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834#
发表于 2009-6-24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在中国







在我国丰富的天象记录中,哈雷彗星记录之久远,记录之详尽,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比。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是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秦始皇七年为公元前240年。从那次起到1910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29次,在我国史记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

实际上,我国典籍中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如《春秋》、《左传》、《史记》、《文献通考》等著名历史典籍中,都有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的记载。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不少中外学者把这次记录也看成是哈雷彗星最早的一次回归记录。

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有关“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的记录,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计算了近4000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变化,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因此,把我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又往前推了400多年。

我国历史上留下的完备的哈雷彗星记录被国际上许多研究者利用,成为研究彗星演化绝无仅有的宝贵资料。

也许有人觉得,哈雷彗星是我们中国人最先看到的,为什么不叫它“中国彗星”呢?科学不仅需要罗列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找出规律,上升为理论。我国虽然有悠久而系统的哈雷彗星记录,但没有人进行整理研究,只是一些原始材料。打一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就像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给历王的那块璞玉,要成器还要有一番精心的雕琢。而哈雷正是做了这样的工作,因此,哈雷获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5#
发表于 2009-6-24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彗星和灾难







你见过彗星吗?它有一条长长的发亮的尾巴,像一把扫帚似的横挂在天空,所以,人们还叫它扫帚星。太阳系中的彗星多极了,估计大约有一千亿颗。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说过:“彗星在天空里就像鱼在大海里那样多。”不过,绝大多数彗星太暗了,离我们也太远了,很难看到。

古时候,人们认为彗星的出现是灾祸的预兆。还说彗星的尾巴有毒气,如果一颗彗星来到地球附近,地球从彗星里钻过去,人就会毒死。真是这样的吗?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1910年5月,哈雷彗星来了。天文学家计算出来,它的尾巴在5月18日这天扫过地球。这个消息宣布后,在欧洲一些国家里引起了一片恐慌。神父们宣扬“世界末日”要来临了,许多人祈求上帝宽恕,有的人怕被毒死,竟然去自杀。那么,结果怎么样呢?这一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平平安安地过去了。当科学家告诉大家,地球已经钻出了彗星尾巴的时候,许多人还不肯相信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彗星的尾巴是些气体,拖得很长,最长的竟有3亿多千米。彗星尾巴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氰基等有毒的物质。但是,彗尾的气体太稀薄了,比地球的大气要稀薄几亿倍。彗尾中有毒物质,比地面上的工厂、汽车排出的有毒气体还要少得多,怎么会毒死人,造成人类的灾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6#
发表于 2009-6-24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坐彗星漫游







飞往茫茫宇宙,去见识一下天外的星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乘坐高速宇宙飞船不大可能,因为咱们没有如此丰富的能源。据计算,假如要把100人的旅游团体,以每秒3万千米的速度送往最近的那颗恒星,所需能量,可供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使用数百年。人的生命太短暂,宇航耗能太大,星际空间太遥远,旅客们只好望空兴叹了。

  然而,大自然早已为人们准备好星际旅游工具──彗星。它方向准确,储藏的物质丰富,不缺水,不缺能源。正等候人类去乘坐,巡视寰宇。

  踏上小小的彗星,就会感到别有天地。

  彗星,宛若一座急驰的冰山。头部称为彗核,由等量的冰和固体岩石构成,直径在1千米~50千米之间。它是太阳系的成员,它们处于太阳的引力场内,围绕太阳旋转,周期3~200年。不过,天文学家们深信,在太阳系外面,肯定存在大量星际彗星群,它们可以辞别太阳系,到天外去漫游。

  彗星上面的冰,可用作水源和能源。金属矿藏可用于建造居民点。最初,旅行家们可把房屋建造在彗星表面,在手巧心灵的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下,放手大规模地开发彗星自然资源。接着,他们将搬迁到彗星深处居住,这有两大好处:

  一、有效地利用空间。彗星体积小,表面积不大,只有充分利用内部空间,才能乘坐更多的旅客。

  二、节省水源和能源。如果居住在彗星表面,人体产生的热量就会散向宇宙空间,同时还蒸发掉水分。

  能,是星际旅行中最可贵的。彗星上面的冰富含氘(重氢),可用作核动力发电厂的原料,用热核反应提供能源,含8万吨重氢的彗星,可供数百万人乘坐数百年之久。

  仅有重氢还不够。因为彗星一般都是步履蹒跚,而星际旅行是几千代人才能完成的事业,重氢恐怕早已用完了。幸好,太空中还有一种能源,那就是星光。

  长天无垠,繁星闪光。星光,这种稀疏的质子流,照在身上毫无温暖之感,但把它们接收,会聚于一点之后,即变成一种可贵的能源。星际旅行者将发掘彗星上面的铝土矿,锻造出巨大的宇宙伞,抛物镜面把散乱的星光会聚利用起来,犹如为彗星插上一双双强劲有力的翅膀,一往无前。飞过浩渺的空间时,宇宙伞可以张得很大,估计直径可达3000千米,面积将近美国领土之阔。

  彗星上,将建立自己的大气层、农牧业和生态系。好似把地球上一片广阔的农村移至彗星表面,沃野千里,森林茂密,牛羊成群,道路四通八达,而人们却在空心球体内部安居乐业。

  科学家是从波利尼西亚人那儿得到启示的。中太平洋内,在北纬30°至南纬47°之间,有一群岛,叫波利尼西亚。岛上的居民全部来自远方。他们剜木为舟,携儿带女,载上牲口、农作物种子,没有任何现代化航海设备,没有指南针,没有海图,没有航海六分仪,任凭惊涛恶浪冲击,在大洋上漂泊,另觅乐土。

  鹏程万里,太空变通途,飞行五万年后,经过二千五百代人的不懈努力,旅行家们就可以飞临最近的恒星。人们还可以从这颗彗星转移到那颗彗星上去,逶迤飞驰,到天外行星上面探奇揽胜。那时,颗颗行星上草木繁茂,整个银河系都将变为一片绿色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7#
发表于 2009-6-24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最完整的彗星记录







自公元前240年,哈雷彗星的第十二次回归起计,中国史籍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方位、运行路径、见灭期限、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以及彗星的形态、亮度、爆发等都作了不同程序的精细描绘,为研究哈雷彗星的起源和演化提供独有的资料。
  其实中国古人对彗星的观测十分仔细,近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期的帛书中,有一幅绘有20多个彗星的图像,证明距今2300年前,战国时代的人民留意到彗尾的不同形状及彗头中彗核的结构。

  中国古人对彗星的本质有独特的见解,《晋书.天文志》载有:“彗星所谓扫星,本类星,末类彗,小者数寸,长或经天。彗星本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意思是:彗星即俗称的扫把星,开始时像星(无尾),后来变成彗星(有尾),小者尾长只得数寸,长者尾巴可以横跨天空。彗星本身并不发光,因太阳照射才有光,傍晚看到的彗星尾巴指向东方,而早晨见到的彗尾则指向西方。出现在太阳南北两面的彗尾,皆指向太阳所在的相反方向,这时期光芒受挫,其尾巴长短不一。这里非常客观地描述了彗星发光的本质,彗尾指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及彗尾的长短变化。

  如果拿《晋书》(公元300年)中的这些描述与开普勒发现“太阳光驱逐彗头物质形成彗尾”的时间相比,中国比西方早了1300年发现彗尾背向太阳的特性。

  另外,彗星的分裂是较少见的现象,但在中国的史书中,如《新唐书·天文志》、《晋书·天文志》和《明史·天文志》都有描述彗星分裂的文字。

  然而分析中国为何对天文异象的记录如此详尽,其实是为配合“政治”上的需求,皇帝为“天子”,天出异象天子岂可不闻不问?所以事实上,钦天监等天官司在中国政治历史上与“天命论”,皇帝的权威与力量来自上天,两者正扮演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角色。



汉朝马王堆帛书里对彗星的描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8#
发表于 2009-6-24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有关慧星的传说和记载







营业员 中国民间将慧星叫作“扫帚星”。“慧”字在中国语言中有扫帚的含意,在古希腊人的语言中有“毛发”的含意。
  世界上公认中国是对慧星观测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慧星,它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哈雷”的慧星。1973年,从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的坟墓内,出土一幅慧星图,图上画有29种慧星,形状和名字都离奇古怪。中国的《史记》、《文献通考》等古书,也记录过公元前240年这颗慧星的出现。《宋史》曾用166个字记载了它在1066年回归时的情况。从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1986年,哈雷慧星回归了41次,中国除了有早期的3次记录外,还有从公元前240年往后的全部30次记录。

  1066年慧星出现时,欧洲发生了海斯丁大战。诺曼底公爵威廉起兵攻打英格兰,英格兰国王哈罗尔率军抵抗然而战败,威廉在英国伦敦登上皇帝宝座。欧洲人把这次战争和慧星联系起来,说威廉是在这颗慧星的引导下攻入英格兰的。威廉皇后还亲自织了一幅彩色的绣图,图上绣着一群人,当中一人用手指着慧星,回头告诉众人,神态失常,举止惊慌;右边绣着一个大臣在向哈罗尔国王告诉慧星出现的事,国王则在宝座上惊惶不安。这幅绣图至今还保存在法国巴耶城的博物馆里。英格兰的国王则在皇冠上铸上一颗慧星的花纹,据说是为了牢记这次战败。



这是14世纪意大利画家所作《博士的礼拜》,背景上画着哈雷慧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发表于 2009-6-24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看见的虚空

──彗星质量与密度





  一颗明亮壮丽的彗星出现在眼前时,是何等的壮观亮丽。在太阳系内,它更是体积最大的星体,彗核的直径由几百米至10多千米不等。彗发则可以蔓延至千万千米,部分外转更有氢云包围。此外还有长得惊人的彗尾部分,从彗头向外伸延达亿万千米,在天空出现,可以横跨数十度天区。但是这个壮观的星体,却被天文学家形容为“可看见的虚空”。请不要惊讶,当你获知彗星的大小及质量后,就会知道这句话是正确的。

  彗发及彗尾虽然体积庞大,但密度却十分稀薄。屡次的掩星现象中,被掩蔽星体的星光竟丝毫没有半点减弱及屈折,彗尾像透明一样。根据彗星与行星接近时的摄动情况,更可证明彗星的质量是微不足道。在1767年5月及1779年夏季,勒克塞耳彗星(1770 Ⅰ)两次接近木星,相距只60万千米,在1770年7月时,此颗彗星接近地球,相距亦只有244万千米,只要此彗星的质量达1.195×10-24克(地球质量的1/5000),行星就会被摄动而改变运动途径,可是木星、地球及它们的卫星却仍然安稳地沿着正常轨道而运行。1957年观测沃坦南彗星(1957Ⅵ)时,发现此颗彗星分裂而成两个彗核。据其分离后两核的分离速度,算出此彗星质量为1000亿吨,是地球质量的600亿分之一。后来陆续利用各种方法测定了一些大彗星的质量,得到的是1000亿至1亿亿吨之间。这个数字看来庞大,但相对彗星体积而言,实在小得很,由此可知彗星的密度不超过每立方厘米10-19克,只有空气密度的10亿亿分之一,比地球上所认为的真空还要空虚,在实验室里暂无法做到。曾有一段时期,人类很惧怕地球与彗星发生碰撞,造成世界末日。但历史告诉我们,在1910年5月21日地球曾经穿过哈雷彗星尾部,但地球仍然安然屹立至今。彗星密度实在太薄弱了,地球与一个真空相碰,又怎会造成影响呢?我们倒不如担心一下工厂与汽车放出来的废气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发表于 2009-6-24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慧星周期


  循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慧星,周期性地回归和来到太阳附近,称为周期慧星。当一颗慧星被发现之后,根据多次观测就可以计算出它的轨道要素并确定它的轨道。轨道要素又称轨道根数,是指慧星运动轨道的半长径、偏心率、轨道倾角以及过近日点时刻等。通过对它们的计算,也就可以确定慧星的周期。
  一般以不超过200年为周期再次回归和通过轨道近日点的慧星,为短周期慧星。超过200年周期的为长周期慧星。短周期慧星习惯上就称周期慧星。第一颗被证实为周期慧星的是著名的哈雷慧星,周期为76年多。周期最短的周期慧星是恩克慧星,周期只有3.3年,它已经按期回归了好几十次。已确定轨道的700多颗慧星中,周期慧星约为300颗,占40%左右。
“乔托”号宇宙控测器拍摄的哈雷慧星的慧核,它又被称为脏雪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4: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