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幼教论文 儿童陶艺教育现状及实践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6-3 06:17
标题: 幼教论文 儿童陶艺教育现状及实践的思考
文章摘要: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 它的造形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 也有综合的, 多元材质合成的等等, 它为儿童展开了一个个相对自由的全新的创造空间。本文从开展儿童陶艺教育的现状开始,阐述了教育内容及其课程设计的模式,对于儿童陶艺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要尊重儿童的新创意和新思维,并同时帮助儿童完善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身的成就感和新鲜感。对于当今幼儿教育中的陶艺教学提供一定的可借鉴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陶艺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内容;模式设计
一  陶艺教育现状
受近代唯理主义、逻辑科学的影响,二十世纪的教育系统实行科学管理、时间量化、用装配线方式使孩子和老师按课程表机械运转。艺术课程亦受其影响,过分强调传授的方式,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孩子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在知识论方面过分强调了理性思考的方法,表现在教育上又过分地强调传授的方式,强调学科中心,“课程即教学的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育工作者感觉推行素质教育步履艰难,教育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孩子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依然没有彻底改观。通过教学挖掘孩子的潜能、完善孩子的个性这一教育理念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艺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有创造力的艺术人才。艺术教育的特殊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创造和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知系统、体验系统和行为系统。
对于普通艺术教育来说,如果只是照搬专业艺术教育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就只能培养出少数懂得技法的“匠人”而不是具有创造能力和独特审美能力的素质人才。作为幼儿美术教材中技艺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陶艺教学,一直以来也是于某种“操作”方式的传承,在教学中的直接表现就是技术主义至上,侧重于具体技法、技巧的传授。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往往难以落实其具有审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而更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
幼儿陶艺课是以陶土为制作材料,引导孩子进行个性塑造的工艺课,是一种体现美术教学新理念,以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等融为一体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的艺术教学活动。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我国的台湾,陶艺早就进入了大、中、小学课堂,并开展得有声有色。国内中小学陶艺教学在前几年还是比较冷门的处女地,经过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改革,陶艺教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推广。但是陶艺教学在有些学校的实施过程中很不如意,甚至是失败的,令人感到遗憾和担忧。不成功的原因大约有三种:
其一,陶艺教学没有专门的陶艺室和师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二,陶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组织不严谨,呈现出一种放任自流状态。其三,陶艺教学的深度一直停留在单纯手工制作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一定的拓展和升华。面对这些问题的暴露,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反思,陶艺教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展。
陶艺的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本学科的学习上,其实它和很多学科都是有关联的,甚至是密切联系的。可以结合文艺、自然学科和民间工艺等内容进行陶艺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孩子陶艺作品展览或美化教室、办公室、校园、家庭环境。让孩子对陶艺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上,而是可以更加直观、客观、全方位地去感受我们的陶文化。陶艺活动具自主性,在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孩子的思维,不用自己狭隘的个人喜好影响、约束孩子。也就是“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和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和人的终生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能成为提升人的需求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6-3 06:17
二 儿童陶艺陶艺教学思考,我们该教什么?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
幼儿陶艺教学不同于大孩子的专业教学,孩子的需要是以情趣趣味为前提的,尽管我们的陶艺教育并非单以满足孩子的兴趣需要为最终目标,而是巧借兴趣需要来达到开启孩子心智的目的。但是我们对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一见到就有熟悉感、亲近感,从心底里愿意接受,愿意去学习、去实践。创新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孩子的创新动机,创新动机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创新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在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和主观感受,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
例:一位平时调皮好动的男孩制作了一只小鸟,在介绍作品的过程中,我清晰地听到他说他喜欢小鸟,并且他还说想要保护小鸟的家,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鸟语花香……从他的质朴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那种超越孩子作品本身价值的另一种无价的东西,那就是在孩子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涌动着的情感,通过这些作品来传递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份深情,一声呐喊。教育要着眼于生活,培养人、教育人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育要以生活为源,回归生活世界,用生活来启发,通过生活而教育,生活应该成为教育的素材、手段。
(二)因地制宜拓展陶艺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要让孩子较广泛地接触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尤其要引导孩子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长期以来,我国幼儿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依靠的是少数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他们开发的课程在内在的学术品质上可能是很好的,但就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孩子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来说,他们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反映地区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地方、学校和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当下社会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校内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网上资源等。这些资源不仅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孩子与生活、自然、社会相联系的重要渠道。
在陶艺教学中,为了丰富陶艺课程资源,美术老师除了教孩子掌握好基本的陶泥造型技巧外,(例如泥条盘作——美丽的陶罐,泥板成形——多姿的花瓶,拉坯成型——旋转的韵律……)还对现有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学习和资料搜集,把拓展的眼光放在了本地其它类型的民间艺术,并进行了选择,有比例选择一些地域性、民族特色的内容,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能和陶艺文化融会贯通。例如孩子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本土传统文化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尤其在拓展陶泥的创作取材和造型修饰方面,可以借鉴版画与剪纸造型中寓意吉祥、内涵丰富、生动有趣等特点,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审美意识和感受能力,锻炼孩子的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并激发孩子的潜在的创造能力。
三 儿童陶艺教育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导入:可以从陶艺的历史与渊源导入课堂,这些内容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用实物导入,实物导入具有直观性,富有吸引力。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孩子不仅了解陶艺的文化渊源及艺术风格,还可以激发起孩子对陶艺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媒体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把有意义有价值的画面展示给孩子,调动孩子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教学内容传授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条件差的地区可以给孩子展示实物和图片,给孩子生动、直观的感觉,引发孩子的学习和创作欲望。
材料的选择:提倡就地取材,利用本土资源。教学过程:重点是教授孩子制作过程与方法,贴搓、捏、接等,教师要清晰地演示示范过程。孩子制作,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展示,组织孩子互相学习、评议和总结。
(二)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模式设计
孩子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的时间,在老师的组织下参加陶艺学习,使喜欢陶艺的孩子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陶艺兴趣小组活动目标:让孩子树立新的陶艺创作观念,通过各种创作技法的培养和开放式学习使孩子的创作思路有一个新的高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主要培养对陶艺的初步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构建实践活动模式:陶艺兴趣小组操作实践活动模式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基本模式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陶艺创作技法的初步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让孩子了解陶泥制作过程中的几种基本技法,如:切、割、捏、盘、印、拍、刻、划等。同时,也要了解几种成型方法,如:捏塑成形、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模具铸浆成型等。
第二,操作实践体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进入具体的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观念和态度,掌握一定的技法,鼓励孩子主动积极地参与,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并且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另外,参照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形式,在扩大孩子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请进来的方法是,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孩子能亲身体会到民间艺人的创作,并且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朴实和隽永之美。走出去的方式是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孩子在一些本地民间工艺制品作坊、民间艺人家里等参观访问,如组织孩子参观茶壶作坊为例:让孩子了解到制作工序流程、烧制陶制品需要窑里的温度等。
第三,交流与总结阶段。陶艺操作实践活动的实施强调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幼儿要找准切入点,以培养兴趣制作陶泥作品为主线,通过对优秀的陶艺作品欣赏、泥的加工和简单模仿使孩子感知其乐趣及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孩子评价应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模式要采用多元化评价,强调多主体评价。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周淑兰等.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精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3]黄焕义等.陶艺技法[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4]王建中. 国际陶瓷设计[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5]周玉.陶瓷材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