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注,而是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其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儿童具有强烈的表演的欲望,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因此,让学生模拟教学中内容,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我设计了:“六一”节是吉祥的生日,妈妈给吉祥20元钱买她喜欢的礼物。吉祥来到一个礼品店里选中了一只标价8.5元的小熊,在付款时,又看中了一只标价4.5元的布娃娃.,营业员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找给吉祥的钱呢?请同桌的小朋友做一做吉祥和营业员。学生们象模象样地做起来。使学生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探究的思维佳境,主动领悟学习的知识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让学生在验证“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对新知充满着好奇,教师如放手让学生验证,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没有满足于学生看到、听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让他们分组亲手动手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同时教学他们不要迷信权威,要勇于提出问题,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不仅能促进编码知识的获得,而且更有利于非编码知识的获得。
四、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教师应该力求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与童话世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教学有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精明的商人来到集市上买肉,他问屠户多少钱一斤?屠户告诉他瘦肉7元一斤,肥肉3元一斤,蹄膀5.5元一斤。商人边挑边想,选中一只蹄膀,对屠户说:“我不还价,但是要把蹄膀分瘦肉和肥肉的钱算。” 屠户答应了他的要求,卖给了他。事后他觉得吃亏了。请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们想一想,他究竟有没有吃亏?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为新知的学习营造了一个求知的氛围,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创设“现实”的情境,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能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