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让我最棘手的是后进生的教育问题。后进生,是指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严重缺陷的学生(其中多数是品德、学习“双差生”)。后进生教育是个别教育中的特殊情形。后进生有其独特的特征:1、道德认识模糊,是非颠倒。如把打人骂人欺负小同学看作是“勇敢”,把包庇坏事看作“讲义气”,把别人的进步看成“假积极”等等;2、情感对立,情绪反常。他们由于长期挨批评、受岐视,因而产生了本能的戒备心理,对家长、班主任甚至班上比较好的同学都怀有一些敌意,认为这些人故意和他过不去。3、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他们一边保证改正错误,一边却依然故我,他们有时也想改邪归正,但一遇诱因,又立即“精神崩溃”。4、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如开口就带脏字,甚至张口就骂,举手打人,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抄袭或干脆不做作业;惯于说谎,做了错事不认帐。造成的原因,从社会上说,那些坏思想、坏风气起着毒害作用;电影、电视不健康镜头,情节的渲染、影响。从家庭上说,有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平时不管孩子,管起来狠揍一顿了事;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袒护,他们闯祸,总是责怪别人,使孩子有恃无恐,养成许多坏习惯。从学校教育方面看,有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只抓教育,忽视德育;在发现后进生的一些苗头时,班主任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后来再抓,为时已晚;教育的方法不当,简单、粗暴、训斥多,学生做了好事不相信,做了坏事加倍惩罚,从而加速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的形成。
后进生的不良品质与习惯是在较长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要把它矫正过来,绝非易事。但只要我们摸清了后进生的特征以及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信心,在行动上百折不挠,在方法上坚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绝大多数后进生都能教育好的。下面试从心理学角度浅谈教育后进生的几种做法。
(一)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不少后进生在家里缺少温暖,在学校又受到岐视。他们对班主任的教育既反感,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若不消除他的恐惧和对立情绪,任何教育都是不能奏效的,因此必须从“动之以情”入手,因为只有感化,才能转化,只有在师生的感情距离缩短,逐渐通融的基础上,再“晓之以理”,老师的话语才能象涓涓细流那样滋润孩子的心田,并萌发出积极因素,生根、开花、结果。
(二)发掘闪光的因素,激发自尊心。在后进生的身上,自尊心和自卑感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不允许别人岐视、侮辱自己,不愿老是挨批评,怕别人掀“老底”,这是自尊心的表现;他们认为自己老是不如别人,“不是块料”,“怎么也好不起来”。这是自卑感的表现。如果老师、同学冤枉了他,这种心情将更为突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自尊心较强的情况下,才有较高的抱负,才能向高水平看齐,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而自卑感恰恰相反,它是自暴自弃的发源地。因此,要使后进生转变,必须设法提高后进生的自尊水平,消除自卑感。教师尊重、关怀、爱护后进生,这是使后进生自尊心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单靠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后进生通过来自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我也能好起来”、“我并不比别人差”的心理,使他们的自尊心一步一步得到满足。因此,我们要努力发掘后进生向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据点”,逐步扩大成果。事实上每一个后进生总有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这些“闪光点”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闪光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成绩,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当发现学生某一兴趣、爱好后,要努力培养,创造接触机会和共同语言,借机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其劣迹得以收敛,还可以运用“动机迁移”的原理,将它转移到学习或工作上,使他在学习、工作方面取得初步成绩。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责任心强的特点,让他检查其他同学的背诵,而自己就要比较认真学习,甚至自己要先懂得背,这样容易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目的。总之,要机智、灵活地为后进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逐步把老师对后进生的要求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