。

陈璐璐

摘自《动手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发表于 2009-5-16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谁是凶手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3册第1单元动物)

5月7日,7点10分。

四年级二班教室里。

教室里失去了往日那种喧闹的气氛。生物小组的几个同学,围着“动物角”,争论的面红耳赤。有的说小蝌蚪是被龙虾吃掉了,有的说小蝌蚪是被乌龟吃掉了,有的说小蝌蚪是自己跑掉了。你一言,我一语,一声高,一声低,各不相让。

“组长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小明是生物小组的组长,他放下书包,急忙来到“动物角”鱼缸前。王强把小蝌蚪失踪的事报告了他。

小明二话没说,对“现场”进行了认真地勘查:两只龙虾在鱼缸里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小乌龟把头缩进壳里,露出一对“称星眼”,警惕地注视着周围,一动不动;卵石堆上的苔藓也没有反常迹象。

难到真的是小蝌蚪自己跑掉了吗?小明心里想到。不会的。鱼缸周围没有水滴的迹象,再说,水面离鱼缸缺口还有8厘米高,小蝌蚪是蹦不出来的。他又否定了自己的看法。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谁也没有说话,等待着组长的破案。“蝌蚪的尾巴!”细心的小明突然喊了一声。倾刻,前面同学的眼睛一齐射向鱼缸,顺着小明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一条小蝌蚪的尾巴静静地躺在鹅卵石的石缝里。这下可以更加肯定小蝌蚪不是自己逃走了,而是他杀!凶手还在鱼缸里。认为小蝌蚪自己逃掉的几位同学悄悄地回到了座位上。剩下的两派围绕谁是凶手又争论起来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小明说:“不要吵了!再抓几只,我们做侦察员!”“好!”大家一致赞同。

随着上课的铃声,教室里恢复了平静。

侦察开始了。小明他们又把4只小蝌蚪放进鱼缸里,大家的眼睛死死盯着蝌蚪,屏息凝视,谁也不说话。

小蝌蚪乍到“新家”,大概对新家感到新奇和不习惯,在水里小心翼翼地游着,鱼缸里的每个角落,它都光临一遍,进行了侦察,然后才放开胆子游动。

“独脚龙”──两只龙虾中最厉害、最凶猛的一只,它一直伏在缸底,一动不动,一副老实相,眼睛却随着蝌蚪直转。另一只“大麻子”龙虾,对蝌蚪的到来,也表现出沉默。蝌蚪两次游到它的身边,它摆动了几下长须,好像表现出一副友好的样子。小蝌蚪游到小乌龟的身边时,它害怕的连忙把头缩进了壳里,等蝌蚪游远了,它才敢慢慢地把头伸出来,偷偷地瞧上一眼。

5分钟过去了,鱼缸里没有什么异常。小蝌蚪胆子也大了,自由自在地游着。

10分钟过去了,鱼缸里还是挺“和平”的,小蝌蚪游得更欢了。

放学了,小蝌蚪像一架直升飞机在水中“飞翔”。

侦察小组的同学开始收拾书包了,小明宣布:“为了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我们晚上继续侦察。王强带领两名同学从7点开始值班,8点我来接替。”大家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当小明接班时,王强真有点耐不住劲了,哭丧着脸走了。

“有情况!”一直在细心观察的小明忽然喊了一声,和小明一起值班的另两位同学的4只眼立刻盯着鱼缸。“独脚龙”伸出长须在水里划了几下,接着身子也开始挪动了。一只蝌蚪若无其事地又游到它身旁,突然,“独脚龙”伸出它那仅有的一只“大钳子”,把小蝌蚪死死夹住。不一会儿,小蝌蚪便动弹不得了。“独脚龙”慢慢地把小蝌蚪往嘴边送,正要吃,可又缩了回去,一连试了几次,它知道小蝌蚪再也无法抵抗了,才把它放到嘴边……另几个小蝌蚪见状,慌忙逃窜,正好碰到等待多时的“大麻子”,它也用同样的方法抓住了一只小蝌蚪。

“噢!凶手原来是龙虾!它们是在晚上捕食。”小明说。

案子破了,为龙虾“辩护”的那帮同学一声不吭。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第2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发表于 2009-5-16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动物和植物只生活在某些地方?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1课动物和环境第11册第2课植物和环境)

饥饿的浣熊正注视着小溪里的一条鱼。

突然,浣熊抬起爪子向水里抓去。浣熊的动作够快了,但这次却不行,鱼逃走了。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或植物都能在某些地方生活而不能在另一些地方生活。浣熊不能生活在水中与鱼不能离开水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们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呼吸。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使得某些植物和动物只能在某些地方生存。研究这些原因的学科叫做“生态学”。

当植物或动物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大时,群体就开始分离。最后,有的来到河边,有的来到海边,也有的来到高山。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是永远地,这些植物或动物就固定在一处生存,而不在另外一些地方生存。

如果一种动物只吃某种植物,那么你就会在那些植物生长的地方找到这些动物。考拉熊吃桉树叶,而桉树长在澳大利亚,因此你只有在澳大利亚才能发现考拉。如果把考拉从澳大利亚运到别处的动物园,那动物园就得准备桉树叶供考拉食用。

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只有有限的食物、水和空间。如果两种动物或植物都想得到同样的食物、水或空间,它们就会想方设法去争夺。

一种植物或动物可能会把另一种植物或动物挤走,自己独占食物、水或空间。也许这两种植物或动物会只取自己所需要的,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地方。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植物或动物通常不能在很冷的地方生存;同样,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植物或动物也不能在热带生存。

为了生存,大多数的植物需要土壤中含有某些养分。如果地里沙太多,或者全是硬硬的石头,那么大多数的植物都不可能在那儿生长。不过有些很喜欢阳光,却不需要很多水分和养分的植物却能在这种地方生长。这类植物并不是到处都能见到,因为别的植物会与它们争夺阳光与空间。

有时候,使得一种植物或动物在某一特定地区生存的原因并不一目了然。

比如鹈鹕靠食鱼生存。你大概会认为无论在哪儿的海边都能发现鹈鹕,其实并不如此。

鹈鹕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捕鱼。它高高地在海面上飞翔,一旦看到水面上有鱼出现,鹈鹕就会迅速俯冲到清澈的水面叼起鱼。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捕鱼方法,鹈鹕只生存在加勒比海海水清澈的水域。如果它离开这些水域,就不可能捕到鱼。

另一种叫北极燕鸥的鸟不在白令海一带繁殖后代,这一点曾使科学家们困惑了好久。

后来他们发现当幼鸟开始捕食时,它们在晴天时体重会增加,而在雾天时体重就减轻。即使体重不减轻,至少它们雾天时不出去捕食。

科学家们认为白令海附近多雾的天气才使得北极燕鸥不在那儿繁殖后代。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个地方只生存一种植物或动物,其他任何植物或动物都不能在那儿生存。

美洲红树只生长在温暖海岸一带的咸水泥地里。红树上的树籽在掉落之前会开始长根,因此当树籽掉下后就会扎进泥地里。

红树长得很快,它的根会向四方岔开,把混杂在水中的浮流物紧紧地拢在一起,这样红树就能稳稳地在泥地里生长。

正因为红树能在这种特殊的地方生长,它就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自在地生长。

但是我们知道世界上只有一种生物最聪明,知道怎样盖房子,做衣服。这种生物能种出粮食,然后带着粮食去任何地方。这种生物就是人,人能够生活在地球上他想生活的任何地方。

摘自《儿童小百科趣味故事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发表于 2009-5-16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饲养幼虫的蚂蚁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3册第1课蚂蚁)

小朋友,你研究过蚂蚁吗?

全世界大约有13000多种蚂蚁,其中有几种还是挺有趣的呢!

墨西哥南部有一种畜牧蚁,会放牧蝶类的幼虫。白天,它们把蝶类的幼虫养在洞穴里,为了防止被它们的天敌吃掉。到了晚上,畜牧蚁就把幼虫赶到植物上去放养,为了保护幼虫的安全,畜牧蚁事先还会把植物上吃幼虫的天敌,如甲虫、蜘蛛等全部杀死。拂晓时,它们又把幼虫赶回洞里,并用泥土封住洞口,还要派几只兵蚁守卫洞口。为什么畜牧蚁要这样细心饲养蝶类的幼虫呢?原来,这些畜牧蚁最爱吃的好食料,就是幼虫分泌出的一种液汁,这就好像人们饲养奶牛是为了得到牛奶一样。

生活在非洲的一种藏谷蚁,善于采集田间谷物和野草的种子,藏在洞里,以备青黄不接的时候食用。到了雨季,种子在地下容易受潮变质。天晴时,它们会把种子搬到地面上晾晒。有趣的是,它们似乎懂得种子一旦发芽,就容易变质霉烂,因此,藏谷蚁先咬掉种子的胚芽,再贮藏起来。这样,种子就不会发芽啦!

我国南方有一种小红蚁,是甘蔗螟虫的天敌。南方种甘蔗的农民,就在甘蔗田里饲养小红蚁,防止螟虫危害。小红蚁消灭螟虫的手段高明,即使螟虫钻进了甘蔗的茎杆里,小红蚁也能钻进去把螟虫拖出来咬死。

摘自《小学自然趣读第3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发表于 2009-5-16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探索海兽不患潜水病的秘密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3册第1单元动物)

不借助任何装置的潜水员,一般只能下潜到五六十米的深度,而且在水下逗留的时间,最多也就几十分钟。然而海兽就不同了。海兽的潜水本领比人类要高超许多。

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海兽,因为其摄取食物不同,潜水深度是不同的。海豚以各种鱼类为食,它可下潜到100~300米的深度,时间可达4~5分钟。抹香鲸有食深海大王乌贼的习性,所以每当它发现爱吃的猎物,总是穷追不舍,最深能下潜到千米水深。

常识告诉我们,潜水越深,潜水者所受的水压就越大。如果海兽下潜到千米以下的海水深处,它所承受的压力达数百个大气压。那么,人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疑问,海兽为什么有如此之高的耐压性?海兽的身体组织究竟是如何适应水下的压力变化?这些问题是科学家多年来一直研究讨论的课题,因为这项研究有助于帮助人类潜入更深的水中。

生命离不开氧,海兽和鱼类一样,在海水中也不能离开氧气。但是,海兽和鱼不同,海兽因没有鳃,不能直接从海水中摄取氧。因此,为了潜水的需要,海兽下潜时体内必须储备所需的氧。这样海兽的体内储氧能力要比陆生兽类大得多。人们观察发现,斑海豹在潜水时,有时是呼气后潜水,有时又是吸气后潜水,这说明海豹在下潜中,肺内的储氧并不是主要的,而是通过血液来进行的。因此,海兽的血液是它的“氧气仓库”。海兽除血液储氧外,肌肉也有较强的储氧作用。海兽肌肉中所含呼吸色素要比陆生兽类高出许多倍,储氧可占全身储气量的50%。由于海兽长时间潜水生活的需要,其身体结构已发生许多变化。例如,它们的胸部等处有许多特殊的血管网,静脉管里有许多活瓣,在短时间内积蓄大量血液。当需要潜水时,全身血管收缩,产生大量过剩血液。通过这种储存方式,减轻了心脏负担,填补了因肺气被压缩而形成的胸腔空间,提高其潜水适应性。

不仅如此,海兽既能迅速下潜,也能骤然上浮,在千米水深范围内,上上下下,而不会患潜水病。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发现,鲸在潜水时,胸部会随外界压力的增加而收缩,肺也随之缩小,肺泡自然变厚,气体交换停止。这样氧气就不会溶解于血液中,鲸自然不会患潜水病了。人则不然,人在潜水时,仍需要不断补充空气,肺泡也不收缩,氧气必然会溶解到血液中去。

揭开海兽潜水之谜,对于人类开发海洋非常有益。但是,这方面的理论很不完善,特别是将海兽不患潜水病的生理机制,完全用于人类的潜水活动,则有较大的差距。人们期望着在不远的将来,也能和海兽一样随时潜入海水深处,不再为潜水病所困扰。

摘自闽南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发表于 2009-5-16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体积最大的树







(编者提示:人教版科学第2册第2单元第4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地球上的植物,有的个体非常微小,有的个体却很庞大。象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巨杉,长得又高又胖,是树木中的“巨人”,所以又名世界爷。

这种树一般高100米左右,其中最高的一棵有142米,直径有12米,树干周长为37米,需要二十来个成年人才能抱住它。它几乎上下一样粗,它已经活了3500年以上了。人们从树干下部开了一个洞,可以通过汽车,或者让四个骑马的人并排走过。即使把树锯倒以后,人们也要用长梯子才能爬到树干上去。如果把树干挖空,人可以走进去六十米,再从树桠杈洞里钻出来。它的树桩,大得可以做个小型舞台。

杏仁桉虽然比巨杉高,但它是个瘦高个,论体积它没有巨杉那样大,所以巨杉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树。地球上再也没有体积比它更大的植物了。

巨杉的经济价值也较大,是枕木、电线杆和建筑上的良好材料。巨杉的木材不易着火,有防火的作用。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9 07: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