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踪蟋蟀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三册第二课《蟋蟀》)
提起蟋蟀,我们小学生是人见人爱,只可惜它在我们教材里是选学课文,尽管老师讲得少,不细致,可我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科技自然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蟋蟀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跟踪观察,对蟋蟀的生活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一、蟋蟀的形态及雌雄蟋蟀的区分
我们曾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捕捉过不少的蟋蟀,从颜色上看,大多是黑褐色的,也有青灰色的、灰黄色的、桔黄色的等等。尽管它们的颜色各异,但形态基本上是一样的,其身体都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身体扁平,头部的两根触角比身体还长。在放大镜下观察,头部有复眼、口器,口里有一对像镰刀一样的”大牙”。背部长有翅膀,腹部肥大,一节一节的,共有三对足。奇怪的是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怎样也找不到蟋蟀的耳杂,这么灵巧的小东西会没有耳朵?我们不相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图书室查找了有关资料,结果我们在《动物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找到了,蟋蟀的耳朵不长在头上,而是长在前脚的胫节(小腿)上。回到家,我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终于在蟋蟀的小腿上找到了它的耳朵,那上面还有薄膜,可感觉声音的振动,从而分辨同伴发出的声音。
在观察蟋蟀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秘密,有的蟋蟀能叫,有的蟋蟀却不能叫,这是什么原因?去问老师,老师告诉我们:能叫的是雄蟋蟀,不能叫的是雌蟋蟀。根据老师的指导,我们又把蟋蟀分类饲养起来,进行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雄蟋蟀腹部末端有两根尾须,分别长在两边,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三根尾顺,我们想,中间多的那根管子,一定是用来产卵的。在它们的翅膀上,我们也找到了不同的地方,雄蟋蟀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雌蟋蟀翅膀上的花纹则不一样。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现在不用听蟋蟀的叫声,也能准确地分辩出它们的雌雄来。
二、蟋蟀是怎样叫的
一年四季,自然界昆虫的声叫此起彼伏。其中,蟋蟀的鸣叫尤为起劲,鸣声也多种多样。雄蟋蟀孤单时,其鸣声为“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似诉孤单之惨,相思之苦。倘若找到了雌蟋蟀,其鸣为“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曲儿”,两短一长,似诉缠绵之情,眷恋之意。两只雄蟋蟀狭路相逢,要格斗逞雄时,其鸣声为“曲儿,曲儿,曲儿,曲儿”,高亢急促,似诉决斗之心,必胜之念。格斗结束,得胜方发出”蛐、蛐、蛐”的叫声,真是得意忘形,得意忘“声”。
老师告诉我们:蟋蟀们的叫融进了大自然昆虫界的合唱,给大自然增添了几分姿色。可是,蟋蟀们的叫声却不是从嘴里发出来的。而是利用翅膀张开闭合摩擦振动发出来的。老师的话我们似信非信。于是,我们对蟋蟀作了一次对比试验。把一只大蟋蟀的嘴用透明胶牢牢贴住,可是蟋蟀还在不停地叫。这说明蟋蟀的叫声确实不是嘴里发生来的。我们用同样一只蟋蟀,用透明胶把它的翅膀牢牢贴住,蟋蟀就一声不吭了。这一实验证实了老师的话。
三、蟋蟀是怎样斗架的
听大人说,公鸡好斗。观察了一年的蟋蟀之后,觉得大人的话不完全对。公鸡好斗不如雄蟋蟀好斗。公鸡成群结队,往往有和平相处的时候。而两只雄蟋蟀在一起,很少有和平相处的时候,动不动就打斗。有时为食物而斗,有时为情侣而斗,有时为巢穴而斗。蟋蟀争斗时,中间的两条腿用来支撑身体,其余的腿、触角、尾须、牙齿都是锋利的兵器。罗乐同学饲养了一只大蟋蟀,取名“乌龙驹”,黄强同学饲养了一只大蟋蟀,取名叫“玉色青”。一个星期天,我们约上几位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让“乌龙驹”和“玉色青”斗上几个回合,我们在树荫底下放好一只椭圆形的蟋蟀盆,盆上还垫上一张白纸,把“乌龙驹”和“玉色青”同时放入盆里,根本不用蟋蟀草鞭去“浇油”。它俩互相虎视耽耽一阵之后,就张牙舞爪地干上了,“玉色青”来势凶猛,“乌龙驹”沉着应战,双方在扑腾、翻咬……使尽十八般武艺,打得难解难分。最后不知怎么回事,“乌龙驹”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玉色青”高兴得拍打着翅膀,发出得胜的叫声,洋洋得意地踱过来,嗅了嗅“乌龙驹”,正想吞下这胜利果实时,说时迟,那时候,只见“乌龙驹”一跃而起,狠狠咬了“玉色青”一口,把“玉色青”紧紧按住,直到活活把“玉色青”咬死,哟,这“乌龙驹”原来是假死诱敌。看到“乌龙驹”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战败者的尸体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蟋蟀们的战争太恐怖骇人了。蟋蟀们啊!为什么不可以和睦相处呢?
四、蟋蟀是益虫还是害虫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捕捉了两只大蟋蟀放在纸盒里,进行对比实验:先在纸盒里放些蝗虫、青菜虫、飞娥,两只蟋蟀活跃了一阵子后,就对里面的食物再也不屑一顾。接着我们又在纸盒里放了些植物的嫩叶、嫩茎、根、果实(黄瓜、苹果、茄子)等食物,两只蟋蟀吃的津津有味,还互相你争我夺抢着吃。于是,我们得出:“蟋蟀是害虫”的结论。
得出这个结论后,就有好几个同学提出来,蟋蟀是害虫,我们没有必要再研究它了。老师听了我们的汇报,笑着说:“研究一种昆虫,不能单看它是益虫还是害虫,而要看它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蟋蟀虽然是害虫,但它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属于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我们有责任对它进行研究、探索。下面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蟋蟀的躯壳还可以入药,能为人类治病呢。”老师的一席话,又激起了我们继续探究蟋蟀秘密的欲望,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继续饲养蟋蟀,观察它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它的躯壳能治人类的什么病。
总之,蟋蟀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有待我们去结继续观察、发现。通过这次蟋蟀的跟踪观察,我们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事物。
湖南省衡阳市城南区雁城小学科技自然兴趣小组肖媚媚 黄强 指导老师:李功名
摘自科学探究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