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以“数的组成”为主线,组织千以内数的复习
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要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和数的大小关系的同时,适当加强相关知识点的梳理与整合,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和合理的认知结构。以“数的组成”为主线,组织相应的复习活动,有利于沟通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更多地运用基本的计数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1. 分析数的组成。
[例] (1) 348里面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2) 24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也可以看成是由( )个十组成的。
(3) 下面每个数中的“7”各表示多少,用线连一连。
组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连一连,再通过交流,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一个数的百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一;第二,几个百也可以看成几十个十,几个十也可以看成几十个一。同时,也可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千以内数的读法。
2. 根据指定条件组成合适的数。
[例] 2个百、5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9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3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
结合上面的练习,可组织学生讨论如“写出的是几位数?”“这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分别是几?”“这个数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等问题,以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方法,并在此过程中自主总结千以内数的写法。
3. 选择数字组成大小不同的数。
[例] (1) 用 8 、 0 、 9 这三张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并把摆出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 每次从 1 、 4 、 8 、 9 中选出三个数字,分别组成一个最接近500的数、最接近800的数、最接近900的数。
(3) 准备好0~9这10张数字卡片,并把它们反扣在桌上。两人轮流摸卡片,每次摸一张,并把摸出的数字填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数位上(如下图),最后比谁组成的三位数大一些。
组织上面的练习时,可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要提醒学生结合活动过程,适当总结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也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逐步领会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突出相关实际问题的比较,组织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
本册教科书第一次安排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组织复习时,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相关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二要引导学生再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突出相关实际问题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不断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1. 相同的条件,求不同的问题。
[例] 一支钢笔8元,一个文具盒12元。
(1) 买3支钢笔和1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2) 买3支钢笔比买一个文具盒多用多少元?
通过解题和相应的交流活动,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解答上面两个问题时,都要先算“3支钢笔一共要多少元”。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所求的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有相应的区别。
2. 不同的条件,求相同的问题。
[例] 根据给出的算式补充合适的条件。
学校计划举办夏令营活动,三年级有45人报名参加, 。四年级有多少人报名参加?
① 45×2 ② 45×2+8 ③ 45×2-8
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再指名口答。也可以先让学生适当解释45×2+8与45×2-8的含义,明确计算这两道算式时各要先算什么,再让学生补充合适的条件。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时,要先算出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不同解法的比较。
[例] (1) 先在图中涂色表示两天一共卖出的台数,再列式解答。
(2) 先在图中涂色表示第一天卖出15台后剩下的部分,再列式解答。
学生进行涂色前,可以先要求学生看图说说题意;学生按要求涂色后,要让学生再说说相应的解题思路,即:像这样,可以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要注意联系事理,让学生体会到这两种解法都是合理的,而且不同解法的结果还可以相互验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