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系生活,注重应用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练习设计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有意识地用,在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学习了找规律一课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设计植树方案: 由于前面完成的都是基础性的练习,这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经历基础题的训练后学生的情绪需要有一次刺激,所以此时加入这道练习,一来学生情绪高涨,活动时积极主动,二来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取长补短能够较准确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调整课堂的气氛,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又能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同时体会到了找规律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后,我出示了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了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并且设计了调查统计活动,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在班级同学生内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进行统计,通过活动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们的生日,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生的身高、体重,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们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在这之前学生都是按一定的要求和数据完成统计图,而这个练习则完全凭学生的兴趣选择素材,通过实践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了统计的价值与作用,并且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每位同学都亲身经历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练习的设计要“精”而“有效”,不能一味的只求多练,要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不能仅仅追求热烈的气氛,忽视练习的价值。当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多采用游戏,故事的形式,多运用儿童话的语言,调整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疑惑的语气,依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不断的刺激他们的神经,促使他们保持积极的练习状态。同时在高年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明显,还可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选做题,顺应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才能让学生每课均有所得,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真正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