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唯一的听众》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  
  九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邹平县实验一小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本人认为受益匪浅。尤其是听了《唯一的听众》这堂课后,感受更加明显。现总结如下: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
  可见设计的初衷为了努力体现以下四方面。
  一、学法自动化
  因为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言,六年的阅读经验已经足以掌握写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设计体现了让学生自己用行动去实践的环节,没有再去提问“如何去学?”的问题,既节约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学生对于学法的掌握水平。
  二、朗读多样化
  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尤其老师的配乐朗读,是本课的亮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伴着舒缓悠扬的小提琴曲,钻到了大家的心里,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朗读是一种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理解多元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2:04:0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这样一篇文章丰富多元的理解就可能成为最真实的体验。
  四、问题焦点化
  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调查学生学情的重要凭据,也就是要摸清学生的阅读中国、疑点。经过统计,本课书,学生共提了31个问题,在其中筛选了4个有代表性的问题。2个直接融入备课,1个作为课堂相机处理。这个问题便成为了本课的焦点问题:
  我为什么总会想起这个唯一的听众?使学生的阅读逐渐深入,有了明确的方向,解决了他们真正不明白的问题。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的考虑,经过课堂实践的洗礼,作为学习者、教育者,我很渴望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能让我有更多的收获与启迪。毕竟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遗憾与不足可以转化为宝贵的经验,促使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把握更趋深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第一小学石秀霞】
【B】
  今天听了南北寺小学彭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我主要学习他以下几方面: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教授的语言、神态、动作,“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彭老师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张娜同学的配乐朗读,是本课的亮点,她那专业水准的朗读,伴着舒缓悠扬的小提琴曲,钻到了大家的心里,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每一个听课的老师,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在梅雨薇同学朗读不够完美时,彭及时范读,并让她再读,能让孩子们在本课的朗读中,明确了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口吻,应该用自己的声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做到了一课一得。这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既给了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又给了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2:05:00 | 只看该作者
三、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彭老师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没有给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导,但给予了我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勇气等等这样精彩的言论。在此基础上,我应该学习彭老师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这样的课让我耳目一新。【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第一小学张秀文】
【C】
  首先肯定彭老师的课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很值得我学习,让我很受启发。有几点疑惑提出来让我们共同思考:
  一、缺乏众矢之“的”
  一篇课文,不管它写了什么,还是怎样写。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一个点:即为什么写来安排的。换句话说: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唯一的听众》作者主要想表达老教授那金子般闪光的心及高超的教育技巧。文章中老夫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妹妹对老夫人的评价得间接描写、句式的运用、甚至我心理变化这条文章脉络的安排……无一不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老教授那美好的心灵和高超的教育技巧的。这个文章主旨就应该是彭老师这一节课所有环节设计的众矢之的。如果彭老师在上课之初和课堂的每一环节让学生明白:文章怎样表达的,恰恰就是这样巧妙地表现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让我们体会到了老太太的心灵之美和高明之处。那彭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那些交流分析就不会显得散乱了。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明白:不管选什么材料,不管怎样遣词造句,不管怎样安排条理,不管怎样给文章命题……最能表现中心的就是最好的。
  二、对写法的指点欠宽泛
  我们不难感觉到,自从上了六年级,课本编写者已开始倾向了对文本形式的关注。这在课后思考练习题上就已体现得很明显。如第二课《穷人》,为什么用穷人命题而不以桑拿为题?《唯一的听众》中你认为中心人物是谁?《长江之歌》课文的两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荷塘旧事》说一说,去掉2~4段好不好?为什么?……这涉及到写作的很多方面,从文章命题到文章选材到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等等等等都涉及到了。而彭老师的课似乎只在遣词造句方面关注的比较多。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片面之见,敬请指导以释惑。【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大由小学徐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7: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