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找准教与研的和谐共生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跃进

  要想克服目前学校存在“能研不能教,能教不能研”的问题,关键就要找准“教”与“研”的和谐共生点。

  研究的灵感来自教学实践

  【案例1】早在1988年,鲁彦的《听潮》就被选入人教版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4册。当时,课本和教参对该课的中心思想都一致表述为“讴歌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在一次教学中,当笔者照搬教参对其中心加以解析后,一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既然课文是为了歌颂大海的雄壮美和伟大力量,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落潮时大海的平静和温柔呢?这样写与主题有何关系?”我无法自圆其说,“被迫”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理解本课的中心应该把大海落潮和涨潮的描写联系起来考虑,去体味课文所揭示的社会和人生哲理。

  结果这一过程成了这堂课的亮点,笔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查阅了大量关于鲁彦的生平资料,寻找选文的出处及众多评论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课本和教参对中心思想的归纳失之偏颇。于是撰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听潮>主题的一些思考》的研究文章,刊登于《语文学习》杂志,后来在该刊还引发了一场争鸣。

  这个案例让我体会到,教研伴随着教师教学的始终。只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发现有价值的做法并深入思考,就会捕捉到教学研究的灵感,找到研究的主题。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一要在教学实践中养成敏锐的教研意识。二要在解决问题中寻求可行的教研方法。三要把教学思考转化为积极的教研行动,及时地把思考的结果转化为教研文字,以便在更大范围内交流。

  教学科研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行为,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因此,只有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促进教师不断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等,使教学研究真正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真正成为他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共同追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的升华来自研究智慧

  【案例2】笔者曾上过几次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前两次上课时,总感到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时又无法化抽象为具体,影响了教学效果。后来,参加一次市级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恰好抽到这篇课文,还要借班上课。怎么办?只有带着上述问题硬着头皮再去研究教材、教法。经过深入研究,笔者把设计的重点定为:一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将课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出于这一思考,笔者在课堂引入中就直接引用了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话:

  记者:“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冯骥才:“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课堂上,我运用冯骥才幽默机智的回答,自然引出了“拿来主义”的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一上课就具体认识到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结果,这堂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我的教学情绪也非常饱满,课堂目标达成度较高,听课者反应热烈。

  这次研究经历告诉我:教研不仅仅是写几篇论文,也不是教师个人的闭门造车,而是针对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方案。论文一般只是教研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评课交流等都是教研成果的重要载体,都是教与研和谐共生的智慧行为。一般而言,一个不作研究的老师是一定上不好课的,即使能上课也不会很精彩。因此,教师离不开教研。

  笔者的上述经历也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把研置于教的环境中。教研因课堂而动,因教学而作。二是将教摆在研的平台上,让教与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找准教与研的和谐共生点,就必须以“和谐”为核心,以共生为纽带,在教中发展研,在研中促进教。

  《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10日第6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10: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