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两首卜算子咏梅说课稿导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17:1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下册语文毛泽东词两首卜算子咏梅说课稿导学案

10毛泽东词两首 卜算子 咏梅
说教材
1.教材分析:《卜算子.咏梅》选自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基本要求是“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文体形式多样,有回忆录、现代诗,还有毛泽东主席填的词-----即本课。这几篇课文贯穿了共同的思想主题:革命传统教育。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认识革命先辈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和他们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同题词后写的,题后注有:“反其意而用之。”词的大意是: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信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感到无比欣慰。
    本文在编排上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后面附有陆游的同题词。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纵横古今,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有利于挖掘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
陆游的原词是他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写照。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词中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同时遭到风雨的摧残,这显然是陆游不幸遭遇的缩影。但他矢志不移,就像那株梅花一样,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定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这两首词,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泽东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心态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毛词气韵豪放乐观,陆词的基调却是婉约感伤。这是理解上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
2.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情感目标:
1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人谦虚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感受梅花不畏严寒,风雪中怒放之美。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知识目标:
1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结合搜集的资料对两首咏梅词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能力目标:
1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2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一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等词中描绘的景象。
2在理解重点句的基础上,体会梅花的品格。
3对比分析理解两首咏梅词,理解作品不同的思想内涵。
说学情
   本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六年级同学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的文学积累,尤其是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针对学生对革命领袖的敬仰之情,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读读想想,初步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的那种追求真理、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及其充满个人魅力的豪放不羁的英雄气概。同时,以“多彩的梅世界”为主题,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梅花的诗文、图画、乐曲等素材,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梅花为花中“清客”, “岁寒三友”之一,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花卉中,对梅花风骨的无比推崇与赞美之情。而中国历代咏梅的佳作,毛泽东几乎都阅读并手书过。这种雅致深婉的梅花“情结”,铭刻着一代伟人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追求。这样,学生在思想上就能将梅花风格与伟人的思想境界及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从而深化理解与认识。
    诗词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根据这一要求,可先让学生自读,做到能正确朗读。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把课文读熟,大体了解词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读、悟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毛泽东笔下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从而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
说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
1.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这一考虑,我引导学生搜集体现中国传统梅文化的文化精神产品,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从中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充实语文积累,丰富精神世界,受到中华传统文明的熏陶与革命传统教育。
  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在阅读理解中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拓宽、开放语文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2.教法
A对比阅读
    《卜算子 咏梅》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可引导学生认识毛泽东和陆游由于所处时代、性格气质,心态情趣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明显不同。毛词气韵豪放乐观,陆词的基调却是婉约感伤,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B读中悟情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基本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基本步骤是: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示范指导——再练读——再试读。同时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激昂欢快的乐曲等,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注意词的朗读与古诗略有不同,同样讲究节奏与韵律,但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更加连贯,上下阕之间停顿略长一些,注重意境的营造。在读、悟的过程中,紧扣词中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俏不争春、乐观谦虚,领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开阔的胸襟,以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品格。
3.学法
A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搜集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作品,初步感受毛泽东那种追求革命真理、勇敢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气概。同时,搜集有关梅花的诗文、图画、乐曲等素材,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对梅花风骨的无比推崇与赞美之情。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同时,在两首词作的对比鉴赏中,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独特体验,从而深化理解与认识。
B合作探究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通过相互的交流,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促进了合作与发展,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小组研讨的活动形式提高、促进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以“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及自我感受。
2.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 引出课题。
2、 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三、汇报交流,感情读背。
1、 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 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 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5、出示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三、 自主学习,理解研读。
1、 介绍写作背景,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 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四、交流研讨,促进理解。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3、 学习小结。
五、 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想象并用简笔画画一画诗文意境。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更丰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朗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六、 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七、 出示有关梅花的诗文作品,诵读吟咏。
板书:
卜算子 咏梅
己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傲霜斗雪,凌寒独放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胸襟宽广,豁达无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17:15:19 | 只看该作者

10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 雪》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在初中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是学习其他现代诗歌的典范。在本单元收入的四首诗词中,《沁园春 雪》是第一首,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旷达豪壮,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本文是1936年2月毛泽东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首词从总体看,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服务,下阕的评古为最后的颂今、点明主旨服务,结构相当清楚。“三分诗七分读”,我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品味鉴赏能力,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学生对作者的胸怀和豪情理解把握有难度,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目标分析:(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内容,理解全词的主旨。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能力及品味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二)学生情况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中描写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如果诗歌朗读训练不够,那么诗词鉴赏能力也就不足。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压缩讲解分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法和学法。一要抓诵读: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让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是点拔研讨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要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是合作探究法:“众人拾柴火焰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我在整体感知和拓展延伸环节设计的题目都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使大家明白合作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我一共安排八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整体感知、诵读体验、品味鉴赏、质疑提升、个性展示、走进生活、作业布置。
1、情境导入。首先播放《东方红》歌曲,欣赏完后请同学们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谈谈作者。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然后简介写作背景,用《沁园春雪》发表之后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以及蒋介石因为这首词气急败坏的所作所为,来激发学生对这首的强烈兴趣,自然引出课文,并板书课题。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诗词的特定氛围,课前导入安排的视频资料中的长城、黄河的雄伟景象、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昂扬振奋的精神,为理解诗歌作好情感准备。            2、整体感知。先请学生朗读,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首大气磅礴、风流豪壮的作品,并带着这样的认识进入初步感知阶段,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标出生字读音,弄懂词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展示朗读的成果。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出理由。这个环节设计并没有播放录音或范读,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理解,在交流的进程中渗透知识点的学习。老师这时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朗读全文。              3、诵读体验。播放录音或范读,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然后用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相关背景图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4、品味鉴赏。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呢?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品味鉴赏能力,进行“点拔研讨”环节,用《沁园春雪》妙就妙在-----------的句式,从“修辞巧妙、动静结合、用词准确”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谈感受,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力求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绽放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能力,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5、质疑提升。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前准备,也可以是学生当堂提出,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要有梯度,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6、个性展示。在整体感知和品味鉴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的训练。采用多种方式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分组背诵等。这样既突出了本节课读背这个重点,又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理解作者胸怀和豪情这个难点。
7、走进生活。1936年,作者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引导学生思考:谁主浮沉?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创出了哪些举世瞩目的业绩?带着这种豪情,背诵课文。
    在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环节上安排了一段“领袖风采”的展示,用多媒体展示毛泽东不同时期的照片,播放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主题曲,学生从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进而对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完成情感目标。            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 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板书设计:
上阕 :  北方雪景   望    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                              (写景抒情)         看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          过渡(抒情)                                                           下阕  :  评古论今   惜          否定(议论)                                            (议论抒情)          数     看今朝   歌颂(抒情、议论)                                  板书简洁,思路清晰,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四、效果分析:(1)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词中评说的这几位应该算得上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历史上的英雄,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委婉批评对后文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作用是教读的难点,学生不能确切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他们疏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甚少,个人的才能也频有欠缺,作者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对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判。从而肯定了今天的无产阶级、今天的人民大众,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同时,这种批评也是自己开创未来的一种自信、一种自励、一种抱负。(2)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       诵读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不能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词的上阕诗人写“山”与“原”时写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为什么要赋予静止的“山”和“原”以动态?对此学生可能理解有误。最好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作用。           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是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是人借景怀古,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阅读诗词的方法,让学生始终处在鉴赏者的角度,给学生充分的空间,畅谈自己对词的感受和体验。抓住关键,坚持诵读品味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和音律之美。                                以上就是我对本篇文章的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5 20: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