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圈2号”的终结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出现了一座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占地1.3万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远远望上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温室。它所有的窗户都是完全密闭的,透过玻璃往里看去,温室内有碧绿的麦田、如荫的草地、碧波荡漾的鱼塘,微型“海洋”不时卷起阵阵细浪,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他家禽,里面还有几排房子。
原来,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生物圈2号”工程。科学家们将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1号”,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从1984年起花费了近2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了这个几乎完全密封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
1993年1月,8名科学家和家人们依依惜别,进入“生物圈2号”。按照预定的计划,他们将在里面呆上两年,除非身体发生严重意外,否则,实验结束前是不能出来的。
8名科学家将在里面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两年中除了提供第一批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他们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靠他们自己在里面种地获得;肉类和蛋白质,取自他们养的鸡、鸭、猪、羊。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也是由他们来设法控制,并尽可能模拟地球气候。
从科学家们进驻的那一天起,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着这个实验的结果。但实验的结果却并不令人乐观。一年多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与建造“生物圈2号”所用混凝土中的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生物圈2号”的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4%。加之由于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致使粮食歉收,科学家们不得不靠吃种子勉强度日,结果提前撤出实验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2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含量猛增到79%,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B12的能力减弱,从而危害大脑健康。
1996年1月1日,哥伦比亚大学接管了“生物圈2号”。9月,由数名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对实验进行了总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