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1 11:09: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D.胚胎pēi 古刹chà 刹车shā 畸形jī
2.B点拨:“剖”应读作“pōu”。
3.忌 截 葆 匪
4.B 点拨:“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5.B 点拨:李辉是当代作家,梁思成是现代建筑学家。
6.C点拨:作者的观点是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
7.例: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 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点拨: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即可。
8.参考示例:《水浒传》是一幅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丽画卷。小说大气磅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不愧为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点拨:恰当使用两个词语造句,符合作品特点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9.“这”是指梁思成在二次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作处努力这件事。 因为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他的妻弟就牺牲于对日空战之中,他和日本有着深深的国耻家恨,所以觉得他的举动令人难以想象。
10.因为奈良城作为地球上的文化遗产,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并不单单属于日本。
11.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梁思成和一般人作比较,突出了梁思成的远见卓识,对人类古建筑的热爱。
(二)12.(1)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2)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3)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13.通过举例子,强调了“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的特点确实存在,让人信服。
14.D
15.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是为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灾害。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16.(1)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2)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2.B点拨:“揩”应读作“kāi”。
3.制 计 拈 厉
4.C点拨:“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的意思。
5.B点拨:星新一是日本小说家。
6.B点拨:《保修》一文表达了对受害者的讽刺,没有同情。
7.⑴如:①发现该校老师上课的不同风格。②发现学生喜欢哪些老师上课,或者说哪些上课风格深受学生的欢迎。③发现个别老师的教态、教学风格有待改变。④发现该校学生素质不一,有的学生素质很高,而另有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教育。⑤了解到全校老师教学现状。
点拨:可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回答,只要答对一条即可,不要求完美。既可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具体到某一现象的,如:从学生留言中,了解到有的老师上课不关手机,甚至有可能接电话等。
8.⑴为了升学而避开一切课外书是不可取的,如此走捷径,是在成长路上走了弯路。⑵示例:是“捷径”,还是弯路?或:如此升学!
9.⑴“赠台大熊猫公开征名”或“征集赠台大熊猫名字”。
二、阅读理解
(一)10.对青年的到来感到奇怪他认为他没人必要再来了。
11.受骗人不止M先生一个。
12.为了下一次行骗。(二)14.(1)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2)例如:(生态杀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杀手”。
15.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
16.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17.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杀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2.B点拨:“恪”应读作“kè”。
3. 其 磊 俱 糟
4.B点拨:“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5.B点拨:《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应是伏契克。
6.A点拨:作者只所以这样写是为表现主人公对生命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7.细节一: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细节二: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8.⑴吃一堑 ⑵一寸光阴不可轻 ⑶人心齐泰山移
9.“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或“和平对话,远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二、阅读理解
(一)10.表现了敌人的束手无策和我要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11.他们打得够凶狠的,够毒辣的。
12.因为作者在宁死不屈的前提下,在这生不如死的情况下对死亡充满了渴望。
13.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14.暴君: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哲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
15.不堪重负 自负傲慢 恼羞成怒
16.表层意思是上帝让暴君与哲人打赌,谁能穿越沙漠谁为王者。深层含义是人生就像一场赌注。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人生,输掉性命。
17.可从学习哲人的明智之举这一角度谈启示,如:谦卑、坚毅者才能达到心仪的彼岸;也可从暴君的直横做法这…—角度谈教训,如:目空一切的狂妄者的结果一般不妙。
期中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2.B点拨:“发酵”的“酵”应读作“jiào”。
3.晦 瑕 冀 议
4.D点拨:“应景”的意思是为适应某种场合或情况而勉强做某事。
5.D点拨:伏尼契是爱尔兰女作家。
6.⑴①B ②A ③D ④C
⑵例:我更认同A,理由:读《荷马史诗》,让我们在感悟真理和正义之美的同时,也领略了古希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二、阅读理解
(一)8.失去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9.能够接受一切的心灵,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因遭受重大失去而一蹶不振,不会计较小损失;能够接受一切的心灵,能在内心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从而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
10.示例:①我们是不是对对所有的“失去”都要“习惯”?②当然不是,比如理想、信仰、诚信、尊严、操守11.D
(二)12.点拨:围绕着“因为误解产生于前,一时儿童的虚荣心作祟而默认,所以越来越不好说明真相了,爸爸是蹬三轮车的,会被人瞧不起的,有抬不起头的感觉”来谈。
13.为父亲不能给儿女以优越的生活本是不安,但他尽了力了,却被儿女瞧不起,则是对他的最大的打击,也是他自己最大的痛。父亲的伟大也就在于此,他没有怨言,他还是要去接送女儿,只不过不那么“正大光明”了。流下的泪水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苦涩。他爱女儿,爱得无怨无悔,不计较“名份”,一如既往地接送,一直接送到大学。
14.我可以忍受没有菜的干馒头,可以忍受落后于时代出土文物的旧衣服,我无法忍受的是这种被打入另类的感觉。
15.①帮助是平等的,有爱心的;而施舍是怜悯的,居高临下的。②需要极大的勇气,对贫穷持正确的认识,对父爱有了新的认识,尊严重新回到身上。
16.对贫穷、耻辱、尊严有新的认识。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2.B点拨: “俦”应读作 “chóu”。
3.竞 就 煞 露
4.B点拨:“虽”是即使的意思。
5.C点拨:余秋雨的《三峡》重点写的是三峡的历史文化。
6.示例:⑴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⑵宽容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对邪恶势力要坚决反对,否则就是纵容,将会带来更大的灾难。⑶只有深刻反省自己的过错,才能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4)对能够宽容的人应最大限度地去宽容,对不可宽容的人则要坚决斗争。
点拨: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观点即可。
8.⑴语序不当,将“每天”移至“至少”之前。⑵删去“大约”或“多”。⑶成分残缺,在“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末加“的危机”。⑷结构混乱,改为“饮用水质已成为威胁13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
二、阅读理解
(一)9.B
10.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1.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1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13.第一问: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二)14.本文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15.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气;②云海落日,飘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变,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
16.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
17.从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爱“家园落日”的根本用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更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
18.对家园的热爱、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生死如一、永难割舍的情感,是无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说清楚的。家园就是“我”心中的太阳,这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2.D点拨:“旖”应读作“yǐ”。
3.净 菅 脍 踵
4.B点拨:“病”这里是因……烦恼 苦恼。
5. C点拨:“清塘荷韵”的作者是季羡林。
6.①“帅先”改为“率先”。②“巨大勇敢”句中“勇敢”改为“勇气”。③“开僻”改为“开辟”。④“面对评委设置的一个小小的故意错误”句中“故意”一词应调到“设置”前。⑤“直截了当”可改为“斩钉截铁”或“毫不犹豫”。⑥“报与”可改为“报以”。
7.例: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暧人屠苏(春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8.例一:武松来到景阳冈,突然跳出一只老虎。武松抓起梢棒。老虎先是一扑,武松闪过;老虎又把腰胯一掀,武松又躲过;老虎把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过。武松抡起梢棒,用尽全力一劈,可梢棒劈在树枝上,断了。武松只得空手按住虎头,用脚猛踢,用拳猛打,终于打死了老虎。
例二: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武松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掼,西门庆吓了一跳,认出是武松,想跳窗逃走。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打斗起来。西门庆终不是武松的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酒楼下,跌得发昏。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取了西门庆的人头。
例三:柴进庄里有一武师,人称洪教头,很瞧不起林冲,想和林冲比试一番。刚开始,林冲几番谦让,不想洪教头更是嚣张,林冲只得与他比试起来。只几个回合,洪教头的脚步就乱了。林冲把棒在地下一挑,直扫洪教头,只两下,洪教头就扑的倒地了。洪教头为此羞得满脸通红。
例四:林冲在草料场被烧之后,林冲冒雪出走。他喝酒喝得醉倒在雪地上,险些送了性命,幸遇柴进。林冲感叹天下之大,竟无他容身之所。柴进向他说:有一处梁山泊,方圆八百里,是好汉的落脚处。走投无路的林冲就依照柴进的指点,在一个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夜晚投奔了梁山。
例五:鲁提辖为了替金氏父女报仇,就到肉铺上来激怒镇关西:先是要十斤纯瘦肉,,又要十斤纯肥肉,最后又要十斤寸金软骨,而且都要剁成碎末。镇关西真被激怒了。鲁提辖就跑到街上,镇关西提刀追来。鲁提辖瞅准时机,抬脚踢倒镇关西,跨步压在他身上,抡起拳头,只三拳就把镇关西打死了。
例六:鲁智深喝了酒,听到院里一棵绿杨树有许多老鸦在吵闹,觉得不清静。有人提议把树上的鸟巢拆了。鲁智深乘着酒兴,走到绿杨树旁,看了看那树,又用手推了推,然后脱下衣服,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把腰一趁,真把一棵碗口粗的绿杨树连根拔起了。二、阅读理解
(一)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花之君子 讽刺追名逐利的世风。
11.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12.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13.用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少、难得,二叹爱莲者少,用疑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二)15.贞洁操守;虚心;贫贱不移;柔中有刚; 默默奉献;含辛茹苦等。
16.红莲
17.颗粒较大,酥而不烂,味美爽口,它含有高蛋白质、钙、磷、镁等多种物质。
18.凸起的莲籽成了永不改变的琴键,奏响了激荡万古的乐章。
19.莲之声、莲之韵、莲的文化等。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2.C点拨:“诣”应读作“yì”。
3. 彗 踵 株 汗
4.B点拨:“鄙”此处指目光短浅。
5.A点拨:《战国策》的作者已难查考,刘向是这部书的编定者。
6.⑴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⑵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8.⑴买椟还珠⑵例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例②:讽刺那些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人。
二、阅读理解
(一)9.(1)当面(2)使……听到 10.C 11.D 12.A
13.(1)大臣们和各级官员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有错的地方的人,便能够得到上等的赏赐。(2)号令才下去的头几天,许多大臣走到宫里来劝谏威王,挤满了门口和院子,好似大街上一般热闹。
14.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二)15.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6.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瘪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17.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18.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19.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2.C点拨:“睥”应读作“pì”。
3.缄 绰 庭 违
4.D点拨:牺牲,古义是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5.D点拨:《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6.A
7.示例: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乞丐,有些乞丐确值得同情,但也要警惕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乞丐骗子。
点拨: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可与题干中学生的观点相同,但不能照抄原句。
8.去年说的意思是: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今年说的意思是: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二、阅读理解
(一)9.(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10.(1)比(2)在
11.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12.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二)13.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
14.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后果十分严重)。
15.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16.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三)18.吸收、容纳知识的胸襟;不急不躁,牢牢地打基础,一点一点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9.第一次用小瓶比喻“我” 的容量,是因为“我”基础薄弱,思想不成熟,年龄小;用大瓶比喻老师的容量,是因为老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次用大瓶比喻“我” 的容量,是因为“我”不断增长的知识需要实现了对老师的超越;用“小瓶” 比喻老师的容量,是因为一个老师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不断增长的知识需要促使自己在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容量。
20.苦闷:“我”跟一位很有名气的美术教师学画,总觉得自己进步太慢;“我”最担心的是,他在短时间内不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都传教给“我”。焦虑:美术教师的知识容量满足不了“我”日渐增长的知识容量,发现自己好像再一次开始停滞不前。
21.知不足,虚心求教;教育理论家的点拨;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容量。
22.意外相遇,幸运相逢。果然,进步比想像中要快很多。果然,再一次进步神速。
23.要点: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容量;一旦自己的容量固定下来,就可能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也就不可能取得新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