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133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淡水在哪里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级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2#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9:02:00 | 只看该作者
处处不均匀


  古代游牧民族为了放牧,哪里有水草就在哪里安家。如今人类定居也要考虑水源的分布状况。然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海洋包围着地球,陆地被分割成七大块和无数的岛屿。在大陆上,气候湿润、雨量丰沛的地区,分布着大江大河和较多的湖泊;而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水汽难得光临,干旱少雨,河流很少,还经常干涸,甚至形成了沙漠。可以说,正是因为水的分布不匀,才形成了光怪陆离、生动活泼的一个世界。在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的分布极不匹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3#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查漏塞流







  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随时用总节门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9:03:00 | 只看该作者
工业的血液


    水,参加了工矿企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空调、洗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工业的血液。例如,在钢铁厂,靠水降温保证生产;钢锭轧制成钢材,要用水冷却;高炉转炉的部分烟尘要靠水来收集;锅炉里更是离不了水,制造1吨钢,大约需用25吨水。水在造纸厂是纸浆原料的疏解剂、解释剂、洗涤运输介质和药物的溶剂,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火力发电厂冷却用水量十分巨大,同时,也消耗部分水。食品厂的和面、蒸馏、煮沸、腌制、发酵都离不了水,酱油、醋、汽水、啤酒等,干脆就是水的化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5#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9:04:00 | 只看该作者
呼风唤雨


  1930年,荷兰人在飞机上将固体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撒进云里,出现了降雨的结果。从此,“人工增雨”的技术活动越来越吸引人,给水资源短缺的地方带来一丝希望。1975年,世界气象组织作出了国际性的“人工增雨计划”。试验证明,在适当的时机播撒催化剂,可以多获得10%~15%的水。一些未来学家们甚至乐观地认为,总有一天人类能够呼风唤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9:04:00 | 只看该作者
海水可以淡化


  海水淡化就是除去咸水中的盐,或将淡水透析出来。大致有5类办法:(1)蒸馏:让盐分留下,水蒸气凝结成水;(2)冻结:让咸水结冰,盐和冰分离开来;(3)反渗透:让咸水的水在巨大的压力下通过特殊的膜,留下盐;(4)离子迁移;(5)化学法。海水淡化,耗电耗能,成本很高,但是意义重大,很有前景。法国塞纳河边有一家公司制造成功一种简单的手动水泵式的海水淡化装置,将1升海水变成1公斤淡水,仅仅需要10分钟。有人估计,21世纪可能诞生一种新型的生产淡水的未来水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37#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9:05:00 | 只看该作者
海底有淡水


  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瀚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在波斯湾边巴林群岛,曾经用竹管从海底的涌泉汲取淡水;希腊东边的爱琴海中,也有一处涌泉,一天出淡水100万立方米,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了3万公顷的土地。近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3: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