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本剧多元意义的建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温岭市城东小学 周小荣



摘要:新课程改革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增设的综合性学习,着重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课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从编到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可教会学生编写剧本,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既可以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既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繁荣校园文化等。本文从多元角度对小学语文课本剧进行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课本剧 多元意义 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在课本剧的编演实践中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本剧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深受小学师生喜爱的戏剧形式,便于操作,意义重大。因此,从多元角度围绕小学语文课本剧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建构,对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



一、从学生与剧本的关系进行意义的建构



1.编演课本剧,有效地促使学生从小掌握剧本的基础知识。



课本剧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角色较少,道具、音响、灯光、布景等都不复杂,易编易导易演,教师易教,学生易演。但是,要创作精彩的剧本,学生必须熟悉编演剧本的基础知识。教师以此为契机,可从剧本的三个方面的特点来指导学生进行创编:首先,剧本的时间和空间要高度集中。具体因素包括时间、人物、情节、场景等要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时间的分段和情节的起伏。“幕”可以分为几“场”,也可以由“一场”单独组成“一幕”,俗称独幕剧;其次,剧中的矛盾要尖锐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再次,剧本的语言要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台词。



2.编演剧本,有力地促使学生研读文本。



要创作优秀的剧本,学生必须深入领悟课文内容。除了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引领,帮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读,还应要求学生读透内涵,熟知背景,明晓主题,既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梳理清楚课文的故事情节。学生在读通、读熟、读懂文本的情况下,进行语言文字的涵泳与披文入情的体验。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品读文本。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精读文本、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有效地理解文本,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尤其是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有力揭示。



3.在掌握剧本知识和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创编剧本。



戏剧是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一场成功的演出,需要优秀的剧本,教师应该更多地发动学生,群策群力,创编剧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组内的学生各尽其职,各显其能,有的进行执笔,有的进行修改,有的进行道具准备,有的进行服装配备……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诠释着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对小学生来说,创编剧本可能难度较大,但是,只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尽量选择记叙性的文章,做到篇幅不宜过长,要求不宜过高,编写适合小学生演出的课本剧也并非难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学习的过程是个游戏的过程,有益的游戏能丰富想象,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是将来知识型人群社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



因此,学生可以把编写剧本当成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在掌握剧本知识和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最大限度地对文本进行加工创作,创造性地设计人物对话,添加适当的动作和表情。特别是人物对话,在创作时可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创编,语言表达尽量生动幽默,以便凸显人物个性,彰显主题。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由于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体会各异,创作出的剧本都会明显地带上了个性色彩。



但无论如何,创编不仅使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学生对原文进行了多元化的巧妙解读。遇到困难的地方,尤其是文本中人物的心理与个性化语言,需要师生共同研读、共同策划,这样既能达到表演的良好效果,也能增加师生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编写剧本的素材。比如,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教师在课前就以一个小剧目引入课堂情境:某同学在食堂吃饭,趁老师不注意,把不喜欢吃的菜扔在一旁,两旁的同学加以劝阻,(一个态度不好,马上扯着嗓门告诉老师;另一同学则是指出错误,耐心讲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4.用成功的演出来完成对精彩剧本的诠释。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平时从电影、电视或其他媒介中,都可以学习演员的精彩表演,演员们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小学生学习的范例。但是,课本剧的演出由于时空的凝缩,演出场地的限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把握。首先,演出时不必太追求舞台的布置,比如在教室里,一些道具可以从简,尽量用学生的文具等物替代,实在无法具备的道具,则可用旁白的形式来代替;其次,人物的语言是重点,演出时一定要掌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节奏的变化停顿,以便突出人物性格,不断推进故事的变化发展。



“我行我秀,秀出真我”,孩子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该是粉墨登场了!虽然一个完美的剧本对每个演员的角色定位有一定的挑选性,但是剧本本身就留有很多的发挥空间,需要小演员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去“完形填空”,更需要小演员们的“阅读理解”。比如,《尊严》剧本中,小演员在演“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时,完全可以做出各自因饥饿难忍,痛苦不堪的面容,只要符合这一要求,便是成功的,至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就要看学生如何深切理解这种“饥饿难忍”了,如果学生之前确实有过类似的挨饿经历,他的表情、动作就显得更加逼真一些。



小演员们通过舞台表演,通过角色体验,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虽然他们有些稚嫩,但是举手投足之间无不跃动着童真与童趣。那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都是“拔节”的声音。他们的快乐在实践中得到了体验,他们的兴趣在演出中又一次被激发。表演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实践的机会,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强化锻炼。当学生勇气十足地把课堂意外的潜能引入课堂,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个性张扬、自我展示时,表演,不仅仅是个别学生的受益,而是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从孩子们眼神的真情流露,专心致志的聆听体味,随心所动的肢体展现中看得出他们在自由的“戏剧王国”中达到了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课本剧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如同课本剧的“双翼”,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全员评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演出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点评人的范围广泛,从导演到演员,从自身到他人;点评的方式可以多样,有自评、生评、师评、组内点评等,旨在共同提高;点评的侧重点可以因人而异,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点评,也可以从舞台效果、灯光、音响配置等方面进行点评,做到全面细致,重点突出;点评时,以讲好每句话,做好每个动作,展示好每个表情,及时反思演出时的不足,多角度、全方位的评议,可以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奖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如何,教师评价的重点在于表扬与鼓励,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避免过分的谴责挫伤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在每次编演后,既对原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又能明确今后编演时的努力方向。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大家相互点评,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指出了别人的缺点,相互之间进行了思想的碰撞,孩子们获益匪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次次的蜕变,使学生的信心倍增,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高,为下一次的成功演出奠定了越来越坚实的基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本剧的表演,重在人人参与。教师不能以一个专业演员的角度去品评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他们有着灿烂的未来。



综上五点所述,无论是全心投入编、演的学生,还是沉醉于剧本赏、析的观众,他们都从情感上获得了满足,也在无意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愉悦情感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知识接受和思想教育效果,比教师单纯的课堂教学优越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二、从学生编演剧本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进行意义的建构



语文教育界认为:“语文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这样的能力只能在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获得,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成为语文教师的基本责任,语文教师的课堂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场所。”[2]而课本剧,就是在课堂中锻炼语文能力的最好方式。



第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在知识的灌输中备受冷落。而“课本剧”吹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学生是知识的自主者、合作者、探究着,教师则成为引导者、促进者、交流者、讨论者,师生共同成长。



第二,课本剧是课堂教学中一抹浓重的亮色。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内心情感不断丰富,形象思维得以加强,创新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用心灵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人物为友,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编演课本剧,为我们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方式。



第三,课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元因素于一体,比单纯的文学读物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试想,教师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势必造成学生的求知欲减弱甚至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要求班级的学生上台来演一演文本中的某些片断,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学生不仅有“戏”可看,而且可以看出其中的内涵。师生乐在其中,何乐而不为?



第四,学生用个性感受与文本意义交流碰撞,编演的剧本就是带上了具有个性色彩的文本解读。戏剧的台词要求简练,这就要求学生对剧本进行反复修改、加工润色。剧本的编写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定有提高。



第五,促进学生从小喜欢编演戏剧。小学教材中,都是一些引人入胜、文质兼美的文章,文体以记叙性文章为主,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较少。其中,童话、寓言故事及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精彩片段,都是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的极好的资源。这样,学生就有较大的创作空间,将各种蕴含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转化为剧本的形式。课本剧作为戏剧的一种样式,也具备了戏剧的文体特征。只要是有“戏”可看的文本,都可以作为小学课本剧创作的原材料。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堂表演,能将原本枯燥呆板的课文改编成既生动又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剧本,有效地优化了教学,发展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孩子们从小便喜欢上编演剧本。



第六,个性化的语言可以带来良好的剧场效果,或许笑声不断,或许泪眼朦胧。但无论如何,都能使演员把语文知识即时迁移到实际演出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再加上小观众们的热情点评,台上台下有机结合,演员和观众互动交流,加深了全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从独特走向深入。



第七,青少年的一个最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具有强烈的表演欲,课本剧,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能有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好动、好强是小学生的天性和特性,因此,编演课本剧,教师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孩子们的热情随即便被激发出来,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灵性,将带着对文本的独特体会,驰骋于广阔的演示舞台,秀出真我风采。



第八,编演剧本提高了学生“言语的敏感”。郭沫若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里的“言语的敏感”实质上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展现,而编演课本剧,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言语的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7:59:00 | 只看该作者
三、从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进行意义的建构



剧本的成功编演,不仅让学生完成了由课文内容到实践演出的过程,还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编演剧本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学生不断学会了组织协调和相互配合的能力。特别在班级的演出中,往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剧本,需要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动脑,竭心尽力才能为小组取得好成绩,每个剧本的编演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导演需要角色安排、动作推敲,道具、音乐背景要达成共识,排练的时间要合理安排,主角和配角要相互协调,演员与演员要精心磨合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们班级是“蓝精灵”中队,班风是“团结、勤劳、善良、正义”。在课本剧的排演中,我明显感觉到排演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了解,促进友谊。排演课本剧,学生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演好剧本。因此,每个演员都会进行认真地排练。如果在某个环节上或在某个人身上出现错误,演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所有的学生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在剧本中,导演是核心,由导演根据剧本中的人物选定演员,有主角、配角。这就需要在角色的分配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外貌特质、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角色的合理分配,人尽其才,而不是为了争夺某个角色而闹别扭。如在演《灰姑娘》中,金叶青和袁航迪两位学生就非常乐意扮演两匹马。虽然他们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但他们仍然不负众望,演得精彩绝伦,毫不逊色于主角的表演。演出结束后,其他演员和观众们对他们投来了惊羡的目光。他们不仅体验到了演出的乐趣,而且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们班级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下图,《灰姑娘》演出)

  



四、从学生编演剧本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进行意义的建构



从某种意义上看,课本剧的编演也可称为艺术教育。陶行知十分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又是三件事”,做是学生的中心,也是教师的中心。而学生演剧就是“做”的一种具体形式,编演课本剧,学生可以在自由放飞的时间和空间里,得到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是对校园文化的充分渲染。



在小学课堂里、校园中,最适合演出的就是情趣高雅的课本剧,在编演剧本的过程中,学生对鞭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了然于胸。他们始终站在文学作品中正义的一边。虽然有些学生演的是反面人物,但他们也能在实践体验中厌恶世界上的不和谐因素。



由于课本剧的选裁来源于语文课文,思想健康,艺术性强,精心编演就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营造一个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校风。同时,受到课本剧感染和教育的,不止几人,几十人,而是校园的全体师生,他们才是最忠实的观众。课本剧除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人们对语文课创新形式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全校性的公开演出,这种形式往往在师生中反响最为强烈。当观众给予一致好评,报以热烈的掌声时,小演员们信心倍增,开心的小酒窝上写满了“放飞童心,彰显童真,激扬童趣”,他们优异的表现时刻激励着一批批小观众。校园的气氛活跃了,正义的呼声高涨了,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强音被奏响!编演剧本,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打开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美丽的校园时时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4: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