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数学课题:《口算乘法》导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0:0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口算乘法》导学案
学习内容:
口算乘法
学习目标:
A类:理解并掌握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B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C类:培养学生的口算、迁移能力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促思
1、听算。
5×8  7×5  6×3  2×7  9×5  3×5  5×5  8×7
2、口答。
(1)  7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40是几个十?
(2)  9个百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300是几个百?
(3)  3个4是多少?4个3是多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课件)p68页主题图
同学们,你们想去游乐园玩吗?好,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儿童乐园玩一玩。游乐项目可真不少,小朋友们可高兴了。
(1)在游乐园里你发现了什么?(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板书: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 9人要多少钱?      2×9 =   (元)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 10人要多少钱?     2×10=   (元)
坐碰碰车每人3元,   20人要多少钱?    3×20=   (元)
(2)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
2、教学例1
(1)观察不会算的算式:
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看哪组算法多?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组1:先算2乘9等于18元,人数增加一人,总钱数也多了2元,再用18加2等于20,
组2:2×10表示的就是10个2相加是20.
组3:2×10还可以看成2个10相加。10+10=20
组4:2×1=2  2×10=20
师:2乘1得2,2表示什么呢?为什么0放在它的后面去呢?¨¨¨
师:你们的方法真多,同学们都动了脑子思考,算的方法都是正确的。
(2)那你会算3×20吗?你是怎么想的?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3)你觉得哪个方法既快又好?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4)练一练:你会用又快又好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20×4     200×4       2000×4
A、观察这三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小结揭示课题。
B、观察这些算式和得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汇报)
三、总结梳理、评讲升华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探索了口算乘法的过程。我们通过自己观察、自主完成,知道了口算乘法的方法是多样的,怎样算最简便?怎样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

小结: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计算时都可以用口算。计算时,用整十,整百,整千数零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 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判断题。
(1)10个8相加的和与8个10相加的和相等。(   )
(2)300×4=3个百×4=12个百=120。(  )
(3)“600×7”可以先用6×7=42,再在42后面补上两个0,得4200。(  )
(4)200×5的积的末尾有2个0。(  )
2、口算:p71第1题
3、改错:70×6=42  (   ) 300×4=1200 (   )  80×4=240(  )
     5×800=400(   ) 90×3=280   (   )  40×5=20(  )
4、拓展应用:
写出几个整百数乘一位数,积是800的算式。
(  )×(  )=800    (  )×(  )800
     (  )×(  )=800     (  )×(  )=800 
五、回顾整理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 9人要多少钱?      2×9= 18(元)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 10人要多少钱?     2×10=20(元)
坐碰碰车每人3元,   20人要多少钱?    3×20=60(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16: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