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09|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高三最新高考语文作文热门素材大全万能素材名人素材人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0:3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高三最新高考语文作文热门素材大全万能素材名人素材人物
不动声色
  从气象上看,不动声色比张牙舞爪更具大气象。尽管,不动声色也会浮在面上,我宁愿相信,内里它有气韵氤氲,有风骨流转。

  八百疏狂,敌不了一丝内敛。三千喧闹,大不过满怀岑寂。

  不动声色,是念佛人脸上的无限江山。不动声色,是历尽劫遇的人,一念生,一念死,渡尽生死的沉静与恬淡。不动声色,是一片云彩的影子,爬过一道南墙。不动声色,是一只秋虫蛰伏在一片桔叶中间,冷眼看世界。

  古刹里的一株虬曲的树,风一阵,雨一阵,佛面一阵,人面一阵,不动声色。戏台左右柱子上的楹联,长一句,短一句,唱一声,和一声,不动声色。

  大地数亿年,繁华赏遍,沧桑阅尽,山持重而庄,水流深而媚。大地最是不动声色,它静观着这个红尘世界,一瞬间可以地老天荒,又一瞬间,海誓山盟节节破碎。也许在大地看来,爱也好,恨也罢,聚也好,散也罢,不过,都是生活。

  夏日的晚上,壁虎伏在光影里,也不动声色。

  它的四足是静的,身子是静的,脑袋是静的,就连眼神也是静的。但是,那一段小小的光影里,风一样,是呼啸的杀机。不动声色,才最可怕。大危机,大劫遇,都在不动声色里。多年以后,我听到一场战争败于一个词:风声鹤唳,说前秦的军队落荒而逃,禁不住一点风声,耐不了几声鹤叫,那是该败了,然后就真的一败涂地了。

  有动静的,都不足怕。显露得越多,越不足怕。

  不动声色的人,定有大城府。最大的城府,不是看不出,是看不清看不穿看不透,是深不见底。

  鸡毛蒜皮乍乍呼呼的人,不会有城府:同样,睚眦必报锱铢必较的人,也不会有城府。一个连极微小的事都藏不住的人,不会有大气象。一念生,一寸乱,一寸乱,方寸大乱,生活没让你败,你就已经败了。

  不动声色的人,也不一定要深沉古雅,刻板凝重,有时候,不动声色,只是简单,只是风烟俱净。

  素材运用:大地不动声色,山川却一直风云变幻。一个人看起来沉稳内敛,不动声色,实是在练就佛的心性,他的内心,早就有声有色,八面威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0:34:01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高考作文热门素材:淡竹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了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而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名利、金钱、权势,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了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笑忘功名利禄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素材运用:四君子中,我独爱竹。默默坚守而不自命清高,忠于内心而不谄媚艳羡,淡然独立,却不遗世。生活中内心强大的人大概就是如此。心如淡竹,无欲则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0:34:09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高考作文热门素材:劝善

  我们曾试图去改变别人,后来发觉都是徒劳无功。明明带着好意,结果反而造成伤害,甚至反目成仇。

  为什么人总是听不进善意的劝告?劝的人和劝的对象,双方都要负责任。

  劝的人,往往站在道德高点,一副审判官的气派,他看得准说得对,但气焰逼人,让人一见就反感。至于劝的对象,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很明显的缺点,却偏不承认,有块布遮蔽眼睛,这块布就是他自己。任何真话,只要点出他的缺点,就被认为是在针对他,一概不被接受。

  人际生活,大家都不愿听真话,也不愿说真话。或者干脆不对他本人说,而宁愿在背后说,多少误会从此产生。偏偏有人就看不见这原委。常听有人吵架时说:你为什么不对我本人说,要在背后说?

  唉!能对他本人说吗?但有些话还是要对他本人说的。“劝善”是朋友应有之义,如果大家你好我好各不得罪,顶多算得上酒肉朋友而已,如此交友有何意义?

  着名的古代以色列王戴维,一生敬虔自守,畏天爱人。但晚年却占有了部下妻子,还杀了部下以维持其美名。他是王,谁敢规正他?就有_A不怕死的人,婉转地对戴维王讲了个故事:城里有个富有财主,牛羊无数,另外有个穷人,只有一只小母羊羔,像宠物般与他家孩子一同长大。有天富人请客,舍不得取自己的羊,却夺了穷人的羊羔宰杀奉客。

  戴维天性正直良善,听此恶行,大叫可怒也,非将此人法办不可。谏臣在此关头上轻描淡写说:王呀!你就是那人。

  素材运用:劝善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劝者的态度和语气,就变得极其重要。有人总结经验:“应该用最柔和的语气来讲最重的话。”这好比喝苦药配以蜜枣,喝得下去,药才有用。而被劝者也要敞开心扉,时刻以“良药苦口利于病”来警醒自己接受善意的劝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0:34:18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高考作文热门素材:心有此关过不了

  有必要认识两个人。

  一个人叫公子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四儿子,照旧礼,我们尊他为季子。这一天,他奉命向西出使晋国。出使之前,季子佩戴着宝剑先去看望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7徐国国君。徐国国君是个爱剑人,当他看完季子的剑后,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满脸的喜欢之色。这一切,季子都看在了眼里。当下,心里想,这剑,还是送与爱剑人吧。

  由于当时急于出使,季子没有立即把剑给他。等到他从晋国出使回来,徐国国君已经死在了楚国。季子黯然长叹一声,当即,摘下佩戴的宝剑,就要交给徐国继任的国君。随从的人纷纷劝阻说,不可以啊,这是吴国的国宝,怎么可以随意赠给别人呢。

  季子说,你们不知道。其实早在出使晋国之前,我已经在心里,把这把宝剑许给了他。如果仅仅是因为他死了,我就不把剑交出来,就是在欺骗自己的内心,因为吝啬一把宝剑,而去欺骗自己的内心,不是君子所做的。

  然而,继任国君还是不敢接受季子的剑。季子为了兑现心中的诺言,竟然亲自跑到已死徐国国君的坟墓边,把剑挂在了他坟前的松树上。

  另一个人,叫许衡,元朝人。许衡年轻的时候,曾因战争,随一伙人逃难到河阳这个地方。炎炎夏日,大家口渴难耐。恰好,路旁有一棵梨树。

  众人看到后,争先恐后地去攀摘,纷纷抢梨解渴,唯有许衡端坐在树下,不为所动。

  大家都觉得纳闷,问他原因。许衡说,这梨子不是我的,我自然不去动。

  人们听后,都笑了,说,世道这么乱,这树早已没有了主人,都什么时候了,还什么你的我的,赶紧摘一个解解渴吧。

  哪料,许衡说:梨树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了吗?

  心是菩提,亦是魔障。若当世之人,都可以做到像季子和许衡一样,先是不欺心,己心不欺,自可不欺人,不欺世;然后,我心有主,不媚俗,不阿附,不随波逐流,活出真自我。

  素材运用:人生在世,当问心无愧。如果给心的门槛设立一个道德的高度,那么诸如自私、贪婪等小鬼都进不了这道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道关,如果过不了那道关,就对心守诺,对己守信,诚如季子和许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0:34:26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高考作文热门素材:低调者 胆大者
  2012年3月10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先生在与病魔搏斗了一年后,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6岁。

  朱维铮是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的再传弟子,也是章太炎、梁启超、陈寅恪的学术传人。学源正宗与优势杂交铸就了朱维铮的学问世界,可以说,他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开拓者”。

  火气大、讲话不讲情面是朱维铮给外界的一个主要印象,在学术上他更加不会人云亦云,也因此得罪很多人,常遭人骂。比如他说孔子是私生子,就一度遭到很大非议。但朱维铮说:“历代中国尊孔,要搞清楚尊的是什么孔,提倡读经,读的是什么经。我治中国经学史,当然仔细研究过。

  许多人不懂历史,疯狂骂我,真的很悲哀。”

  朱维铮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异数”,但也并非是那种古板的老学究,他曾是复旦大学话剧团的台柱子,还曾是复旦大学100米短跑纪录的保持者。学生们最难忘的是朱先生在教学上的风度和犀利,引经据典的博大,警句名言式的精深。当然,还有他对现实始终如一的关切和大胆表达。

  2011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已经病重的朱维铮来到拥挤的上海展览中心为<大师>系列影碟做宣传,那个时候的他已经需要搀扶才能走上台,尽管如此,朱维铮依然做了简短发言,他说:

  “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大师满天飞,阿猫阿狗都可以是大师……”而对于大师的定义,朱维铮说:

  “大师就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

  2006年7月14日暨朱维铮七十华诞之际,德国汉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典礼向朱维铮的学术贡献致敬,并赞扬他为“低调的大师”。而朱维铮先生则始终谦称自己为“一名中国历史研究的从业者”。(石剑峰)素材运用正如朱维铮先生所说,真正的大师,由时间体现的历史来裁定。然而在这个大师和偶像泛滥的时代,学术开始贬值、文化开始缺失。大师与否,虚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在何时何处,都不能忘记思考和自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0:34:34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高考作文热门素材:大年夜的奏折
  林则徐是我国清朝着名的禁烟英雄。他出生于一个清贫的家庭,自幼读书勤奋刻苦,做事认真用心。21岁那年,林则徐会试落榜,在福建某个边远小县做秘书。有一年他按例给巡抚大人写新春贺信,不想在除夕当天,巡抚衙门差役突然要押解他去见巡抚。知县以为那封贺信闯下大祸,吓得不知所措,正要设法庇护他,林则徐却一力担当,随差役一同去了。

  来到巡抚衙门后,巡抚张师诚不动声色地给了林则徐一大沓卷宗,说: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案子,你要今天连夜草拟-份给皇帝的奏折,且工整誊录,大年初一天亮前要写好。林则徐迅速静下心来,细读案卷,振笔疾飞,等天亮张师诚进书房时,桌上已摆着厚厚一份奏折。不想,张师诚看完后,脸色一沉,在奏折上删改几个字说:重抄一遍,我拜年回来再看。几个小时后,张师诚回来审阅完,起身向林则徐揖拜说:可喜之至,我何其有幸,为朝廷物色到了-位真正了不起的人才!

  原来,张师诚在阅读新年贺信时,被林则徐的才华所吸引。爱才的他决定试一试,看林则徐有多少真才实学,能否担当大任。在被押解的路上,林则徐始终神色自若、镇定沉着,丝毫不畏大祸临头;张师诚要他处理棘手案件时,林则徐也能在一夜之间理出头绪,写成一篇炉火纯青的奏折:为再给他一点考验,张师诚故意在奏折中改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字,要他重抄一遍,林则徐不但没有不悦,而且字体更有精神,没有半点马虎。

  至此,张师诚大悦。此后,林则徐受到张师诚4年的倾囊栽培,也造就了他的治国才干。

  素材运用:林则徐刚正不阿、精忠报国的品质为世人熟知,但他成为一代英雄,还与他胸有文采、踏实为官分不开。临危不乱,认真勤奋,一份大年夜的奏折让他脱颖而出。的确,他是在恰当的时刻把握住了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0:34:42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高考作文热门素材:华莱士永远的追问者
  迈克·华莱士,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着名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主持人,美国电视界“教父”级的人物,于当地时间4月7日晚去世,享年93岁。

  1986年9月2日和2000年8月15日,迈克·华莱士曾分别对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进行过专访。在这两次高端而有深度的访谈之中,谈笑风生、针锋相对的迈克·华莱士,开始被中国人所认识。

  华莱士自1951年起,创办并主持了“迈克·华莱士访谈”“深夜追击”“60分钟”等一系列震撼美国和世界的新闻栏目。他的节目以咄咄逼人、刨根问底、穷追猛打的强硬风格而着称,人们总是能看到他勇于追问那些人人想问,却又无人敢问的问题,这使得他在美国舆论界褒贬不一。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正义的化身,完全履行了“正直、顽强、公正”的新闻承诺;反对者则认为他哗众取宠、胆大妄为。

  然而,华莱士对此却亳不理会,并乐在其中。

  他在镜头面前一如既往地放肆、张扬、深入,真实奠定了调查式新闻的标准,同时也在实践着他对于新闻顽固、执着甚至有点偏执的信念。

  那种喃喃自语、靡靡之音、浅尝辄止、庸俗市井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新闻,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更需要华莱士式的犀利、深刻、洞见以及睿智。

  素材运用:华莱士采访时展示出的提问力度和追问深度,源自他执着于事实真相的价值观,这恰为新闻人做出了一个表率。华莱士作为新闻人的一生,就像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一样:粗鲁,但不失公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1: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