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水利用概况
由于淡水资源缺乏,人们已开始开发利用海水。世界沿海国家纷纷把眼光转向大海。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发海水的直接利用,研究海水淡化等新技术。
海水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海水代替淡水直接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杂用水,用量最大的是作工业冷却用水,其次还可用在洗涤、除尘、冲灰、冲渣、化盐制碱,印染等;二是海水经淡化后,提供高质淡水,供高压锅炉用,淡化水经矿化作饮用水;三是海水综合利用,即提取化工原料。
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工业用水量的40~50%为海水,1962年日本工业用水总量为313.5亿m3,其中海水约占56.56%,1967年工业用水总量增至567.7亿m3/年,海水约占60.81%。1980年仅电力冷却用海水就增至约1000亿m3/年,预计1995年将达到1954~1960亿m3/年。美国1980年工业海水用量达到140亿m3。前苏联和欧洲国家都大量地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
我国沿海城市直接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已有60余年的历史。大连、青岛、天津、烟台、秦皇岛、上海、威海等沿海城市都已大量地利用海水。
我国和其它国家一样,海水作工业用水,目前主要是用作工业冷却水。冷却用水占海水总用量的95%以上,其中,滨海各发电厂用量最大,其次为石油和化工企业。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热电厂年用海水3.6亿m3,天津大港电厂为7.2亿m3,浙江镇海电厂为11亿m3,山东龙口电厂为4亿m3,黄岛电厂为3.6亿m3,大连化学工业公司1990年海水用量为1.5亿m3、大连石油七厂1990年海水用量为1.1亿m3,大连油脂化学广年海水用量为28万m3,青岛碱厂年海水用量为3200万m3。
充分利用海水不但可减轻淡水资源紧张状况,而且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青岛染料厂年产1万吨的硫酸车间,曾因无水而停产,后改为利用海水,在保住了1000万元年产值的基础上还增产300万元;青岛碱厂在扩大海水用量之后,纯碱年产从8万吨增至20万吨;大连化学工业公司以海水代替自来水作为工业用水,年节约自来水445万m3,节约资金111万元。
近十多年来,海水利用从工业冷却水到工艺用水,从海水淡化到海洋化工,都已有较成熟的发展。人们所关注的防腐和防治海生物两大技术难题已基本被现代科学技术所克服。
目前我国的海水利用正在朝着资源化、产业化方面发展,尤其是沿海严重缺水城市,如大连、青岛、天津等远距离水源的开发已极其困难,有的城市已无水可调。应该利用靠海的优势和现代科学技术,拓宽海水应用领域,扩大海水用量,向海洋要水。
资源化和产业化标志之一是实现集中供水和连片供水,且纳入城市公用事业系统管理天津市自来水公司、天津碱厂和塘沽区节约用水办公室联合集资,于1988年6月建成了日供水能力1万m3的海水厂,供天津碱厂冷却和溶盐工艺使用。近期还将建设日供水7.2万m3的供水厂供天津碱厂冷却用水和海水谈化用。
青岛近期将在胶州湾岸边建设日供水能力为28万m3的海水工程,供给胶州湾东岸的工业区使用。烟台市计划“八五”期间在套子湾岸边建设日供水能力10万m3的海水厂,用海岸浅井方式取水,供化工路片工业区使用。
资源化和产业化的另一个标志是正在酝酿的海水综合利用问题。利用发电厂低品位蒸气以蒸馏法淡化海水,制成的淡水含盐量在5mg/L以下,经混合床处理供锅炉使用;浓盐水可供碱厂化盐和海水提溴等海洋化工使用。
总之,我国的海水利用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