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前教育研究 为什么提倡幼儿3周岁入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4: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要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婴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据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侯海凤博士介绍,从孩子出生后6、7个月起,幼儿逐渐发展出明显的亲子依恋,到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已建立亲子依恋的幼儿对探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兴趣,3岁时主动性、自我控制的发展都较好,能友好地与同伴交往。如果过早让幼儿离开抚育人、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不利于亲子依恋关系的健康发展,可能导致幼儿焦虑和退缩行为的出现。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在其出版的《养育宝宝: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一书中强调,把不足三岁的宝宝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宝宝,遭到忽视的宝宝往往有恐惧感,更具有攻击性。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婴儿过小进入全日制教学机构,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如果一个孩子拥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3岁前在家能享受爸爸妈妈的充裕陪伴、关爱,等到孩子3周岁入园是非常合适的,因为此时的孩子可以在幼儿园和更多的同伴进行交往,逐渐学会自理、分享、轮流、协作等,对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地促进作用。相对来说,幼儿满3周岁入园更容易适应幼儿园新的环境,可以较快的克服分离焦虑。不过,如果孩子3周岁前在家被照顾者溺爱、纵容,生活方面包办代替,那3岁前入园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6岁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条件是什么?通过背诵国学经典,能否将传统道德文化价值观传递给儿童?
  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部的专家们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实际上是儿童对交往行为逻辑的逐步建构。儿童在与外部世界规则的作用过程中获得道德的发展。儿童在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发展,儿童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学前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学前晚期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
  道德发展包括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学龄前儿童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他们的是非、善恶观念通常是和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和人物相联系的,对道德本质还不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仁、信、礼、义、孝、悌等价值观尚不能为幼儿认识和理解水平所企及。儿童虽然能够背诵国学经典,但大多不能真正理解这些道德原则,不能获得真正的道德发展。   (摘自《成都日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1 11: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