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说课稿导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17:1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说课稿导学案

11《愚公移山》说课稿
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历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历来为人们所传颂,可谓家喻户晓,众人皆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篇脍炙人口的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刻,实践性强;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         本文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中。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看,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达成以下几个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引导学生思读课文,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3、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三、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二三十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又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很大。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能成功。                    四、教法及学法: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教法主要采用激趣、启思、点拨法。学法则以诵读、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一:同学们进行读诵体验。(17分钟)文言文教学还是以背诵和语言积累为主。所以本课教学活动围绕:掌握课文诵读、背诵和理解课文的大意、积累文言词汇进行。                                                                       1、激情导入。播放FLASH动画《愚公移山》的故事(1分钟)。请同学们概述故事情节 (学习小组内展开即可)                                                             2、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主要有跟读,个人自由读、小组内读、班内集体读等方式。(3分钟) (1)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句子节奏: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诸/渤海之尾 (2)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气语调)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 “何苦而不平?”(坚定反驳的语气)                                3、参看课下注释,学生小组合作翻译课文、记住文下注释里的文言词。(共3分钟) 首先鼓励学生回忆翻译的原则:信——忠实原文,达——通顺流畅,雅——优美生动。 (教师翻译方法指导用1分钟)                                                           4、小组内讨论翻译课文并积累文言词汇。(10分钟)                                .教学板块之二:学生进行“发现体验”(15分钟) 教学活动围绕文章的主题、写法进行探讨。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  a.杂然相许b.杂曰。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5.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a.“年且九十”(说明年老)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目标之宏伟)    c.“其妻献疑的理由”(说明移山困难之多)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                                                 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你说我说:A、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3).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你的看法呢?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B、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斗争中,人们往往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这样写,寄理想的实现于神话,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教学版块三、写作特色(5分钟)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2. 对比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c    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愚公之妻:   “献疑 ” —— 关切、忧虑 智叟:       “笑而止 ”—— 嘲笑 、讥讽
版块四、拓展训练。一、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横向拓展延伸,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进行课内外比较阅读,教师设计题目,印发讲义,让学生进行训练。(甲)文为《愚公移山》第三段,(乙)文为《山海经北山经》里面的《精卫填海》,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了解古人有执着意志的例子。                                       
你能再说出古人有坚强毅力和意志的例子吗?请把你知道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二、进一步明确主旨的3分钟辩论:愚公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辨证的看问题:明确智叟也有智的地方。三、 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还需要吗?补充图片:愚公村生活剪影五、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二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愚公移山》。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分析】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设想】《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难点。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主要引导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对于移山的不利的条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与智叟提出的疑问混为一谈,对此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课文,明确他们所说的话的不同语气及在情节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第二题: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如果搬迁自己的住所,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更好吗?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题: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处理方法是:改写比较法,即把结尾换成:“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终于把这两座山挖掉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再将它与课文的结尾作比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解答出来,分解了难点。                                              第四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正确评价愚公的精神,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又是难点之一。让每位学生写一段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意来。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6分钟)由课内到课外,开阔知识视野,培养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这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安排的拓展训练的形式是课内外的文段阅读,具体见学案。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题目是: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请你写一篇简单的文学评论.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发表的粗浅看法,再次恳求各位领导、专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0: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