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3-6-7 07:49:25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做法是,略举简单的事例,尽早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法则,背法则。但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尽量考虑在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课标中要求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的教学,要关注概念法则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法则的学习方式。
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精心设计的水库水位变化的问题情境使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规定合理性”与“规定必要性”都得到了事实的说明。: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通过幻灯片形象直观地展示学生熟悉的水库水位变化情况,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意在诱发同学们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加深对法则合理性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比如,活动一的部分。教师设置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列出算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比如在活动五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总结。再比如本节课在拓展训练一环节中,给学生时间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这样一种积极交流表达思想可以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用字母表示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使每个人的认识都得到完善,这正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差异,设计了简单的口答题,笔答题,让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探究题,拓展训练等环节是为那些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设置和准备的。例题,练习以及思考探究题目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用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4. 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标要求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深加工、再创造,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因为我认为教材中蜗牛爬行的例子有些牵强并不完全符合生活实际。而通过水库的水位升降问题引出有理数的乘法及法则,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有我将书中的例2进行变式追加两个问题“继续向上攀 登-3km之后 ,气温又如何变化?此时登山队位于何处?”让学生体会有理数加法和乘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进一步了解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应组织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和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对比,对倒数与相反数进行比较区别。通过讨论、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以优化。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当新知识获得之后,必须按一定方式加以组织,为新知识找到“家”,并为新知识“安家落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