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中学 张立银
摘 要:长期以来,美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美术课的目的是什么,该怎样上? 笔者认为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较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宗旨,指给了我们一条明路。在美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美术课程的理解要更新(二)转变旧观念,发展新模式(三)巧设教学形式,轻松教与学(四)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五)美术课程的情景创设。
关键词:美术课程 观念更新 探索 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美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美术课的目的是什么,该怎样上?是培养一些美术特长的尖子生呢,还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感受美术课带来的美的享受与熏陶呢?我则侧重于后者,当然也不放弃前者。事实上,很多美术老师只注重传授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把重点放在了基本功的训练上,从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 创造力的培养。往往在学生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的“好”与“不好”,就只看画得“像”还是“不像”。学生也习惯了以临摹的方式去训练,只是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缺乏用“心”去参与,从而体现不出来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并且,由于枯燥乏味的训练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美术失去了兴趣。
实际上,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的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的情感性,对少年儿童的观察能力、形象感受能力、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现行的《美术课程标准》就较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这一宗旨。其原则是借助客观形象,强调主观感受。摆脱了单纯传授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实性写生教学;提倡在教学中发挥儿童的艺术直觉;在写生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观察事物外在形象,还能联想到与观察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以及自己与所观察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把它表现在画面中;鼓励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不拘泥于客观事物本身,可不受客观限制将视点扩展,进行超现实的表现,在创作式的写生中学习基本的造型技能。
通过对《美术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认真贯彻执行,使我深有感触。
(一)对美术课程的理解要更新
画家丰子恺说过:“人类具有会看会听的本来意识。”意思是说,看和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功能和权力。
通常绝大多数人在婴幼儿时期都非常喜欢画画,喜欢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大概只有六七成学生喜欢涂涂抹抹了,到了初中阶段有一半人喜欢画画就很好了,高中里喜欢美术的就更少了。造成这种局面自然有其自身的一些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那种僵化的、经验主义的、教条主义的美术课影响了学生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美术课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这个物体应该这样画,不应该那样画。苹果是圆的,画成方的就错了;天是蓝的,涂成绿的就不正确等等。
另外,美术课上所学的技法繁多、枯燥,学生越来越不喜欢用绘画语言去交流,美术课成了一门深奥的学术课,而不是让学生了解、认识美的课程了。常此以往,学生怎会对美术课感兴趣呢?
我认为,美术课是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审美情趣而设定的。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听你的课。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首先摆正美术课的位置、作用,在上课时要经常鼓励、支持您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的指引和熏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