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导学案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说明;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四、课堂流程;五、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说明 . (一)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课题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地域特点,我选取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文采斐然、论述严密、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活动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2、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及写作特色;3、背诵。 . (三)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2、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键: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讨论其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八)年级学生尚未正式学习议论文,接触文言议论文更是首次,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上,而不在文体阅读上浪费过多时间。 .三、教法学法 在“导引---诵读---(翻译)----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语言特色。 .四、课堂流程(一)导引 一个好的导语能有效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孔孟之乡的中学生对孔子和孟子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大都不知道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而误认为两者是师徒关系,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同学们知道孔子和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吗?”学生纷纷发言,明确此问题后,再让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孟子。这样,顺势导入本篇文章。 .(二)诵读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之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在诵读中,我力求让学生读出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当然,一开始就让学生读出文章气势和感情是不大可能的,这还要依赖后面对文意的疏通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了使诵读充满情趣,在课堂上将引导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读,有学生自读、评读、齐读,还有教师配乐范读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哲人对话,感知文章的思想内涵,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 .(三)翻译 翻译环节至关重要,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牵涉到学生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和对文章思想的正确解读。本环节分为五步:①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②小组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疑难词句。③课堂释疑,学生提出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④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并强调重点词句。⑤全文通译,让一生翻译全文,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此环节五个步骤,步步推进,稳抓稳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 .(四)探究 本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什么?(思想观点)二是怎样写的?(写作思路、语言特色等) 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思想观点,明确文章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及语言特色。学生发言后,通过屏幕展示文章思路:文章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在苦难中造就;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人生扩展到治国,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者的思想观点。语言特色是使用了大量排比句,雄辩有力、富有气势等。 本环节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再次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并解决了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五)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语文课堂应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本阶段,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正是忧患意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忧患意识,大和民族精诚团结,忍辱精进,才在二战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科技大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可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想尽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的民族复兴;小日本四百年来亡我中华之心不死;海峡那边的陈水扁之流还叫嚣着‘一中一台’……请同学们结合个人和民族的现实,思考讨论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此环节拓展了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生活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了学生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后,课堂教学结束。 .五、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以诵读贯穿始终,并以诵读带动理解,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的课题精神。 2、课堂教学以学生读议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六、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六位圣贤
苦难造就人才
个人—国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