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9-3-30 07:23:00
|
只看该作者
二、在自主寻找中体会中位数
1.如果赵老师也参加了此次跳绳比赛,他跳了98下,这时你会找下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教者板贴增加一个数“98”。
学生先自主寻找,再讨论交流并比较合理性,最后“创造”出中位数:在把8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用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即中位数是:(100+102)÷2=101。
2.找出下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
(1)35、24、25、17、19
(2)39、19、29、25、2l、1l
学生自主寻找并交流,从而归纳出找奇数个、偶数个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3.现在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中位数吗?
[评析]教者再次设计认知冲突,巧妙地将数据从7个增加到8个,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促其积极思考,主动创造。学生主动运用刚获得的对中位数的认识解决问题,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学会找中位数的方法,体会到中位数的意义,建立新的认知平衡。
三、在实际运用中领悟中位数
1.出示“练一练”:下面是第一小组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单位:平方米)
86、84、50、92、87、80、83、43、88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
(2)用哪个数据代表这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比较合适?
(3)为什么这9个家庭住房面积的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上述问题。在回答问题(2)时,还特意选择其中的“83”或“80”与中位数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里选用中位数做代表是合理的、有价值的。在回答问题(3)时,顺势说明这里的“43”与“50”对平均数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是极端数据。
2.出示李华同学5次数学测试的成绩:
前四次分别是96分、99分、95分、92分,第五次他带病考试,结果只考了58分。
(1)他5次考试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
(2)这时用哪个数据代表他的数学成绩比较合适?为什么?
(3)如果他第五次考了91分,这时用哪个数据代表他的数学成绩比较合适?为什么?
在回答问题(3)时,教者借助计算平均数和课件动态演示平均数的产生过程——移多补少,引导学生感悟 到:如果一组数据未出现极端数据,当平均数与中位数又比较接近时,这时既可以用中位数,又可以用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相比之下,中位数只是其中的一个数据,而平均数集中了5次成绩,因而更精确些。
3.张强同学参加跳远比赛,预、决赛中共跳了6次,成绩如下表:(表中的“×”表示犯规,无成绩)
序号
1
2
3
4
5
6
成绩/米
3.6
3.2
4.2
×
4.4
4.1
你知道裁判用哪个数据代表张强的比赛成绩吗?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明,这里既不选中位数,也不选平均数,而选最好成绩“4.4”。
[评析]教者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体数据,不断地让学生把平均数与中位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多次经历寻找数据代表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和作用,感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步体会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具体地分析数据,灵活地选择数据代表;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代表,做到具体数据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形成思维定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