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案例 聆听生命的声音─—关于“减负”的再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0:5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故事  聆听生命的声音
─—关于“减负”的再思考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 邵国庆 陈艳
  新世纪开元之际,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发表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电视讲话;今天,时近6载,回头看一看中小学的实际状况,我们又作何感慨呢?有人把“减负”比作浪潮,一浪涌来,冲到海滩又退却了,随之又涌来新的一批,这种浪潮的主要力量的媒体与舆论,真正执行的学校却还在“减负”之外。变成了减负减负,越减越“缚”。笔者身处“减负”的第一线,现撷取生活中的小片断,让我们共同聆听“减负”大旗下生命的声音吧。



  “怎么这样难?”



  【案例一】某班一位同学的成绩很烂,虽然拼命地努力,期末考试仍然是个不及格。觉得很不公平,他对老师说:“老师,我考及格怎么这样难?”



  【案例二】一些老师常常抱怨道:“我们班上有不少不听话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蹋糊涂不说,还经常给我找麻烦,教好他们怎么这样难!”



  【聚焦】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允许学生在不同的方面有特殊的发展经历。比如有的学生体育特别好,有的学生学习特别好,有的学生音乐特别好。这是学生个体发展的正常现象。如果把这样的正常发展蒙上太多功利主义的尘埃,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偏离了人文的方向,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漠视了学生的情感。朱永新曾说:“我们的教育缺很多,缺钱、缺人才,缺人文关怀,缺理想的追求……最缺什么?我认为最缺的是人文情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人为本,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教育是“见分不见人”,甚至于教育不把人当人,如果把人当人,就不会让孩子起那么早,睡那么晚,让孩子们没有休息日,就不会让孩子做那些重复的,简单的练习和作业。”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那唯一的“最正确”“最确切”,或者“不正确”“不确切”,选择个A、B、C、D,或者打出个“√”“×”,囿于功利,图于操作,刻板训练,把充满灵性的学习活动异化成“回家做习题,上课对习题”枯燥无味的技术化,机械化,程序化的操练活动,学生淹没在题海里,没有个性,没有想象,没有创造,俨然成了机器人,学习以至于成为一种逼迫,一种痛苦,一种无奈……



  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是家长的命根子,“跳出农门”,“吃官家饭”有一份工作是父母一生的盼望,而实现这一理想的唯一途径便是学习。要孩子考名牌中学,上名牌大学。学生也只能在茫茫题海中苦苦挣扎。



  2.社会及教育部门的不公正评价让老师和学校成了“商品”,有了明码标价。出现了择师费,择校费。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把提高学生成绩当作最重要的筹码。(学校,家长也是这样评价的)学校为争名气,争效益,也拿学生作赌注:今年我校毕业生考入重点中学有多少,考入重点大学有多少。这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教育主管部门也拿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成绩。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在是太难了。



  3.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每年踏进北大,清华校门的全是各省的状元,600多分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状元只有一个,撑起社会主义事业的都是状元吗?为什么我们不能给更多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分数不等于能力,能够成为强者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真正好的学生是怎样的呢?



  【反思】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学生考试及格,为什么非要让学生听话,难道教育的所有只在于此吗?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科举制度让多少举人在成败之间哭过,笑过。我们真的要让学生在一张试卷之后,完成哭与笑的故事吗?社会对学生不公正的评价,让从事教育的老师和从事学习的同学们增添了许多的压力。我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我平庸,我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0:52: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一】马华是一个被艺术毒害的孩子。



5岁的马华妈妈送到一个舞蹈班去学习,她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老师把她重点培养,每次上课都将她列入核心位置。“这个孩子一定是个搞舞蹈的好苗子”这是老师对她的评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华的身材却很矮,自身条件的缺陷让老师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五短身材”“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身材?”这是老师对她冷言冷语。更让人痛心的是父母对马华的不理解,每次她哭着回家时,父母的态度总是和老师一样。从此,马华开始逃学,旷课。当她把语文80分,数学86分的成绩交给父母时,妈妈暴跳如雷,把成绩单撕个粉碎。马华那天没有上学,她对父母的敌对心理由此而生。对上学的恐恐怖怖使她一次次地装病,在她幼小的心里产生了“上医院总比上学好”。终于有一次,她被送进的精神病院,她是装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出院以后,马华便成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她彻底绝望了,当她用刀子来虐待自己时,父母清醒了,“为何当初不多给女儿一点空间?多给她一点关爱和理解?”这是他们深深的忏悔。从此,他们不得不像哄孩子一样教她学习,给她许多婴儿般的安抚与宠爱。马华的全部生活只是看一些三毛的作品,看一些日本卡通片……



马华真的疯了!



【案例二】一到双休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就忙得不可开交。有些家长说:“人家的孩子都补了,你不补不行呀,你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它的孩子差吧。”



【案例三】小一是个聪明的小男孩,今年暑假他又参加了小提琴补习班,每天的背着比头关还大的小提琴,头上的汗就没有干过。有一天,他把琴摔了个粉碎。对他妈妈说:“我不学了,你天天要我比别人强,我为什么要比别人强?”



【聚焦】武汉市最近举行的“楚才杯”国际中小学作文比赛,有3000名小学生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等形象。将自己妈妈“妖魔化”的背后,透露出学生面对家长们强迫“培优”的无奈……



“不是妈妈在逼孩子,而是教育现状在逼妈妈!”这是家长的呼喊。
“怎么敢不逼着孩子培优?”刘芳每月做家政挣来800元钱,全部用于儿子培优,老师不收孩子,她心里发慌;微软招聘题进了初一考卷,全班惟一没培优的儿子只能望题兴叹,成绩直线下滑,让妈妈楼闻不得不向“妖魔化”妈妈们看齐取经……



“如果岳飞的妈妈还在,就不会刺精忠报国,而是刺金榜题名。现实和历史一样残酷!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状况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迟早应该纠正,否则崩盘的将不仅是母子关系。



【反思】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任何人是没有权利让它变成苦涩的。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发展。在有关的调查中发现,现在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课,用电脑学习,读课外书。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教育呢?最近在网上看了不少孩子写给家长的信,孩子们复杂而又多愁的内心里受到了家长太多的压抑,而这其中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的矛盾占80%多。



现代育儿之父本杰明·斯波克说过: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学习阶段就习得一种信念,确信人类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照着自己的理想生活。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线,让学生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自由奔跑。总有一天,他们会自己喜欢上自己需要的才能。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提出了儿童的最佳才能区的概念。他说,孩子能够成功,在于选择了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孩子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我们只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调控方向,不让孩子失足,把握学生的闪光点,发挥闪光点的优势,带动其它智力因素的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在平庸中寻找快乐!



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镜头一】一些老师经常这样说:“减负是把学生的负担减下去,老师的负担却上来了。除了每天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外,学校安排的各种比赛,填表,招生以及政府部门的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等等。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很少了。”



【聚焦】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统计,老师的职业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教师的身体素质,心理压力正在经受考验。在心里不健康的人群中,教师占了一半以上。在教师队伍中有近八成的老师有心理上的疾病。一份在教师节期间所作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逼近教师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教师心理健康的损害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使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不少教师尤其使年轻教师感觉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倍增。



【特写】在期末的测评会上,学生要给老师写评语,打分。我以一贯的作风要求学生要认真完成,心里却七上八下。



“老师,您辛苦了!”这是班长的评价。



“老师,在您的帮助下,我的成绩进步很快,我要对您说声‘谢谢’!”这是常去办公室的那个男生的心里话。



“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是那个调皮的后进生送给我的。



“老师,这一学期你辛苦了,我们给你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你不要记在心上。以后,我们会努力的。”



……



如果说老师的爱是无私的,那么学生对老师的爱就是无价的,他们的爱就是对教育至高无上的评价。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有一颗爱心,为师的足矣!



成功的教育就是施爱。当老师把爱给学生的时候,也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真的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也能对老师说一句:“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6 10:52:1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思考



【思考一】是“教育”还是“犯罪” “名师不如严师,严师不如盯师。”当我们用新的眼光看这句话时,才感觉到我们对学生是多么不负责, 学生由于负担过重,休息时间不够,静坐时间与活动时间不成比例,形成学生心理阴影,不利于学生身心发育。据一项国家级调查研究课题显示,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位居第一的症状是焦虑。睡眠状态对人的生活、学习、心理都有直接的影响。睡眠不足,导致神经衰弱,心理疾病也容易发生。对于孩子来说,睡眠有着特别的意义。人的脑垂体前叶所分泌的生长激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睡眠中分泌,白天分泌得很少,并且多是在打瞌睡时分泌的。另外,人体合成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的时候才能够很好地完成。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小学生睡眠不足,近50%的小学生初中生感到困乏。这种以牺牲儿童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发育权,说到底,是一种“犯罪行为”。



【思考二】是“减负”还是“增负”   近几年的减负工作让我们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减负在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家庭作业,考试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没有减下去。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学生的作业量仍是居高不下,有不少的家长反应孩子每天要用三到四个小时做作业,复习的时候要到深夜才能做完。考试仍在愈演愈烈。一所农村中学,初三学生是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初二的学生每月摸底考,初一的学生不定期抽考。学生们不堪重负,有的退学,有的外出打工,有的直接放弃了学业,成天打游戏,闹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能够坚持到底的学生,几年的考试卷足有个头高,走出校门个个都成了“书呆子”。



【思考三】减负的核心是什么? 我以为是以科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减学生在校的时间、变更学习场地和学习称谓。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有义务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学生快乐了,也就没有负担了。所以,老师上课决不能让学生除了看书就是做作业,除了考试就是测验。而应钻研教材教法,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果。



    减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更多的教育同仁共同努力。但愿我们的努力能惠泽子孙,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血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7 03: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