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148#
发表于 2009-5-5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怀念和“淇淇”一起的日子(二)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我对“淇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

记:作为最先把“淇淇”接到武汉的人员,我们知道22年来,您和“淇淇”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能不能讲讲您和“淇淇”之间的故事?

陈:我和“淇淇”相处了22年多,最初的日子几乎是朝夕相处,对它有着很浓厚的感情。它的突然离去,令我非常伤心,有点接受不了。

14号,“淇淇”去世的消息就传到了全世界。15号,我接到了外甥、外甥女从加拿大打来的电话,他们说从网上看到了这个消息,知道我和“淇淇”之间感情深厚,怕我伤心,特意安慰我。甚至有我的老同学也打来电话,安慰我,因为他们也知道我对“淇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怀想“淇淇”,最难忘的还是当初给它疗伤的那段日子,我们倾注了几乎所有的心血。后来,看到它慢慢恢复我们都很高兴。我们喜欢看它的嘴,牙虽然多,但不咬人。“淇淇”长相很可爱,它的皮肤上虽然没有很多花纹,但那种灰色很漂亮。“淇淇”的性格也比较温柔,很讨人喜欢。

1980年,换到第一个为它建造的池子里,“淇淇”迎来了在武汉的第一个夏天。武汉的夏天热,池子里的水温高,我们想办法到空军买了淘汰不用的降落伞,撑起来为“淇淇”遮荫防晒,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还买了许多冰块放在池子里,但那么多的冰放进水里,也降不了1摄氏度。后来,看到“淇淇”身上起了许多红点点,最后又变成黑点点,我们都很着急,买中药给它吃,还请皮肤科医生来看,最后又在池子上面搭了个塑料棚。那个时候我们紧张得不得了,觉得比自己过夏天还要难受,但最终还是顶过来了。

我们的心全系在“淇淇”身上。“淇淇”一苦,我们比它还苦;“淇淇”一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那时我很怕接电话,只要电话里讲“淇淇”怎样怎样,我的心里就会紧张。

退休以后,和“淇淇”的接触少了些,但只要有空,我还会去看看它。

记:“淇淇”年轻的时候什么样子,能否给我们描述一下?

陈:“淇淇”年轻时很活泼,有很多动作。我们放球、放救生圈在池子里,它就特别高兴。“淇淇”喜欢热闹,人一来就特别高兴,一高兴就会转呀,蹦呀,把球弄起来,特别招人喜爱。到后来慢慢老了,动作就没那么多了,也就不是很活泼了。

没有“淇淇”,很多研究都是空白

记:“淇淇”运到武汉,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搞科研,能否介绍一下“淇淇”为科研都做了哪些贡献?

陈:“淇淇”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很大。20世纪80年代之前,白鳍豚的科研基本上是一个空白。1980年7月,我受国际捕鲸委员会邀请,参加第31届年会。当时我们自己买了一部摄像机,录了一个关于白鳍豚的短片带到年会上,片中着重介绍了“淇淇”,在会上连放了三遍,大家每看一遍都鼓掌。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活的白鳍豚。“淇淇”就是那时登上国际舞台的,在国际上一提“QIQI”,鲸类研究专家就知道是武汉的“淇淇”。

1986年,在水生所召开了一个国际淡水豚科学研讨会,我们报告了7篇论文,“淇淇”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当时在淡水豚类的研究中,虽然白鳍豚的研究起步最晚,但却被公认为是工作做得最好的,这其中“淇淇”的贡献功不可没。

通过对“淇淇”的一系列的研究,在白鳍豚的养殖学、生理生化学、病理学、行为学、遗传学、声学等方面的研究,“淇淇”也可谓功莫大焉。可以说,没有它我们的很多研究都是空白。

楚天都市报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09-5-5 10:40:00 | 只看该作者

怀念和“淇淇”一起的日子(三)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淇淇”和陈佩薰教授的最后一张合影中科院水生所王小强摄

“淇淇”曾“娶”过一个小媳妇

记:据了解“淇淇”属雄性,有没有考虑过给它找个伴,让它繁衍后代?

陈:很早我们就想到过这个问题。养殖,不光是要饲养,还要让其繁殖。自从“淇淇”来了之后,我们一直想找头雌豚,跟“淇淇”一起生活。

着手为“淇淇”找伴的计划从1984年就开始考虑了。1985年,我们尝试捕了一次江豚,证明捕白鳍豚也是可行的。1986年正式开始实施捕雌豚的计划。

我们把点选在长江的监利段,发动当地渔民,成功地围到了4头白鳍豚。考虑到雌的、小的才能养活,就把大的给放了,只留下一头,就是曾报道过的“珍珍”。

“珍珍”长得很好,回来后把它放在与“淇淇”相邻的另一个池子里。因为“珍珍”刚从野外环境来,保持了一定的野性,起初“淇淇”很怕它,有一次“珍珍”从两个池子的通道游过去了,“淇淇”躲着它,很害怕的样子。但时间一长,两个交流多了也就慢慢好上了。

“珍珍”来时只有2岁,而白鳍豚成熟年龄雌的要比雄的晚,雄的要4岁,雌的则要6岁。所以虽然“淇淇”当时已属大龄,但要和“珍珍”配种,还得再等4年。那时大伙儿都开玩笑说“淇淇”娶了个小媳妇。

由于老池子条件不好,“珍珍”养了2年后,不幸得了呼吸道疾病,因此“淇淇”的繁殖问题最终没能得到解决。

“淇淇”在以另外一种方式永生

记:“淇淇”去世后,水生所对其进行了解剖,将内脏取样保存、制作标本,这是否意味着“淇淇”将会继续为科研事业服务?

陈:是的。“淇淇”生前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身后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通过对内脏取样保存、制作标本的形式,一方面可让它最后一次为科研工作做出它的贡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并促使我们科研人员决心把白鳍豚的科研和保护事业继续下去。

楚天都市报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09-5-5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金雕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洁白雕、老雕
学名 Aquila chrysaetos
英文名 Golden eagle
鹰科 Accipitridae
分布 遍布于我国东北及中西部山区,为留鸟;偶见于安徽滁州、江苏镇江、浙江温州等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猛禽。全长86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栗褐色。未长成时,头部颈部羽毛呈黄棕色;除初级最外侧的3枚外,所有飞羽的基部均缀有白色斑块;尾羽灰白色,先端黑褐,长成后,翅和尾部羽毛均不带白色;头顶羽毛加深,呈现金褐色。嘴黑褐色,基部沾蓝。趾、爪黄色。
多栖息于高山草原和针叶林地区,平原少见。性凶猛而力强,捕食鸠、鸽、雉、鹑、野兔,甚至幼麝等。繁殖期在2-3月间,多营巢于难以攀登的悬崖峭壁的大树上,每窝产卵1-2枚,青白色,带有大小不等的深赤褐色斑纹。孵卵期44-45天,育雏时雌雄共同参加,雏鸟77-80天离巢。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09-5-6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卷羽鹈鹕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塘鹅、鹈鹕
学名 Pelecanus onocrotalus
英文名 European white pelican
鹈鹕科 Pelecanidae
分布 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爪肉色。
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09-5-6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孔雀雉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孔雀鸡
学名 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英文名 Crey peacock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云南、海南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雄鸟全长65厘米左右,雌鸟约50厘米。雄鸟体羽为乌褐色,密布近白色细点和横斑。头顶具发状冠羽。背、两翅及尾均具金属蓝带紫色大型眼状斑。嘴黑色,脚黑褐色,脚具二短距。雌鸟羽色较暗,眼状斑不很显著,尾短。
栖息于海拔15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及竹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蠕虫、果实、种子为食。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进入繁殖期。多筑巢于密林中的沟谷地及山区耕地附近的次生林,巢在自然下凹的地面。每窝产卵2-5枚,偶见6枚。孵卵期21天。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09-5-6 08:31:00 | 只看该作者
黑鹳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乌鹳
学名 Ciconia nigra
英文名 black stork
鹳科 Ciconiidae
分布 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体白色。嘴和脚红色。
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09-5-6 08:31:00 | 只看该作者

黑琴鸡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黑野鸡

学名 Lyrurus tetrix

英文名 Black grouse

松鸡科 Tetraonidae

分布 为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等鸡类。全长55厘米左右。雄鸟全身体羽黑色,头、颈、喉、下背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翅上具白色翼镜。尾呈叉状,外侧尾羽长而向外卷曲成琴状。喙暗褐色。爪裸皮橘红色。雌鸟全身体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斑;颏、喉棕白色;翅上翼镜不明显;尾羽叉状,不向外弯曲。

为山地森林鸟类,栖息于开阔地附近的松林、桦树林和混交林中。主要以植物嫩枝、叶、根、种子等为食,兼食昆虫。3月末至4月初发情,雌鸟5月初在发情地附近筑巢产卵。在树下的地面营巢,每窝产卵6-8枚,淡赭色,具深褐色斑点。孵卵期19-25天,育雏期约60天。

黑琴鸡分布区日渐狭窄,数量稀少,应严加保护。近年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及河北师范大学开展了人工饲养繁殖研究。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5: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