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优秀教案 “石头、剪子、布”游戏计划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21:5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头、剪子、布”游戏计划  
一、        游戏名称:“石头、剪子、布”
二、        游戏提出依据:
“石头、剪子、布”是一种民间的游戏,有着丰富的民间风味。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随时随地可玩,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训练孩子动作的协调性。
三、        游戏对象:  大班  
四、        游戏时间:2012.9—2012.10
五、        游戏目的:
“石头剪子布”之一民间游戏,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活动中,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判断的准确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健康的公平竞争意识
六、        游戏方法:
这一游戏的玩法,手脚均可表现。手的做法是:握紧拳头为石头,伸开食指和中指为剪子,五指张开为布。脚的做法是:双脚并拢为石头,双脚前后站立为剪子,双脚左右开立为布。游戏中,石头能砸剪子,剪子能剪开布,布能包住石头,三者间互为胜负。此游戏可两人玩,也可三人、多人玩。室内、室外、坐、立都可进行。
    “石头剪子布”玩法多种多样,可直接玩游戏,也
串联玩。另一种游戏,还可作为先决条件进行某一游戏。
1、直接玩法(以俩人为例)
用手的玩法:两人一起说“石头剪子布”当说到“布”时,二人同时伸出一只手,按上述规定一决胜负。
用脚的玩法:双脚并拢边跳边说“石头剪子布“,当说到“布”时,两人脚各自开立或并拢,按上述规定,决定胜负。
2.串联玩法(以两人为例)
翻瓶盖:两人瓶盖数量相等,按一定顺序或规律扣在桌子上或图纸上,然后进行“石头剪子布”比赛,谁胜了即翻开一个自己的瓶盖,比谁先翻完瓶盖为胜。
夺红棋:棋盘一个,上面有一座大山,通网山顶有石级。山顶上有红旗:“用石头剪子布”比赛胜负。胜一次小动物跳一个台阶,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为胜。
跳格子(室外做)两人用手或脚做“石头剪子布”谁胜
向前跳一格,比谁跳得远。
3.先决胜负后玩法
幼儿在拍球之前“石头剪子布”比赛胜负在决定
“石头、剪子、布”游戏计划  
七、        实验课题名称:“石头、剪子、布”
八、        课题提出依据:
“石头、剪子、布”是一种民间的游戏,有着丰富的民间风味。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随时随地可玩,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训练孩子动作的协调性。
九、        实验对象:  大班  
十、        实验时间:2012.9—2012.10
十一、        实验目的:
“石头剪子布”之一民间游戏,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活动中,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判断的准确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健康的公平竞争意识
十二、        实验方法:
这一游戏的玩法,手脚均可表现。手的做法是:握紧拳头为石头,伸开食指和中指为剪子,五指张开为布。脚的做法是:双脚并拢为石头,双脚前后站立为剪子,双脚左右开立为布。游戏中,石头能砸剪子,剪子能剪开布,布能包住石头,三者间互为胜负。此游戏可两人玩,也可三人、多人玩。室内、室外、坐、立都可进行。
    “石头剪子布”玩法多种多样,可直接玩游戏,也
串联玩。另一种游戏,还可作为先决条件进行某一游戏。
1、直接玩法(以俩人为例)
用手的玩法:两人一起说“石头剪子布”当说到“布”时,二人同时伸出一只手,按上述规定一决胜负。
用脚的玩法:双脚并拢边跳边说“石头剪子布“,当说到“布”时,两人脚各自开立或并拢,按上述规定,决定胜负。
2.串联玩法(以两人为例)
翻瓶盖:两人瓶盖数量相等,按一定顺序或规律扣在桌子上或图纸上,然后进行“石头剪子布”比赛,谁胜了即翻开一个自己的瓶盖,比谁先翻完瓶盖为胜。
夺红棋:棋盘一个,上面有一座大山,通网山顶有石级。山顶上有红旗:“用石头剪子布”比赛胜负。胜一次小动物跳一个台阶,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为胜。
跳格子(室外做)两人用手或脚做“石头剪子布”谁胜
向前跳一格,比谁跳得远。
3.先决胜负后玩法
幼儿在拍球之前“石头剪子布”比赛胜负在决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0 00: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