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延时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陆青春

(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部,浙江 宁波 315221)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不管学生水平的差异、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答对问题后,一律全班拍手,而受表扬的学生则表情漠然;而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则说:“不对,下一位。”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就会严厉指责:“听没听课?”这些做法虽然能及时地评判出问题的是非曲直、黑白对错,但也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给教学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所以,有时应该采用延时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文就几个案例,谈谈延时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时机以及产生的作用。

一、利用延时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它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成果。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多数是建立在猜测、联想、顿悟和直觉思维之上的,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难免有不完善、不规范的现象。如果教师这时马上给予否定的评价,往往会给学生一个思维定势。在教学过程中,一种说法的定性,一方面会抑制学生新想法的出现,另一方面也会阻碍学生原有思想的深入,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单一、肤浅,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很有可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遭到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当延时评价,从学生的各种思路中捕捉住创新思维的火种,并使它迅速蔓延。

一教师教《小珊迪》一文时,在充分让学生感悟了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小珊迪很穷,他很需要钱,这样的孩子可怜吗?(生答:可怜)但他不是那种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守信用、唯利是图的人,这样的孩子可敬吗?(生答:可敬)我们会把他忘记吗?(生答:不会)不会,永远不会!”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给小珊迪画张像,把他留下来。”教师迟疑了一下,马上对学生说:“好啊,你想画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如果画小珊迪的肖像你用什么颜色?”(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五分钟后交流反馈,有如下教学片断:

生:我想画小珊迪的外貌,一头蓬乱的头发,很长又很脏,瘦瘦的小脸,蜡黄的,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又很单薄,因为他的脸很瘦,蜡黄的,说明他很穷,常常吃不饱。他没钱买衣服,而且根本没心思去注重自己的仪表,所以头发也很乱。

生:我想表现小珊迪的可怜,我画的内容是小珊迪被马车撞后的场面,马车远去了,小珊迪躺在地上,双腿血淋淋的,痛晕过去了。因为我觉得这时候的小珊迪最可怜。

生:我选小珊迪被抬回家后躺在一张破床上和小利比说话的场面,我觉得这场面最令人心酸了。

生:我选黑色来画,因为小珊迪很脏。

生:我也用黑色,小珊迪被马车撞了,马车却不管他,说明那个时代很黑暗。

生:我用白色。

师:(很意外)为什么?

生:我想用白色来表现小珊迪那颗纯洁的心灵。

师:你的想法真好,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这个主题?

生:红色。

生:我认为金色,因为小珊迪的精神是最可敬的,而金色可以表现精神在闪烁,在放光芒。

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给小珊迪画张像”这一稍纵即逝的、适度开放的问题,进行延时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小珊迪的同情和敬佩之情,使感悟小珊迪的可怜和美好的人品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二、利用延时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教师在课堂上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结论性评价,势必就会阻断学生的探究与思索,扼杀其探索的欲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此时能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合理推迟评价,就能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他们就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时教师再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这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如,一教师教《穷人》一文是这样展开的。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进步很大。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

师: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能说说不够准确的原因吗?(有几名同学举起了手)

生:渔家的屋子里只有一个火还没有熄灭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在里面听得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漏风的,屋里怎么可能是温暖的呢?

生:渔家的屋子是个小屋,炉子、食具、床挤在一起,这样小的屋子怎么能说是舒适的呢?

生: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擦洗得闪闪发亮,小屋最多只能说是整洁的。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这哪里谈得上舒适?

师:是啊,厨房、餐厅、客厅、卧室都合在一起了而且又漏风,怎么能算是温暖、舒适的呢?看来,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大文豪也不过如此,用词不当的毛病还需要我们来帮助修改。对你们大胆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由衷地表示敬佩!请大家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生读课文,一会儿又有两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温暖而舒适”用得非常准确,因为小屋跟外面相比是温暖而舒适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外面狂风怒吼,又黑又冷,而小屋即使漏风,肯定也不会有多大,更何况小屋里还生着火炉。所以跟外面比,家里相对来说还是温暖的。

师:有道理!你能联系上文的内容来思考,说明你已掌握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舒适”用得准确吗?

生:桑娜的丈夫一大早就驾着小船出海,到晚上还没有回来,他这时还在大海里跟风浪博斗呢!而桑娜坐在家里,靠着火炉在补帆。跟丈夫相比,应该说是舒适的了。

生(先前质疑的同学):渔夫驾驶的是小船,而海上寒风呼啸,海浪汹涌澎湃,他随时都可能有生命的危险。而桑娜坐在家里,孩子们都安静地睡着。因此,跟外面比,家里相对来说是舒适的,最起码说没有生命危险。

师:哦,你也改变自己原来的意见了。你怎么改变自己的意见了?

生:我听了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觉得有道理。再联系上下文内容想想,觉得我开始讲的没道理。(这时,又有两名学生把手举起,要求发言。)

师:是不是又有什么新发现了?

生:我认为文章表面上写渔家“温暖而舒适”,实际上是为了反映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

师:是吗?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那样一个在我们看来简陋无比的屋子,对渔家人来说,就算是“温暖而舒适”的了,可见他们对“温暖和舒适”的要求是极低极低的。读到这里,我感到渔夫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生:这里的“温暖和舒适”的写法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最后写小女孩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一样,表面是写“温暖而舒适”,实际上是写桑娜一家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

师:从“温暖而舒适”居然能看出渔家的生活艰辛,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你们,因为我没有想到这一点,你们是我的老师,谢谢!(生鼓掌)同学们,只要我们在阅读时真正动了脑子,一定会有更多新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27:00 | 只看该作者
三、利用延时评价,引领学生获得生存状态跃迁的动力

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阅读教学中交往的深层意义就是要促使每个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成为人的目标。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在独立判断和决策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尤其在对学生的人生发展、精神成长以及智慧审美价值的生成方面更需要教师去感染激励唤醒,与学生一起攀登思维的高峰,让学生获得生存状态跃迁的动力。一教师执教《神笔马良》一文时,师生交往在对话与朗读体验中接近尾声,课文最后说“马良又回到村里,给穷人画画”。到此,学生的思维好像终结了,但“马良到底给穷人画了些什么画呢?”真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教师的疑问立即得到学生的回应,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从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师:马良又回到村里,给穷人画画,给谁画了些什么画呢?

生:王小二的鞋破了,马良给他画了一双新棉鞋。

生:邻居家的桌子被大官砸坏了,马良给他们画了一张新桌子。

生:只要把桌子补好就行了。

师:噢,资源不浪费,这个同学真有节约的意识。

生:小虎被大官抓去,剃了个光头,马良给他画了一头头发。

生:村里一位老奶奶生病了,马良给他画了一方良药。

生:村里阿狗的腿断了,走路不方便,马良给他画了一根拐杖。

生:不,应该直接给阿狗画一条腿,这样就更方便了。

生:村里来了个乞丐,马良给他画了一棵摇钱树,乞丐就变成富翁了。

生:王小二家很穷,马良也画了一棵摇钱树给他。

师:噢,那发财多快!这样好吗?

生:我认为不应该画摇钱树,否则他们就好吃懒做了,做了富人,又来欺压穷人了。

生:应该画一些用具给他们,像牛呀,水车呀,还有种子什么的,让他们劳动致富。

师:同学们真有远见!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这个对话让思想在交往中变得深刻,在对话中变得更富哲理性。从为瘸腿人画拐杖到直接为他画一条腿,从为穷人画摇钱树到为他们画劳动工具,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学生们能够继续寻求新的突破,一个直接一个间接,给人别有洞天之感,使人豁然开朗。孩子们显示出来的善良不再是麻木与幼稚的了,而是一种审视生活的睿智和对人情物理的洞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28:00 | 只看该作者
四、利用延时评价,引导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价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是具有生命的人。其实由学生们引发的讨论是最棒的,也是最具价值的,我们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评价的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的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增加教学的活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且可以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使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出来。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或延迟师生间的直接的、生硬的反馈和评价,而应该转化或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落花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在当今社会应该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时,安排了“实话实说”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分成两组,让代表苹果、石榴的学生高高地站到讲台上去,一共进行了三轮自由辩论。学生联系当今社会,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互不相让。整个辩论环节,延续了近20分钟,孙老师除了在关键处对文章主旨作必要的把握外,没有多说左右学生观点的话,学生在激烈的思维,心灵的碰撞过程中,主动自悟,主动明理,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延时评价”只是教改浪潮中的一朵小花,适时地把它带入课堂,使学生和教师都感受到它沁人心脾的芳香,愿这朵小花盛开在每一个教师的心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29 21:08: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4: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