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搭架情感桥梁,感悟生命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生命 生命》一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时因患“类

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腿不能行走,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

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作者写本文旨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呼唤“生命 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情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07(c)-0139-01



  课文《生命 生命》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可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正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对这些有花一样年龄,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孩子来说,什么是生命,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都还很懵懂,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自己没有经历,并不代表着就不要去感悟,这堂课的情感目标如何去实现?唯一的方法就是想办法从朴实的语言文字中寻找生命奇迹的爆发点,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想像、体验搭架起情感的桥梁,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生命所赋予的力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从而发出要好好地使用,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的呼唤。



  1.在潜心会文中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生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走在最前头的应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这里的“潜心会文”不单单指教师面对文本,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以儿童的眼光去会文,翻来覆去地去诵读、默想,当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学生读出文章的绝妙,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立意,这样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生点。当我这样用心地去品味《生命 生命》这一课时,不仅仅是“飞蛾求生”、“瓜苗生长”的事例触动了我,印在脑海里的是飞蛾那鼓动的翅膀和香瓜子那冲破砖缝的弱小的身躯。在孩子们的眼里,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可爱的精灵,在翅膀的后面,孩子们肯定能看到它张大的小嘴,听到它的心声;在冲破外壳的那一瞬间,一个“竟”呼出了孩子的惊叹,一个“只活了几天”必定能让他们为之惋惜。而这就是我们潜心会文时所要寻找并精心设想的点,而课堂中,这些点就是师生情感的栖居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2.用体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通道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后,感悟成了我们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手段。但感悟并不是全部让学生自读自悟,还需要教师采取必要的手段催发它,而移情体验是最好的方法。所谓的移情体验就是在教学中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位移到文本中的人和物身上,在移情换位中进行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人,变感受他人情感为自我情感的流露。在角色替换中,学生的情感就自然而又天衣无缝地与文本嫁接了。《生命 生命》这一课中,作者杏林子在用医生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时,发出了“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的感叹。这个感叹的发出的确有些突然,学生很难产生同感,课文后面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的理解也就架空了。说实话,我们的心跳每天都在体内跃动,可孩子们从来就没有去注意过。当全体孩子静静地按着自己的脉搏,切身感受到那有力而有规律的跳动时,孩子们的脸上是惊喜的、震惊的、凝重的,他们感到了生命的可贵──“我感到了自己的脉搏一下一下跳动,非常有节奏和有规律的。”“我第一次摸自己的脉搏,那里仿佛有一个顽强的小孩,它一直在努力地跳动,一刻也不会停。我想,直到生命的尽头,它才会停止吧。”“我知道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应该好好珍惜。”“我为我的生命而感到骄傲,因为它是那么有活力!它还年轻!”当听到这些话语是如此真挚地从孩子们嘴中说出,我们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可这就是体验为我们搭建的情感通道,它一头直接触摸着孩子的体温,一头深入到文本,延伸到作者那颗滚烫的心。



  3.在语言品味与表达中生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情感的外衣,语言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让情感与语言共舞。在梳理《生命 生命》全文内容的时候,师生共读杏林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引入,告诉孩子们在这篇课文中,杏林子就是这样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鲜活事例。请打开书,快速浏览全文,回顾一下她讲了哪几个事例,结合事例运用文中的语言把句子补充完整。“生命,是一桩奇迹,在__________________上,我感受到了它存在的力量;生命,是一桩奇迹,在__________________里,我找到了它展现的痕迹;生命,是一桩奇迹,在__________________中,我触摸到了它一次次的跃动。”当孩子们把文章梳理完后,一首富有诗意的生命之歌就被他们有感情地表述出来了。模式化的回顾梳理课文内容在这里也变成有情趣的语言运用,既达到了原先的目的,又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又如在教学“香瓜子”这一事例时,围绕一个“竟”的品味就可以如此的丰富。在学生谈到自己很惊讶的时候,我引导:这段话中有一个字一连用了两次,正好表达了你的惊讶,你能找出来吗?学生细细地去默读,寻找“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竟”的意思为意想不到;再次细读句子,说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什么;把这种意想不到的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这个“竟”中你体会到的仅仅是意想不到吗……如此品味,如层层剥笋,又似步步登山,使语言文字的感悟深植于人的情感、心灵。又如在课文中所描写的事例触动学生的心、作者杏林子的生平震撼学生的心、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人和事感动学生的心后,安排了“生命是什么?每个人都在思考。学了这篇课文,想想那只求生的飞蛾,那棵不屈生长的瓜苗,摸摸胸口那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对生命你又领悟到了什么,请将它写在自己做的书签上。”这样的练笔,学生不是在运用语言,而是在倾吐内心因学文而生发的情感。



  有人曾经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应该如此,有高有低,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才会富有吸引力,我们的孩子才喜欢。虽然创设高潮的途径很多,但“两石相激,迸生火花”,课堂上,师生、文本情感的碰撞交融,最容易掀起如痴如醉的情感高潮,从而得到精神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激情是导火线,或是一段深情的导语,或是一副凝重的神情,或是一种起伏变化的声调,都能燃烧起教材中的情感点,使它熠熠生辉,烘暖学生的心,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课堂沉浸在情的磁场中,从而掀起高潮。

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7: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