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09-4-11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针对以上误区,我校教师通过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把握算法多样化理念的教学。
一、算法多样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和规律
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使学生有机会展示个性,乐于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但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如果不遵循一定的法则和规律,一味追求多样化,舍本求末,那么将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算法多样化的归宿应该是算法优化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比较学生中出现的多样化算法,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算法比较简便、有些算法稍显麻烦,有些算法的思维含量较小、有些算法的思维容量较大,有些算法与后继学习关系明显、有些算法对后继学习影响不大……如果全盘肯定,一律说好,一些学生的思维水平就只会原地踏步,不能向高层次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成长获得必要的进步,所以对一些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美其名曰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优化。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再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向导,有些学生因为思维的惰性而表现出算法单一的状态。明明自己的算法很繁琐,但是却不愿动脑做深入思考,仅仅满足于能算出结果就行。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思维和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去除学生思维的惰性,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择优解决;鼓励他们不能仅仅只关注于自己的算法,还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思考、汲取他人的长处;引导他们去感受各种不同方法的之间联系和合理性,引导他们去感受到数学学科本身所特有的简洁性。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技能的一种掌握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深刻。
四、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应适时引导学生逐渐感悟,进行优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表现出一种不适的症状:有的学生并不会从考虑算法的最优或较优去选择;有的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总是选择自己的算法;有的是不相信自己,迷信他人,总以为别人的方法就好;也有的学生无所适从,就等着老师主观指定最优的方法。因此,学生呈现多样化算法后,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反思各种算法,正确认识到每一种算法的价值和适用范围。
1.当学生算法较单一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
当学生面对一个新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或习惯去解决,由于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有限,可能有时想到的算法比较“原始”,从思维发展的要求看,仅仅停留在这种直观的、低层次的思维水平是不够的。如:教学“9加几”时,如果学生只知道用摆小棒或数一数的方法来进行计算,那么教师就不能一味由着学生,而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去思考:怎样移动小棒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在进一步的动手操作与观察思考中,理解可以先把9根凑成10根,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了。接着再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理解和学会“凑十法”。
2.当学生算法优劣差异不大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鼓励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如,上述案例4中的算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鼓励他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当学生算法优劣差异较大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取舍与优化。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比较,促使学生反思比较原有的方法与其他算法,自主地选择更加准确、快捷、合理的算法。这时,不用硬性规定必须用某一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尝试,感受到选择合理、快捷的算法的必要性,实现自主优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应持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要通过学生在计算时的不同方法去拓展思维,突出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做到适度和适时,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防止形式上的算法多样化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