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116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冰雪覆盖的大陆


南极大陆
壮观的冰雪世界
  茫茫的南极大陆,像一只握着拳伸着大拇指的大手稳稳地托住地球。人们通常所说的南极是一个泛称。南极是地球上最大的白色世界,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98%被永久性的冰雪覆盖。每当南半球冬季到来时,环极海冰又与大陆冰盖融合成无际无涯的白色冰原,面积可以达到3300万平方公里,超过整个非洲大陆。
  到底南极的范围有多大?界限又如何划分呢?科学界众说不一,直到1958年2月,在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的首次会议上,各国科学家一致认为,南极区域以“南极幅合带”为边界,并包括幅合带以外的一些具有南极环境特征的亚南极岛屿。这样南极的范围就超出了陆地海岸线,也超出了极昼、极夜的南极圈。1959年12月1日,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中把南纬60度以南的所有海洋和陆地,统统划分到南极的区域内。新的南极洲概念的提出,认为应从整体地球的圈层结构(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出发,根据生态、气候、海洋及大地构造分区,形成的一个自身具有共同基本特征、但又相对独立而绝非封闭的系统。南极的面积将包括89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超过全球表面积的六分之一。
冰封的大地
  在这冰雪世界中, 白色的美总是伴随着白色的威严。南极的冰雪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呢?南极冰盖平均厚度2447米,最大厚度4776米,在这层深广无边的白色世界里,降雪年复一年地积累起来。新雪纷纷扬扬、轻松柔软,每立方米重100公斤。实际上,新雪直接飘落到冰面的机会并不多。由于常年狂风大作,六角形雪花在风中飞舞碰撞,渐渐磨去棱角,变成粉状碎雪,随风掉落在冰面,形成风积雪。
  有时,万里晴空会忽然飘落下无数的细小冰晶,叫做“钻石雨”。小冰晶在阳光下闪烁着缤纷的幻彩,如同梦一般,好象天上的仙女在随风起舞,她挥舞着魔棒,随着魔棒的点化,飘忽的雪花在空中变成无数精美的钻石,随风跳跃着坠落下来,让人间的凡夫俗子们看得目瞪口呆,如醉如痴……
世界最宁静的地方
茫雪原
  降雪一层覆盖一层,随着深度和压力的增加,新雪变为粒雪。到70~100米深时,雪晶体相互融合,雪晶体颗粒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气泡,变成白色的气泡冰,或称新冰。新冰的密度达到每立方米820公斤。当埋藏深度超过1200米时,巨大的压力使新冰中的气泡逐步消失,气体分子进入到冰晶格内,细小冰晶体迅速融合扩大成巨大单晶(最大直径可达10厘米),最终形成蓝色的坚硬老冰,也叫蓝冰。覆盖在白色新雪、粒雪及新冰下面的蓝冰,构成大陆冰盖的主体;而且,越是深层的冰,形成的年代越古老。
  南极茫茫的冰盖中孕育的大陆冰川,充分体现了白色力量势不可挡和深沉缓慢的性格,冰川就是冰雪的河流,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吨的冰雪在冰川中静静地推挤、磨擦,相互碰撞着,缓缓地,但又义无反顾地向大海涌去,最后惊天动地般崩落入海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南极冰川下发现有细菌生存







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南极很深的冰层下面发现有细菌生存,这一发现支持了生命可能在极端寒冷而黑暗的地方生存的猜测。

这些微生物是从南极站地表向下钻凿近1.2万英尺取得的冰样本中发现的。这些冰块正好位于一个地下淡水湖的上方,那里远离地球生命赖以制造能量的阳光。

行星科学家、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克里斯托弗·麦凯说:“这些细菌如何获得能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细菌能够在地球上极其寒冷而没有阳光的地方生存,那么相似的机体也可能存在于火星上或木卫二地下深处的海洋里。

这种原始的细菌存活的原因可能是:低温大大减慢了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使它们几乎不需要多少食物就可以生存。Vostok站所在的极冰可能是约100万年以前沉积而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6:39:00 | 只看该作者

南极的由来







  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南极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似乎恰恰相反。在南极区域,以极点为中心向外扩展的南极洲大陆,大陆周围是洋面;相反,在北极区域,以极点为中心向外发射的是北冰洋洋面,洋面四周几乎全为陆地或岛屿所包围。如果比较南极洲和北冰洋的面积,两者竟然非常接近,前者为1425万平方千米,后者为1321万平方千米。若把南极洲大陆自东向西转动100经度,然后再将两极区重合在一起,不难发现,南极的陆区几乎正好填充了北极区的海域。据此,有人推测,在地球发展史上的某个阶段,似乎有某种宇宙压力施向北极一端,造成一块巨大的凹陷区域,使北冰洋的平均深度达1097米,这种宇宙压力再通过地球内部传到南极一端,形成一个巨大的隆起区域,使南极大陆平均隆起高达2350米。

  上述现象也许仅仅是个偶合,但南极洲大陆的由来却是有其渊源的。

  地学家们公认,南极洲大陆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漂移而成为现在的状况。

  简单说来,在1.95亿年以前,整个地球为一块巨大的“联合古陆”。此后,这块超级大陆逐渐分裂为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大约在1.7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又分裂为东、西冈瓦纳大陆。东冈瓦纳大陆由南极洲、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组成。大约在5300万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开始分离;之后,约在3900万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最后分离,并经过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移到了现今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南极海洋生物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特别是南极辐合带附近的水域,生物更加稠密。

南大洋过去曾称为南极洋或南冰洋。它的北界为南极幅合带──水温、盐度急剧变化的界限,位于南纬48°~62°之间,这条线也是南大洋冰缘平均分布的界线。南大洋的面积为75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惟一完全环绕地球,而没有被任何大陆分割的大洋。它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不但生物量丰富,而且对全球的气候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南大洋中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从单细胞的浮游植物到几米长的大型海藻;从小型的浮游动物到大型的哺乳动物海豹、海狮,乃至百吨重的巨鲸;从会飞的海鸟到不会飞的企鹅,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就生物的分布而论,从岸边的礁石、沙滩到潮间带;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海底深渊;从海水到浮冰、冰上,都有它们的踪迹。可以说分布广泛,个体稠密,种群幕革,一派生机。

与世界其他各大洋相比,南大洋的生物种类没有那么多,但数量却大得多,如南极磷虾,其蕴藏量约4亿~6亿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大洋的捕鲸量占世界总捕鲸量的70%;企鹅的数量约有1亿多只;海豹的数量也占世界首位;浮游植物的密度也相当高,有时每立方米海水中有1亿个细胞。

种类少,数量多,这是南大洋生物的特点之一,正是因为数量多,掩盖了种类少的不足,使南大洋仍然生机盎然。

南大洋生物的另一个特点是生长慢,代谢低,耐寒冷,耐黑暗,个体大,寿命长。例如南极的某些鱼类,每年生长几厘米;南极鳕鱼能忍耐-1.89℃的低温;罗斯冰架发现了耐黑暗而腹中空空的浮游生物;帝企鹅能忍耐-60℃~70℃的低温,平均体重为43千克;蓝鲸的体重高达150吨;象海豹的体重达6吨;最大的乌贼重达143千克。同位素测得某种南极鱼的年龄为1600年。这都是上述特点的最好例证。

南大洋中稠密的海洋生物,丰富的生物资源,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开发利用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将是人们考察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是生活在南大洋中的一种甲壳类浮游动物,个体不大,体长一般3~5厘米。但是蕴藏量却十分惊人,约4亿~6亿吨,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有50亿吨。它在南大洋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海豹、鲸和企鹅的食物,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

  磷虾的生活史是相当有趣的。磷虾的卵排到水里后,在其孵化前,不断下沉,一边下沉,一边孵化,一直下沉到数百米,甚至更深,才孵化出幼体。幼体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上浮,边上浮,边发育,当幼体发育成小虾阶段时,它也几乎到达海水表层了。这时,它可以在表层觅食、生长、集群。当其发育成熟,又进行下一代的繁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南极陆地动物







    南极洲的陆地动物虽有150余种,但其中多为海鸟和海兽身上的寄生虫,并非真正的陆地动物。真正的南极陆地动物有昆虫和蜘蛛类,它们是在南极大陆土生土长的土著居民,如蜱、螨、尖尾虫和蠓。

    螨也叫无翅南极蝇,是南极大陆最大的陆地动物,体长仅2.5~3毫米。它分布于南极半岛两侧南纬64°~65°30′之间的狭窄地带,靠食苔藓和地衣及其他碎屑生活。

    尖尾虫(也叫弹尾虫)和螨在南极大陆分布最广,从海岸到海拔2000米的高原,甚至远到内陆南纬84°的地区都有分布。尖尾虫多见于生长地衣的岩石表面上,常和地衣生活在一起,有时在岩石下或小碎石缝中也有发现,但不常见。螨多见于岩石下,少见于岩石表面,主要与苔藓生活在一起。螨能忍受较低温的环境。隐爪螨科的镰螫螨是与藻类生活在一起的南极螨类,以藻类为食,能在冻沙中生活。

    此外,南极洲的淡水塘、溪流和湖泊中生长着种类稀少的扁虫、圆生和其他甲壳类动物如水蚤等。在长满苔藓的浅滩沼地和淡水塘中有缓步类动物,其体长仅有0.1~0.8毫米,呈红棕色,身披角质层,有触须,腿短,卵生,以苔藓和蓝绿藻为食。

    中国生物学家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附近的岩石缝里或岩石底下,发现了一种蜘蛛类动物,其体长有数毫米,呈粉红色,身体柔软、透明,一碰就碎,它通常生长在长有地衣的岩石上,可能以地衣为生。

    尽管南极大陆有上述土生土长的陆地动植物,但是与地球上其他大陆相比,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都少得可怜。北极地区的陆地动物比南极洲多得多.北极有大量的昆虫、陆地鸟类和哺乳动物如野兔、狐狸、狼、熊、驯鹿和麝牛等。淡水中有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然而在南极洲的陆地生物,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已经够不容易了,它们必须同险恶的环境搏斗、抗衡,锻炼和造就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才能生存下去,繁殖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南极鱼类







  南大洋的鱼类中,优势种是南极鱼目的种族,占近海鱼类的75%。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有南极鰧鱼、鳐、鳕、无须度和冰鱼五大类群,近20种。

  南极鱼类的共同生活习性是喜欢栖息于深水层中,似乎没有密集成群的表层鱼,这与其他大洋形成鲜明的对照。

  南极鱼类的个头都比较小,多数种类的体长不到25厘米,超过50厘米的很少,只有无须鳕科的齿鱼体长可达1.8米,体重70千克。多数鱼类生长速度缓慢,一般每年体长增加2~3厘米,仅大齿鳍鱼每年可增长7厘米左右,7年可达50厘米。南极鱼类的产卵季节是在南半球的秋末冬初,卵大,一般直径2~4毫米,最大者8毫米,卵呈圆形,充满卵黄,营养丰富。卵在春季孵化出小鱼。此时,正值南大洋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季节,为幼鱼的生长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营养来源。多数鱼类以海洋浮游动物为食,有的也食用一些浮游植物。

  多数南极鱼类的血液不是红色的,而是呈灰白色,这是由于没有血红蛋白之故。南大洋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南极辐合带以南的某些水域,特别是岛屿附近海域,更为丰富。

  由于南极鱼类的生长速度慢,个头小,产量低,所以极易使其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遭受破坏,甚至使某些海域资源枯竭。如南乔治亚海区,过去鱼类资源相当丰富,经过几年连续捕捞后,使其资源仅剩20%。目前国际社会已对该海区和克尔盖伦海区采取了保护措施,以解决局部海区鱼类资源急剧下降的问题。

  目前一般认为,南大洋中鱼类的开发价值没有其他生物资源如磷虾和鲸等那么大,但是随着人类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的不断深入,南极鱼类的生活习性和数量分布会逐步明确,其潜在的价值也将显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6: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