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科学知识精选(在线免费阅读)

[复制链接]
69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留痕








(编者提示:人教自然第11册第4课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的充满传奇的记载。由于在古代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比现在广的多,其地方名竟有数十个之多,如貔貅、貘、貊、驺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铁兽等等。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记》中记载,远在4000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貔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荣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汉代(2000年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县、户县界)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之,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幽室静养,感觉冷风飕飕,肤寒头疼,有人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果然有避风祛邪,驱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饥荒。

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分珍惜。还可以确认,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南,西北地区的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等地。

摘自Tom.com科普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大熊猫的科研成果








(编者提示:人教自然第11册第4课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自戴维1869年首次向世界介绍大熊猫之后,西方国家的探险家、博物学家以各种名义组织了三十多支考察队,前来中国大熊猫产区收集资料,写成了不少科学报告、科普读物及专著,描述这种仅产自中国的珍奇动物。如《追踪大熊猫》(Roosevelt 1929),《女人与熊猫》(Harkenss 1938) ,《人与熊猫》(Morris 1961),《大熊猫的形态学和进化机理研究》(Davis 1964) ,《大熊猫》(Morris 1981) ,《大熊猫野外栖息地》(Sheldon 1974)等。

中国学者对大熊猫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2000年底,已发表研究大熊猫的科学论文8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论文集10余册。如《卧龙大熊猫》《大熊猫解剖──系统解剖和器官组织学》《大熊猫的生殖生理及人工繁育》《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大熊猫繁殖与疾病研究》等等。从形态学、生态地理学、分类学、古生物学与化石、生理生化、野外和饲养繁殖研究、疾病等方面全面深入研究,取得可喜进展。

特别是在人工繁育大熊猫的理论和实践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8年成立的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在每年一次的年会上有大量的科研论文交流。自1995年起,均有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会。通过国内国际的科研交流与合作,目前基本攻克了大熊猫发情期配种难、受孕产仔难、幼仔成活难等大熊猫繁育难题,并在大熊猫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摘自Tom.com科普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6#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大熊猫的疾病、天敌








(编者提示:人教自然第11册第4课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1)疾病:

  在自然状况下,疾病可能是影响大熊猫生存的最大危害,消化、呼吸、神经、造血系统的疾病往往是致命的,还会出现各种肿瘤,体内外寄生虫病和皮肤病以及外伤等,都会影响大熊猫的健康和寿命。

  消化系统疾病:呕吐、腹泻、便血、和肠梗阻;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病;

  造血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瘟热病;

  寄生虫:熊猫蛔虫、蜱(pí)螨等。

  2)天敌:

  尽管大熊猫与世无争,但在它的栖息领域里,还是有一些与它们为敌的动物,如金猫、豹、豺、狼、黄喉貂等,但是它们主要是袭击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为年轻体壮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敌害生畏。动物园里貌似温顺憨态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伤人事件发生。

  豺:主要袭击少年大熊猫或病弱老年个体。捕猎绝招是爬上其脊背,先挖眼,后抓肛门将肠拉出,故称“掏狗”;





  豹:袭击少年大熊猫及年老病弱个体;

  金猫:常袭击大熊猫幼仔。







金猫

    摘自Tom.com科普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特殊的生活和作息


(编者提示:人教自然第11册第4课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大熊猫为什么选择食竹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令人费解。从生态学角度看,大熊猫特化的食性表示生态位狭窄,通过压缩生态位(食物的宽度)来避免竞争。大熊猫正是依靠最广泛分布于北温带,营养低劣却贮量丰富而稳定的食物存活至今,使人们觉得它们是进化历程中的一个久经考验的胜利者,但它却失去了竞争感和好奇心,从而循规蹈矩,把自己维系于前途暗淡的命运之中。熊猫特化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子为食,为了生存,它们采取尽可能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多休息以节能的特殊活动方式。
  1)活动范围(家园)
  与其它同等躯体大小的食肉动物相比,其活动范围最小。每年大约为4-7平方公里,而黑熊可达30平方公里。它们常年在这样小的天地里活动,因此活动范围小,活动量也相应减少,从而也减少了为吃喝而到处奔波所耗费的能量。
  其雄性“公民”每年的活动范围大约为6-7平方公里。每月只在家园的一半范围活动。
  雌性“公民”年活动范围较雄性小,大约为4-5平方公里。每月活动较集中在总面积的1/10的范围内。
  2)作息制度
  因为竹子的能量低,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能量消耗,大熊猫将一天时间主要分配在觅食和休息上。吃饱了,喝足了,美美的睡上一觉,爬上高高的树杈,又安全又凉爽,也有“困不择床”的时候,草坪、雪地、岩石……只要打个盹,又继续觅食。
  大熊猫每天的作息时间为:
  00:00-02:00 休息  02:00-07:40 早餐  07:40-10:30 早休
  10:30-11:00 游玩  11:00-12:00 午餐  12:00-14:30 午休
  14:30-21:00 晚餐  21:00-24:00 晚休
  因此,熊猫一天中有54.86%的时间用于觅食,43.06%用于休息,2.08%用于游玩。
  另外,大熊猫有不惧严寒、从不冬眠的性格,因为它是第四纪冰川中走过来的勇士,哪怕气温下降到零下4℃-14℃,仍穿行于白雪皑皑的竹林中,选食可口的竹子,更不像黑熊等很多动物,躲藏于树洞或岩洞进行冬眠。它还不怕潮湿,终年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森林中度过,明代神医李时珍推崇垫睡熊猫皮可以避寒湿,祛邪气,可能缘于此。
  摘自Tom.com科普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8#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4:00 | 只看该作者
大熊猫的友邻


(编者提示:人教自然第11册第4课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大熊猫的家园中生活着与之和平相处的友好邻居金丝猴、牛羚、小熊猫。它们虽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各自占据自己的空间,在营养上分工,昼夜活动和季节上相互协调,通过食物作为联系组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动物群。
  1)金丝猴: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树上“金发美女”之美称。在熊猫家园中所占空间为郁郁葱葱的树林,以树的幼芽、嫩叶为食。
金丝猴
  2)牛羚:特产喜马拉雅—横断山脉一带。常集群活动,以灌丛植物芽、叶、树皮、及各种青草为食,冬季也采食竹叶。
牛羚
  3)小熊猫:大熊猫的亲密伙伴。虽也以竹为生,但同一季节与大熊猫采食部位不同。大熊猫秋季爱吃竹叶,小熊猫则爱吃野果;春夏大熊猫爱吃大径竹笋,小熊猫则选择小径竹笋;大熊猫采食高枝叶,小熊猫采食低枝叶……
小熊猫
    摘自Tom.com科普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9#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大熊猫的现代生活








(编者提示:人教自然第11册第4课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过去的一万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的侵噬属于大熊猫的自然领地,迫使大熊猫退缩隐居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高山深谷之中。

大熊猫之所以能在自然历史的巨变中神奇的幸存至今,可能得益于它知难而退,与世无争!

然而大熊猫目前已处于极危状态。50年代至今,其栖息地已消失4/5,现仅存一万余平方公里,分布于30多个县境内。种群数量下降到1000只以下,且被分割成20个孤立的小种群。这种小种群随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势必导致大熊猫适应、繁殖和对疾病抵抗等能力的日益下降,更容易使其陷于极危境地。人为猎杀和捕捉对大熊猫的生存也构成威胁,由于大熊猫完全依赖竹子为生,竹子周期性开花死亡,对环境中竹种单一地区的大熊猫是致命的打击。70年代和80年代岷山、邛崃山竹子大面积开花就曾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摘自Tom.com科普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楼主| 发表于 2009-6-17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大熊猫的生育


(编者提示:人教自然第11册第4课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我的宝宝”
  雌体大熊猫怀孕3-5个月,在秋高气爽时节,熊猫妈妈找一个阴暗背风的树洞或岩洞作产房,衔一些竹枝枯叶作铺垫,准备产仔。产出的熊猫婴儿十分可怜,闭眼、光身、肉红、尾长,纤小而不能站立,平均只有100克左右(36-200克),是一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体重只有母体的千分之一,这在哺乳动物中除袋鼠外绝无仅有,但是袋鼠有育儿袋,大熊猫却没有,可以想象,要把这样的婴儿哺育成活是多么艰难。
  熊猫妈妈靠孕期多吃竹子积蓄的营养,整月在产房哺育着早产儿,除非排粪便才走出产房。直到小宝贝满月后由于饥渴交迫而离开产房,匆匆在附近找食竹子和饮水,旋即又返回。熊猫妈妈几乎整天抱着它的孩子,用体温温暖自己的小宝贝,不断的亲它、舐它,等待它慢慢长大。
“小家伙别乱跑”
  一个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长出黑白相间的毛,体重约有1公斤了,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直到三个月,幼仔才开始学走步,视力达到正常。春天,半岁后的幼仔体重已达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着母亲,学吃竹子,还要吃些奶补充营养,同时开始学习野外谋生的本领。满一岁时幼仔已长到40公斤左右,到一岁半时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这时熊猫幼仔才开始结束依附母亲的儿童期,告别母亲独自生活。熊猫妈妈摆脱了两年艰辛的怀孕和育幼的拖累,如释重负,再去寻找自己的爱情,义无反顾的重复和享受孕育的艰辛和幸福。
有妈的孩子象块宝
小家伙们有“饭”同吃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雌性生育期约为年,最多能生育胎至胎,往往一胎一仔,偶见一胎二仔,在野外条件下即使产二仔,熊猫妈妈也只有能力育活一仔。从熊猫生育之艰辛,幼仔生命之脆弱,可以看出大熊猫是逐步走向衰败,十分脆弱的种群,外界条件的恶变会十分敏感的使其种群数量下降,最终导致灭绝。
    摘自Tom.com科普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2: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