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案例:《长城》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案例之一】
  【教学案例】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有两大成功之处:
  〖片断1〗
  教学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长城的图片。学生看后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有关长城的一些什么吗?
  生:我看到了长城很长。
  生:我要是能去亲眼看看该多好啊!
  ……
  我趁机打出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运用图片的直观和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的,他们的主动意识就尤其强烈,为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奠定了基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我已经做到了。)
  〖片断2〗
  师: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生:垛口、瞭望口、射口。
  师:你能在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吗?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垛子: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齿形墙总的称为“垛口”
  师:请你们来画一下示意图,好吗?
  指名上台画,并集体评议。
  (这一环节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课前我一直担心显学生画不成,结果我找了三个同学上讲台上画,全对了,我想这是图文结合的效果。)
  【本节课不近人意之处】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本着以读为本,让学生自读──评读──齐读,使学生从文字上体会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长城修筑的不易,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很多血汗,激情朗读前,我插叙了“孟姜女的故事”,本意是让课堂添加些色彩,但结果远在我想象之外。
  此时,课堂基调却突然变了。学生听后“啊呀”了一声,在下面小声说:“秦始皇真残酷。”我立即感觉到情感注入错了,孩子们只看到了秦始皇的残忍,于是我立即又补叙了秦始皇是为抗击外敌而修长城,为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可是,这些补充也没能扭转什么,当课末我让学生说“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时,学生大多都是围绕秦始皇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而谈。没办法,本来“拓展延伸”中我想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知识和资料,以《中国人民的骄傲──长城》为题出一期板报,不得不改成“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还是其他什么呢?让学生收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文章,准备下一节课开辩论会。
  【教后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图文结合(视频资料与课文语言结合)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同时,我更感受到补充材料对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的重要作用。一旦引导不当,会适得其反。如果在课前我能预想到学生会出现这一情况而“防患于未然”,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是这样的了。课后我一直很后悔,是不是不该插叙那个故事,本文情感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是不是偏离了情感目标?可我设计此环节的本意不是这样的,哎,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案例之二】
  《长城》是第七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看图学文。学生通过看图和阅读课文,了解和认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及其结构特点。由于学生对长城比较陌生,仅靠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此,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成课件,结合对课文的学习逐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第一段“远看长城”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了第一幅插图,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长城的“长而曲折”的特点。为了加深理解,我又播放了长城远景图及一些长城远景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城整体特点的感受和理解。这样,通过真实的图片和动态的视频展示,将学生带到了长城边,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从这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远看长城,长城的“长而曲折”这一特点,省去了教师空洞的引导和讲解。这一特点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的,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因此学生理解的透彻,同时由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地牢固。
  在教学第二段“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时,先让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初步理解内容并总结出段意。由于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去过长城,仅靠课文的描述很难理解“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等的样子和作用,同时也很难将这些部分联系起来全面的去理解。为此,我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不同侧面的长城局部图片,并播放了一些在长城上拍摄的视频图象,使学生对长城的局部特征有了直观的感受,深刻理解了长城的结构特点。之后,我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长城的这些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我又播放了一些描写古代战争的、在长城上(或古城楼上)作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等部分在实际战争中的作用。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中,我没有过多地去向学生作解释、讲解,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将学生带到了长城上,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和领悟。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学生亲身观察自己总结出来的,因此学生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识了长城远近特点后,又进一步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和相关图片及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和险峻,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修筑长城的艰辛,由衷地认识到“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平时难以收集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将资源和课程整合起来,使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案例之三】
  【教学设计理念】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是值得探索,下面是我做的一点尝试。
  【教学流程】
  一、交流信息,资料共享
  师:同学们,在我国有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公元七八世纪开始修筑,延续不断地持续了2000多年。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齐答:长城。
  师: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由于各种原因我想你们肯定没有去过长城,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反思〗
  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3、师:看来大家的感触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
  生:试着解说,教师提醒字词读音并帮助梳理解说词的结构。
  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初步读出语言的灵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
  〖反思〗
  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
  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学生在描绘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
  2、师: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齐读文中作者描述长城的语句。
  生:齐读第一段。
  师:你们能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处看的模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
  3、范读: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蜿蜒盘旋”通常被用来描写蛇的模样,作者在这里却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
  〖反思〗
  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
  四、近看长城,分析结构
  1、师:出示课件,作者又来到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生:读书后回答。
  教师板书:
  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外侧的垛子城台
  2、师: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生:交流回答:第一幅图观察点在远处,即在长城外;第二幅图观察点在长城上。第一幅着重表现长城的“长”;第二幅图着重表现长城的“高大坚固”。
  (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由远景推倒进景,由第一段自然过度到第二自然段。)
  师:该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上面的交流很自然回答到:过度作用。)
  〖反思〗
  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五、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思考:
  ⑴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提示:
  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⑵师: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让学生抓住“血汗和智慧”“凝结”重点词语来展开想象。)
  生:因为:
  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⑶学生读第4段:
  说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小组合作讨论:因为:
  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
  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
  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齐读课文第3、4段。
  3、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师:长城是我们的骄傲,现在我们共同唱起国歌来结束本文吧!
  〖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再用语言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激情。最后让学生齐唱国歌,这样学生在歌声中很自然的就感受到长城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热爱的情感,情感得到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20: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