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2013届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热点话题素材大全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1:25:36 | 只看该作者

话题作文“陪读”导写
[文题]
  “昔 孟母,择邻处。”古时,孟母为教子三次搬家;时下,为了让孩子 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海北地陪考;孩子上了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陪读,到底拖累了孩子,还是拖累了家长?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你对“陪读”有怎样的感悟或认识?请以“陪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思路导引]
  “陪读”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陪读也不例外。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家长的陪读是必须和应该的。比如,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沉溺于网络或游戏,成绩急剧退步,或不习惯食堂饭菜,这时候家长选择陪读,监督孩子认真学习,改善生活,是有一定效果的。陪读也可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一些“副作用”:专家指出,对学生而言,容易造成“能力缺失症”;容易造成“精神缺钙症”;容易造成“高原性心理”。不当的陪读对孩子成长不利。一位陪读妈妈说:“当初为了帮助孩子,我选择了陪读。没想到,六年陪下来,孩子什么都依赖我。”作为家长,应该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陪读对家长而言,家庭单位学校三头跑,花钱又费力气,苦不堪言。
  陪读可以节省学生 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 ;父母可以更好地照顾好孩子的营养和起居,作息也更有规律;现在诱惑太多,陪读减少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在父母的督促下,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等等。
  写议论文,可以从反面去写。从“弊”的角度来探讨: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父母应该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行走;陪读让父母和家庭失去中心,把教育看成唯一发展之道,导致父母不求回报,只求孩子金榜题名,这种孤注一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态,这种“高投资”渴求“高回报”的赌博心理,容易让家长心理失衡,也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如有的家长会说:“我为了你班都不上了,你要是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对得起我们吗?”还有陪读时,父母过分的监视和唠叨,也束缚了孩子的自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不论从正面还是反面写,关键问题是切入角度要尽可能小,论证要尽可能充分,严谨;要力求新颖,言人之所未言,这样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行文时不要忘记摆现象,析成因,列危害,指方向。
  [素材必备]
   名言警句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马卡连柯
  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标的,这种爱就是父母之爱,孩子越早离开父母独立,家庭教育就越成功,父母之爱才是真正成功的爱。
  ——英国一位心理学博士
  有了父母陪读, 就像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一样,不但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孩子也不必为一些生活琐事分心劳神。
  ——吉林白山市 刘浪
  经典事例
  1.庞大的陪读大军
  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陪读现象已然成风,家长陪做家庭作业、陪着看书、陪着上培训班,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陪读已经司空见惯。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能 有好的学习习惯,能考出更好的成绩,能抵制各种诱惑,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蓝图发展,对孩子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陪伴。甚至有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上演了新版“孟母三迁”,举家离开原来的住所,来到孩子的学校附近,全程陪读。
  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一项对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伴,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2.反对陪读呼声高
  不少家长不惜夫妻分居、丢下工作、放下生意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在这种望子成龙的焦灼心态背后,有着社会、家庭、学生的深层原因:社会主流观念仍然把成才与学历文凭等同,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而现在“四二一” 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同学之间不乏攀比与从众心理,这些因素都是推动家长陪读的巨大动力。
  针对这种做法,有研究者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赞成陪读的占36.7%,反对的占63.3%。赞成者多从减轻学生压力、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出发,也有人认为这样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学生必须学会自立自强。
  3.该“放养”时不“圈养”
  放养的鸟儿更恋巢。其实,面对家长的一片苦心,不少孩子也未必领情。高三学生小文告诉记者:“都那么大的人了,哪还要人照顾吃穿啊,他们越重视,我的压力就越大。我爸妈要想陪读,我肯定坚决反对。”
  当然,父母不用像老鹰一样把子女早早啄出巢任其自生自灭,但如果孩子走到哪里,父母就把家搬到哪里,分明是在告诉孩子:“我们给你寻找食物,你就不用学习飞翔了。”这样的“圈养”方式束缚孩子心灵的自由成长、剥夺孩子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家长不可盲目跟风,应按孩子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陪读,如果不是面临大考,平时该“放养”时应少“圈养”。
  4.一对化学家夫妇百般疼爱孩子,喝水只给孩子喝蒸馏水,孩子最终因免疫力低下而夭折,夫妻后悔莫及,过分溺爱就是毒药。
  5.作家郑渊洁育儿有特色,儿子18岁必须独 立,住在家中必须交纳房租、水电费,自己养活自己。
  [佳作示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1:25:40 | 只看该作者


“陪读”能“陪”出什么来
梁昭远
  古时中国有专门“陪太子读书”之角色,权贵人家的子弟也往往有书童陪读。前些年有学子出洋求学,但凡结了婚的,另一半也常常申请出去相伴,时人谓之“异性陪读”。时至今日,世事变幻,“陪读”又有了新义。
  据报道,近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中,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常常辞去公职或提前办了退休,或转换工作岗位想方设法到子女就读的城市,专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当起专职的“陪读”,并认为这是一种投入,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心。这真是古风今来,“陪读”“出口转内销”了。
  可是“陪读”又能 “陪”出什么来呢?
  入读大学的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阶段既是学习知识的黄 金时期,更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的最好阶段。而父母们的“陪读”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凡事依赖的心理,丧失了不畏艰苦、坚韧顽强的意志与毅力。从而永远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成为永远长不大的永远要吃奶的孩子!从这一点来说,“陪读”只能“陪”出生活的矮子,精神的侏儒。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不少“陪读”父母之所以对“陪读”情有独钟,是以为非此无以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非此无以表现 其无私与伟大。究其实这种做法是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都应该承担起社会与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工作,尽可能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与他人共同构筑起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很难想象,一个彻底地忘记了自己社会职责的父母会给后代带来什么正面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民族一代又一代都想着牺牲自己,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如此循 环往复,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未来?
  因此,“陪读”“陪”出来的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
  [简评]
  立意鲜明深刻。关于陪读,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折中者有之。本文作者高屋建 瓴,站在时代的高度,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不仅分析陪读的结果——“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而且指出陪读会“‘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如晴空霹雳,令人警醒,较同 类习作高出一筹。
  结构清晰严谨。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谋篇。第一、二段先古后今,摆出生活中种种陪读现象;然后用‘陪读’又能‘ 陪’出什么来呢引出下文,分析陪读的危害,探究陪读的成因;水到渠成,接着得出结论。








话题作文“生活情趣” 构思演练
【文题】
“情趣”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性情志趣。②情调趣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关于生活情趣,你有哪些体悟或思考呢?请以“生活情趣”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话题剖析】
生活情趣,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志趣和爱好。它出自人们内在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展示的是由学识、涵养、品质、修为、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追求等要素构成的总体形象和整体风貌 ,是一个人求真、崇善、爱美的综合表现,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它也是评价一个人内心健康、外在正派、行为高雅与否的重要标准。
生活情趣有雅俗之分。高尚的生活情趣坚持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坚持个人幸福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并把为社会进步而奋斗作为生活的最大乐趣。庸俗的生活情趣,是以“及时行乐”为信仰,无休止地追求个人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
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环境、知识水平,以及他的道德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
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才能共同建设良好生活情趣的大环境。
【拟题举隅】
1.要经常审视自己的生活情趣
2.“情趣健康”缘于“道德高尚”
3.莫让爱好变陷阱
4.用健康的生活情趣促进社会和谐
5.领导干部要带头“营养灵魂”
【构思导引】
构思角度一:辩证分析型立论
情趣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
情趣健康必须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人的生活情趣会随着环境、境遇和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筑牢道德的防线。
构思角度二:破立结合型立论
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 不是“小事”“私事”。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效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群众的价值取向。
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并非“多多益善”。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固然好,但也要有“度”,应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从而达到执政为民的目的。
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更不能“高高在上”。不能盲目追求所谓“高档次”“高品位”的情趣,因其容易诱发腐败行为,导致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既要加强自身修养,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构思角度三:一箭中的型立论
要常思贪欲祸,做一个自警的人。
要常修为政德,做一个纯粹的人。
要常洁生活圈,做一个自律的人。
要常虑守成难,做一个高尚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1:25:45 | 只看该作者

【思想火花】

溯根源
1.生活堕落导致政治腐败。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我们面临许多诱惑和考验。剖析一些人迷失自我、蜕化变质的原因,不难发现大多从不拘生活情趣、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开始,贪图安逸享乐,醉心声色犬马,一步步滑向堕落的深渊,正所谓“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2.错误的思想意识导致灵魂蜕变。很多人都认为生活情趣是“小事”“私事”,只要工作上有能力、事业上出成绩,生活上随性一点无可厚非。可大量事实表明,一些人之所以陷入违纪违法的泥潭,正是因为在所谓的“小事”和“私事”上把持不稳,最终导致在“大事”“公事”上马失前蹄。如果在生活情趣上马马虎虎,在道德情操上打开缺口,那么灵魂必然会被锈蚀。
3.精神懈怠导致意志衰颓。精神懈怠的后果必然是信念动摇、意志衰颓、私欲膨胀、情趣庸俗。于是流连于灯红酒绿,沉迷于自我世界,淡忘 了艰苦奋斗精神,从而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庸庸碌碌, 腐化堕落,长此以往,“朝气消而暮气生,锐气遁而惰气深,清气降而浊气升”,自然就失去了追求事业的雄心壮志,贻误了发展的良机。
看本质
1.生活情趣是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的外在显现。一个人如果情趣低下,就会在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败,甚至走上不归路。从刘青山、张子善到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从李真、丛福奎、郑筱萸、陈良宇到许迈永、姜人杰,无一例外。而高雅的情趣则能催人上进,使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焦裕禄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同时他又是 一个爱好广泛、情趣高雅的人: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教育孩子,言传身教;呵护亲情,其乐融融。两相比较,情趣的意义,不言自明。
2.生活情趣是一把双刃剑。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鼓舞斗志。而低俗、糜烂的生活情趣则会使人蜕化变质。被官方称为“许三多”(钱多、房多、女人多)的杭州原副市长许迈永和以权谋私、收受上亿贿赂的苏州原副市长姜人杰,都是贪图物质享受、经不起“酒色财气”诱惑的典型。他们的结局是悲惨的,教训是深刻的。正所谓“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似锦前程,毁于一念”。
谈影响
1.生活情趣关系到人的发展。高雅的情趣如同精神养料,吮之愈多,愈有利于修心养性。它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体现一个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庸俗的情趣则如同精神鸦片,往往与“低级趣味”“堕落腐败”相通,会销蚀人的理想、信念和进取心,使人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思想颓废、行为猥琐。
2.生活情趣能影响个人或社会的价值取向。生活情趣健康与否,决定着一个人对不良现象、不良风气的免疫力强弱。拥有高尚的生活情趣,会正确看待生活:成功时不得意忘形、受挫时不颓废忘志;位显不以权谋私、临财不见利忘义;怀才不吹嘘、绩优不张扬,孜孜不倦地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析危害
1.低俗的生活情趣败坏社会风气。它是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颓废腐败的土壤。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滋长了骄奢淫逸之风。这些人情趣低下,道德败坏,行为失范,生活腐化,追求不高,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不仅自己身败名裂,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其深恶痛绝。
2.领导干部生活情趣的辐射效应不容低估。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关乎党的形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个领导干部的不良情趣,往往是其腐败堕落的开始,而一个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背后往往会牵扯出一个庞大的腐败群体。重庆“涉黑打黑”一案,以文强为首的一批贪官污吏纷纷落马。沉溺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正是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所以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牢筑“拒腐蚀,永不沾” 的防线。
找办法
1.努力寻找个人情趣与事业的结合点。生活情趣要服从和服务于理想信念,要自觉把个人生活情趣融入到工作、事业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中,孜孜以求、无怨无悔。武警某部政委薄俊元对格律诗颇有研究,凡是部队的重点工作、特殊任务、新人新事,他都会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这些写于行军路上、灯下膝头的诗作,成了这支部队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只有在勤奋敬业中力拒庸俗、远离浮躁、追求崇高、提升品位,我们的伟大事业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2.要“趣”而有度,“爱”而有方。小节不保,大节必失。“不怕领导不好交,就怕领导没爱好”。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在不法分子眼里正是堡垒的突破口。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以字敛财,最终葬送了卿卿性命。而原湖南省副省长郑培民喜欢集邮 ,却绝对保密,就是怕有人投其所好,他一生廉政爱民。可见,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摆正个人爱好与工作的关系,真正做到身正、身硬、身净。
3.要纯洁娱乐圈、生活圈、社交圈。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难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工作之余的娱乐、生活和社交,必须坚持原则、严格自律。要思贤慎独,时刻反省自己的生活情趣是否健康高尚,是否有扭曲变质的苗头,是否有错把毒草当香花的误区,及时校正思想上的偏差、澄清认识上 的偏误,绝不为“情趣”所困。
提要求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长期的修养过程。一要笃“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健康的生活情趣不是自然形成的,要靠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培育。二要固“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事业为重,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三要慎“近”,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择善而交,见贤思齐,远离别有用心之辈、趋炎附势之徒、投机钻营之人。四要重“省”,强化自我教育功能。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五要乐“督”,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乐于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六要严“罚”,严肃执行党纪国法。对违纪违法者,不讲私情,不留情面,不得护短,不能手软,坚决维护党纪国法和作风纪律的严肃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1:25:50 | 只看该作者

【素材超市】
名言警句
1.生活上的堕落,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腐败。
  ——列宁
2.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邓小平
3.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可以侧面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胡锦涛
4.艺术中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可以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宽一点、活一点。
   ——钱学森
5.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6.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袁康
7.骄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
事实论据
○正面例证
1.诗人艾青喜欢收藏各种小工艺品:橄榄核雕的小船、象牙雕的花生、各种类型的葫芦、大大小小的海螺、椰子壳制成的盒子、形态各异的桃壳……这些收藏,使艾青紧张的大脑得到了休息,得到了美的享受,因而他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经常从中收获灵感。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他,一有空闲,就会拉小提琴、参加游泳锻炼或外出旅游。
3.人民领袖毛泽东,不仅有伟人的非凡气质和风度,同时也有高雅的生活情趣。他平时除了作诗填词,练习书法,还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游泳和打乒乓球。夜晚工作疲劳时,他会听听音乐,有时还边听边用手脚和着节奏,随着悠扬的曲调哼唱一段。
4.周恩来总理生活内容丰富,爱好广泛,情趣高雅。他喜欢诗歌、音乐和舞蹈,经常参加周末舞会,认为这样既可欣赏音乐、陶冶性情,又能活动腿脚,消除疲劳,还可联系群众,广交好友。
5.邓小平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喜欢用鲜花来装点生活。他的院子里栽种着牡丹、玉簪、月季、芍药,每个季节都有鲜花开放。孩子们问他最喜欢哪种花,他说是芍药,因为芍药花不但好看,还可以当药材。将美好的生活情趣与实际需要联系在 一起,或许正是邓小平独特的实用美学。
○反面例证
1.春秋时期卫懿公爱养鹤,南唐后主李煜好诗词、宋徽宗父子擅长字画,明熹宗好做木工,可惜他们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致国事颓废,都没有好的下场。
2.“桓公好紫衣,一国尽好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因南唐后主李煜喜好女人缠小脚,致使“三寸金莲”兴起于宫帷之中,后又被四方所效,遗祸千年。
3.陈希同爱好摄影,常有作品见诸报端,可见其摄影水平不低。于是,图谋不轨者送他不同类型的高档相机,以致后来那堆高档照相机成了最引人注目的赃物。胡长清喜好书法,且有一定功底,于是南昌城里“慕名”来求的人络绎不绝,书法也成了胡长清卖权赚钱的工具。
【时文链接】
要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汴平
生活作风无小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其如此。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还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地位,因此决不可等闲视之。
大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一步步陷入违法乱纪的泥潭,往往是从吃喝玩乐这些“小事”开始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领导干部的生活不检点,作风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生活观是否正确,对党员干部的政治道德修养和思想作风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呢?
一、要常弃非分之想,做一个自律的人。所谓非分之想,就是那些超出本分的想法和要求。许多腐败分子都是诱惑当前,不虑于微,不防于小,终因“忍不住”而吞下“诱饵”。领导干部要淡泊名利,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做到上不喜、下不悲,得不宠、失不惊,快不傲、慢不怨。一个人,用达观的态度看待人生,看到的会是“百鸟枝头唱春山”,“青草池边处处花”;用悲观的态度看待人生,则举目都是“黄梅时节家家雨”,低眉即听“风过芭蕉雨滴残”。只有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才能坚持秉公用权,做到不为私心易节,不为私利丧志,不为耍权失德,不为风向所乱,不为色情所迷,不为物欲所动,不为亲情所制;才能树立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为民”形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务实”形象,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能者”形象。
二、要常修为政之德,做一个高尚的人。“己不正,焉能正人”,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只能靠加强 自身道德修养、加强党性锻炼,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育人,无私方能感人。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降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人心。只有带头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到廉明公正,才能让群众口服心服,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要常思索取之害,做一个廉洁的人。“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领导干部要切实清理干净自己的“娱乐圈”“生活圈”“交际圈”,自觉摆脱低级趣味,坚守欲望的大门,抵制糖衣炮弹的攻击,切实做到金钱面前不伸手,美色面前不动心,利益面前不攀比。领导干部要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流,多同先进模范沟通,只交诤友直友,勿交酒肉朋友。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慎微、慎暗、慎独、慎交,讲操守,重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 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精神至上的生活境界,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选自《开封日报》2011.06.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1:25:55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文章重点从“怎么做”的角度展开论述,行文环环相扣,论证层层推进,内在逻辑性极强。正反对比,说理透彻,而且多用整句铺排,增强了论证的气势和力量。
【学生佳作】
守护高雅的生活情趣
侯佳沐
所谓生活情趣,是指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志趣。拥有高雅的生活情趣,人生就会充满激情,社会就会生机无限。
高雅的生活情趣可以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情趣高雅的人,不会因清贫而停止精神前行的脚步,也不会因富足而沉湎于声色犬马,更不会因世事变幻而迷失前进的方向,因坎坷磨难而丧失信念和勇气。即便山穷水尽,也能葆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朝着人生的高地不懈进发。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郑培民到任长霞,从吴天祥到牛玉儒…… 多少时代先锋用他们的生命历程向我们昭示什么才是高尚的情趣,什么才应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构筑高尚人格的基石。培养高雅的情趣,有助于丰富情感、净化心灵、塑造人格,善莫大焉。一个人只有守护住高雅的生活情趣,才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与社会利益、自我幸福与社会责任,从而做到克己忘我,竭诚奉献;才不会在各种诱惑面前难以自持,消极堕落,丧失心灵的安宁;才能经受住钱权声色的考验,真正做到心不乱、眼不花、嘴不馋、手不伸,知所爱、知所惧、知所守、知所拒。
高雅的生活情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柱。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有推动作用,个人的生活情趣会对时风、世风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个充分开放、思想多元的社会中,只要是健康高雅的情趣,就应当得到理解、尊重和倡导。因为它不仅可以增添生活乐趣,促进个性发展,强化幸福感,还能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和谐、安定有序的良好氛围。
可见,高雅的生活情趣不仅是爱好雅兴,更是一种文化品格;不仅是个人情怀,更是一种品德风范。当下有些人信奉“人生在于享受,价值就是得到”,结果害人害己,败坏风气。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这样一段话:“扭曲的信念,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不义的钱财,一副银光闪闪的镣铐;放纵的情欲,一个环珠掩映的陷阱;错位的亲情,一根温柔软滑的绞绳。”这是须臾不可忘记的警示啊!
因此,每个人都应把好自己的“情趣关”,守住高雅的生活情趣。像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那样,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点评】
凡事只有弄清楚“为什么”,才能明白“怎么做”。本文重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出发,通过因果论证,阐释了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个人和社会多方面的作用,自然绾合到文题上。文章立足点较高,视 角独特,发人深省。



话题作文“态度与命运”导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头倒霉的毛驴不小心掉进村边一个深深的枯井里,怎么也爬不上来。并且每天还不断有人往井里倒垃圾。开始,毛驴抱怨自己倒霉,死也不能死得舒服点。可是有一天,它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每天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并从垃圾中找东西吃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终于有 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命运与这头驴的遭遇相似,虽然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同样能把“垃圾”踩到脚下。人生没有失败,不过从头再来。
请以“态度与命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自拟题目。2、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3、不少于800字。
【话题分析】
    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但可以决定自己对待命运的态度,“扼住命运的咽喉”,你将成为命运的主宰者。这是一个关系式的话题,应该注意起决定作用的是“态度”,即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特别是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应持有的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要把概念认识清楚,不要把“(积极、消极)态度”写成了 “( 良好、不好)心态”,二要认清“态度”与命运的关系。有很多学生把文章写成俗套的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之类的文章,而没有能够凸现人们面对这些所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揭示不同的人生态度导致的人生命运,都算是偏题甚至是离题的。
考场优秀作文选评
                                文 人 绝 唱
     混浊的云气,滚滚的江涛。汩罗江边,谁 的华衫飘动。他的志向,他的美人,在遥远的地方浅吟低唱。他以绝对傲然的姿态伫立风中,他将以一种华丽的方式来祭奠他的人生。中国的文化是用酒泡出来的,起点是酒。
     中国的文人却用水来洗尽铅华,终点是水。
     江上的劲风,更猛些了吧!飘飘锦衣,浩淼江水,船头那天才子安,年轻而动容的生命,
     南下的雁背负离别的寒气掠过江面,滕王阁踏着子安的名声而来,又踩着他的尸骸而去。江上的劲风折煞了文坛的英才。无情的水掩埋了一个国家旷世的英才。他短暂的人生,却以足够铿锵的字句抒写了命运的篇章。
  拖着长长的辫子,一身玄色轻衫。他来到了颐和园。 命运为他开了一扇门的同时,又关上了另一扇窗,他淡定从容地走进了湖心,一代文化大师王国维就在皇家园林以他整个生命为文化殉葬。陈寅恪先生说:“王国维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也非人事纠纷也不单纯为清廷尽忠,他是死于一种文化。”他以他的生命来拥抱文化,清朝只是一个落脚点,我们不能说他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一种信仰无关命运和态度。
  这些人的死曾给文化多大的动摇,我不知道,他们无法像老庄那样逍遥,无法像李白那样羁狂,也无法像陶潜那样淡定。一种死,踏响了就叫苍凉。
  还记得那个面临 无路时放声恸哭的阮籍吗?面对那穷途末路的荒凉感,他以最纯真 的哭来对待命运。他的态度和他在山顶啸歌一样那么从容,那么真实,王勃便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是的,他在哭,哭响了整个世界,却只是哭给自己听。
  一曲《广陵散》回响了多少年代,命运多舛时运不济。面对刽子手,他只要一张琴。整个世界屏住了呼吸,气流中的那悠扬曲声。命运已迫到尽头。他的态度怎能如此从容,从容到令那小人也畏惧。嵇康死了,死在一种迫害下,这是野蛮与文明的悲哀,《广陵散》也死了,与嵇康一起埋入了千尺黄土,它已经成了遥远的想象。
    死了,死了,太多的文人死了,死在一种命运的刀刃下,却活在了一个态度的 记忆中。
   那从容赴死的态度,留给中国文明一曲响亮的绝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1:25:59 | 只看该作者

   简评:
本文颇有“秋雨体”散文的特点,很大气。把历史文化人物随手拈来构造成文,任意挥洒,恰到好处。作者先后选用了屈原、王勃、王国维、阮籍等人的死,来证明他们不是死于态度,而是死于命运和文化。特别在文尾有意紧扣话题——“太多的文人死了,死在一种命运的刀刃下,却活在了一个态度的记忆中”,让文章既有深度又不游离主题。本文有一个瑕疵:王国维死于文化的例子应该靠后,让所举人物按时间先后排序就好了。
                                  无 悔
  放眼望去,四野茫茫。天地间,寂寥得苍白。
  在黄州这方人烟稀少的水土上,在沉静幽谧的东坡旁,在孤寂清冷的雪堂前,我依靠着自己疲惫的躯壳,抚摸着自己悸动的灵魂,往事一幕幕映上脑海,如此清晰。
  年少的我 饱读诗书,含英咀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骄傲,我有一份洒脱。坚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为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我亦身处红尘中,雄心勃勃地憧憬未来。但在俗士的谄媚态度与人文的清高态度之间,哪怕前者带来的是飞黄腾达,哪怕后者换来的是贬谪与隐忍,我会选择后者。当时是,现在也是。
   愿如竹般高洁。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 正值青年,我升迁去异地。路上,众人皆为我庆贺:年少得志,倘若抓住时机,必能大富大贵。而我的心却出奇 的平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抑或是年少老成,但确凿是心如止水。白衣苍狗,世事沉浮,究竟怎样才能永立于社会的高层?若要抛弃尊严,来换取高升与荣华,我不会的。即使这种态度对我的仕途不利,但我坚定、坚持、坚决。
   中年的我在官场上尽心尽力,无奈志同道合的同僚们力不从心。“乌台诗案”之后,我漂泊到了黄州。穿过幽深的树林,不被微风打叶声所扰,只愿吟萧且徐行。虽心有不甘,但世事于我似乎总格格不入。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我内心的尊严决定了我的态度,我的态度决定了我的命运。既然一切都没有违背我的内心,又有什么值得感伤的呢?
   夕阳,斜照山头。我迎着余辉,释然。
   此后的日子,虽自由自在,心中却有 种怅然的空虚感。于是我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审视自 己。我自认饱读圣贤书,无愧于先人;游走于尘世中,未曾放下过下尊严,无愧于自己,人生在世,不能万事皆如我愿,但我曾努力过,无悔。
  黄州,一个空冷寂寥的地方,承载了我一生最后的梦想:吟诗作赋,倚杖听江声。泛舟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何不以豁达的态度,追随五柳先生的足迹,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然后,任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我的一生,起起伏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 我的处世态度带给我如此的命运,但无愧于心,无悔。
  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一个闲人。笑着溪水,静谧徜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简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一:在于全文只写了一个人物——苏轼,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对东坡坎坷的一生进行梳理,娓娓到来,尺幅之间彰显文化魅力。亮点二:文章时扣话题,阐释了人生态度决定人生命运的道理。亮点三:巧妙地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显得特别亲切。总之,本文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念着这句诗,脸上本应该挂满笑意,可为何脸上挂满了泪水?你找不到那所面朝大海的房子吗?你揉着眼睛,我知道你很怅然很迷茫,世界在你的眼中变得很模糊,模糊得让你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于是你躺在了铁轨上,你知道吗?当呼啸的列车带走了你的生命,当世俗的无奈冷却了你沸腾的热血,文学的星空也因你暗淡了。海子,或许你应该知道,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换一种态度去审视生活,你的命运也许就不会这样。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这是你说的,不错,我们永远都记得你,在那个阴沉沉的下午,你蹲在麦田里,凝神地注视着那只乌鸦。你很用心很用心地画着,那只“麦田里的乌鸦便跃到你的纸上。多好的一幅画啊!可你并没 有笑,你掏出了手枪,用最后的眼神无奈地打量这个与你格格不入的世界。“啪!”枪声在麦田上空回响,你带着惆怅和寂寞倒在麦田上。凡高啊,你知道吗?几百年后的今天,你的画被无数人敬仰,可你永远 也看不到这一切辉煌了。你明白吗?世上很多事都很无奈,我们可能被世界抛弃,但我们不能把世界抛弃。也许换种心态来审视这个世界,你的命运就不会这样。
     “生活是自己的,路总要自己走下去。”这是你教我的。还记得吗?在那个阳光斑驳的 下午,你摇着轮椅来到那个来了很多次的古老地坛。你在想什么呢?生活似乎很不公平,在你轻狂的年龄夺去了你的双腿,所以你在这儿挣扎过,绝望过,哭过,累过……但现在你很冷静,你在想着回报苦命的妈妈,想着别样的路和别样的人生。太好了,你终于读懂了、想通了、看透了人生。生活就这样,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他总在我们人生的天平上,一端放上成就,一端放上等价的苦痛。你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命运之神便将幸运降落到你身上。史特生,你是好样的,你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人生就像一个大苹果,但上帝总会把这苹果咬掉一口,所以人从一降生便注定了要面对缺陷、面临挫折、迷茫甚至失败。人活在世上没有痛苦,人生就会变得肤浅而简单;如果人面对痛苦没有好的心态,那他的人生一定是灰暗的,我们应该牢记:命运之神只青睐那些对她诚恳的人!
  【点评】文章精心选材,前面两则材料叙述角度独特,语言生动,画面感强,以一种悲壮的美感诠释着话题;更为可贵的是第三则材料的选择,与前面形成对照,从正面把“心态和人生”这个揭示了话题的内涵!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1:26:04 | 只看该作者

漫画作文“现在流行种大树”导写
【文题】
欣赏右边的漫画“现在流行种大树”,根据要求 作文。
请根据自己对漫画的理解,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定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审题与立意】
1.内容再现
漫画 中吊车正吊起一棵大树向树坑里栽种,大树的枝干已被砍掉,树根几乎断尽。
2.审题
漫画审题的关键是找准 理解的切入点,然后从画面意义向引申、象征、比喻、现实等多重意义联想。
漫画的标题为——“现在流行种大树”。
首先,违背常理的是“种大树”,种树都是种小树苗,小树苗经过风吹日晒,取天地之精华,方可茂盛参天,正所谓“十年树木”。
其次是“流行”,流行说明这是一种风气。
3.立意
理 解到这一层,自然会想到:“种大树”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这样可以省去树木成长的 自然过程。比如,现实中的“形象工程”,人们对“形象工程”趋之若鹜,或为眼前利益而为之,或不究原因后果、不按客观规律盲目跟从。这都是人们浮躁的外在表现。
4.注意
对一幅漫画的理解角度有很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例 如这幅漫画,如果只是大谈社会的流行风气,而不挖掘“流行”背后的前因后果,也不谈“种大树”的 危害和影响,就容易偏离题意。
再者,如果只抓漫画中“大树”的信息,大谈“环保”,或者只抓“流行”二字做文章,也是“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立意,均会因偏离主旨而失分。
【佳作展示】
现在流行种大树
梁贝贝[来源:学*科*网]
当今社会,干什么都讲究“效率”,真可谓是“效率优先”。做艺人讲究“一夜成名”,做商人讲究“一夜暴富”……
正如种树,从前我们都是种小小的树苗,浇水施肥后任它自然地成长;如今可省事了,流行种大树了,枝一剪,根一断,找个坑一埋,一个历经风雨才能长起来的大树便瞬间出现在面前,这效率真是高  !
可是种完之后呢?
它的枝叶被剪了,根须也被截了,庞大的躯干立在松松垮垮的土中,没有深厚的土壤,没有绵延的根系,能成活吗?会活得长久吗?
艺人若没有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仅凭“一夜成名”,那也只能“成名一夜”,因为第二天,人们就会把他遗忘。成名如迅雷,遗忘如闪电。没有历经困难的洗礼,一步登上事业巅峰的艺人,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不懂得珍惜,他们的“一夜成名”注定会“成名一夜”!
商人若只会投机取巧,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没有经历过“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那么他的事业将 如倒立的金字塔,没有 根基,摇摆不定,一吹便倒。一夜暴富而又不懂未雨绸缪的商人注定只能“暴富一夜”!
试想一对夫妇喜得贵子,第二天醒来,却发现孩子已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该以何种心情去看待呢?高兴?恐惧?欣喜?失望?我想他们一定在震惊之余开始遗憾,遗憾失去了一种体验,那种一路扶着孩子磕磕绊绊前行的体验。其实,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人生,脱轨了十几年的生命,没有一丝痕迹地流失了。那孩子会幸福吗?不会。正如一个从小被抱养的孩子,长大后忽然又和亲生父母相逢,亲情应该到何处去寻找呢?
时光匆匆流逝,夕阳西下时,白发商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他如 何一步步披荆斩棘;古稀父母时常谈论的,不是他们的孩子多有 出息,而是他们陪伴孩子走过的点点滴滴……[来源:学|科|网]
现在流行种大树,只顾着拼命奔跑,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看一看沿途的风景呢?
【点评】
由“效率”引入话题——“种大树”,简要介绍分析后,笔触延伸至艺人、商人和“一夜长大的孩子”,巧妙谈及效率与过程的辩证关系,指出过程的重要性;结尾进一步提醒人们别只注重“效率”,要享受“过程”,回扣文题,同时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1: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