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你如何写好诗歌的好文章 孤狼诗话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1:01 | 只看该作者
七十一
     咏物之诗,物外有托者,正所谓篇外有篇也。得托者,功成半也。境之高低,唯在字词句也。一笔两到,亦物亦人,人物一体,似合似分,可合可分,常为咏物谋篇之法。

七十二
      谋篇,篇外有篇;谋句,句外有句;谋字,字外有字。诗者不谋,难成家也。

七十三
    流畅,飘然,清音丽雅,读来自是享受流连。晦涩难懂,词隔句断,字俗咬口,读如嚼蜡,难有高格也。

七十四
     余管理论坛多年,在印象中,似乎没有加过三应诗作为精华。纵使诗词大家,对应三应之作,也是头疼之事,每每落入俗套。溜须太多,拍马太假,读来反胃。更何况平平之辈耳!

七十五
     典多不如典少,有典不如无典。用常用之字,造常见之词,以常见之词,写朴实之诗。平常之语造境,读来亲切无比。

七十六
     意象,必为意境服务。应选与意境相关之景入诗,点起诗情,拔高意境。正所谓“景为情用,情因景生”是也。

七十七
     应酬之作,少有良构。究其原因,装模作样,无情是也。

七十八
    诗写爱情读易真,只因人人皆有过。

七十九
    胸无撑天笔,难写宏阔诗。

八十
    味纯,意真,境新,句畅当为求诗之四要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1:25 | 只看该作者
八十一
    诗美于篇,篇美于句,句美于词,词美于字,字出于心,用之于笔,故诗美乃出于心美也。

八十二
    不入门者,常自立门派,实为野道一脉。深入门者,常循序渐进,终成正道一家。

八十三
    诗隐者,深而不露,无迹可寻,无据可依,是似而非者为优。诗蓄者,故露马脚,有迹可寻,有据可依,无可厚非者为妙。

八十四
   常诗宜蓄,蓄而有味。政诗宜隐,隐而无患。

八十五
      杜甫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四句诗,四个情景,形如电影四组镜头之转换。此谓蒙太奇手法是也。其《绝句》两个黄鹂一首也然。

八十六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诗有别于绝句布局之起承转合,第二句承而转,三四句联对而结。“不同”二字,乃此诗谋篇之脉也。

八十七
   泪人写泪诗,字字滴血,后主是也。豪人写豪诗,字字凌云,谪仙是也。

八十八
   诗为情而作,情因诗而切。

八十九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夸张极度,在李白诗中屡不鲜见,却自然精当,想来真亦合情,假亦合理,读来胸气大开,真不愧为诗仙也。

九十
    《漫斋语录》云:“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最爱此语,这和余曾作论诗绝句“诗欲精深下笔难,朴实字句设玄关”之句,意思颇为相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1:40 | 只看该作者
九十一
     余近日复读袁枚公《随园诗话》,唯觉以下数言,为作诗之至语也。今抄于下,以便学习。“诗在骨不在格也”;“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要象初拓《黄庭》,刚到恰好处”;“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题古迹能翻陈出新最妙”;“凡作人贵直,而作诗贵曲”;“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而肩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诗人家数甚多,不可劲径然域一先生之言”;“诗宜朴不宜巧,然必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浓后之淡”;“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其音涉哑滞者,晦僻者,便宜弃舍”;“诗改一字,判若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九十二
     袁枚公《随园诗话》云:“隐僻之典,作诗文者不可用,而看诗文者不可不知”。余赞同此语前一句。隐僻之典,形如深山蘑菇,见者只知其貌为菇,孰不知毒尔。此等诗文,难识其意,必被读者弃之。

九十三
     七言诗常以首句压韵者为正体,而五言却相反。首句不入韵者,一般选择对仗入诗。不少诗人也因选择对仗入,而选择首句不入韵。七绝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高蟾《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与日栽”;王驾《春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白居易《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杜甫《和贾舍人早朝》“五更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皆如此。五言诗作此等例子较为常见,举不胜举。

九十四
     唐人常在篇,篇而有势;宋人常在字,字而有眼。篇者谋其大,字者在其精。诗者不能不谋其篇,也不能不炼其眼。若求其篇而炼其眼者,必如腾龙点睛,更有神也。

九十五
  读山谷诗,畅者有之,涩者多之。然畅者多优于涩者。畅者淋漓,涩者寡味。亦有评家谓涩如橄榄,初嚼无味,慢嚼味出。可叹余天生不爱橄榄,也无慢嚼之习也。

九十六
     东坡云:“孟襄阳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少。”施愚山驳云“东坡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多。诗如人之眸子,一道灵光,此中着不得金屑,作料岂可在诗中求乎?”袁枚公颇推此语。我看此言甚善,诗之典故,宜少不宜多。能不用就不用。白描手法,同样可见高趣,一目了然。典用之不妥,必然隔之一层。诗之高低,全在意境造语。干典何事?

九十七
    今论坛读残行”。泪几行,无“眼”;洒泪行,“眼”在“洒”也。
檠斋主《鼓浪屿感怀》诗,其中有句“晃岩故垒依稀在,东望台澎洒泪行”。潘孝正兄认为“洒泪行”不畅,改为“泪几行”。余觉“泪几行”不如“洒泪行”。若前无数字,亦不须对举。那“泪几行”不如“洒泪
九十八
     “一千个读者,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地各不同”。同一作品,不同之人,看法各异也然正常。究其故,缘由多也。然争议之作,常为良品。也有死要面子、文人相轻者。近于网络读得木白一诗,其中有“夹道浓阴无暑意,莺声溅上紫薇花”之句,实为妙句。却见“溅上”二字争议云云,真所谓不是个中人,不解个中之味也。

九十九
    时人有道格律诗优于古风,律诗难于绝句,词难于诗者,此乃大谬也!

一百
    读词,常见一字领句。领字多为去声,究其因,去声字响。势如振臂一呼,足以领起,可带好头。
一百零一
易安诗词,以婉约见长。“人比黄花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载不动许多愁”、“欲语泪先流”,尽道女儿忧心。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充满豪气,颇具丈夫本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1:54 | 只看该作者
一百零二
    诗词中倒语、省略语,常见妙处。不与散文类同,自不能以散文量之。

一百零三
   古有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亦有云“好诗常自改中来”。二者皆为至理。此真乃“天成自妙手,凿成自巧手”。然无论妙手巧手,能得佳构方为好手。

一百零四
    古人言:“太白诗以高胜,子美诗以大胜。”今我谓:“太白诗以虚胜,子美诗以实胜。”诗着虚幻,常出妙笔;诗着真实,更易感人。

一百零五
   《增广》有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是才人莫献诗。”“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余作诗有云:“步上高山顶,身肩一担云。”“如此神来笔,谁能留住它?”倍感其妙。亦有人谓,可敌千百。然识者渺渺,批者多多。时人只识字面之意,却不识弦外之音。浓后之淡,厚实之薄,浅薄之人自难识其妙也。然无论评者云云,亦难动余自恋之心耳!余常言,诗为献己之礼。作诗为己之事,自须把关;评诗为他之事,干我何焉?如是也。

一百零六
    诗思开阔,如平原沃野,难尽其目;诗思逼窄,如穷壑深谷,尽窒其胸。

一百零七
   近读范仲淹、陈宓二公诗词。以相互量之一二,陈公虽有如“世间惟竹迳,不扫更清幽。”(《竹径》)“玉漏城头传一箭,征人已觉十分长。”(《初秋喜雨》)“可怜岩上千寻瀑,不似檐前一派流。”(《风雨涨檐溜忆东平以疾不往》)“坐待清风送明月,等闲高枕对溪山。”(《延平呈潘王二丈》)“日长嗟侣少,风动喜朋来。”(《次储兄韵》)“高山不减八千仞,往事空余五十秋。”(《题丰颖楼》)“别浦渔歌来暝色,长桥人语半秋空。”(《次安溪赵簿云津阁韵》)“千仞直从人面起,一尘不向马蹄生。”(《过黄源岭》)等诸佳者。然却终难敌范公,这岂是名家之效应耳!

一百零八
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经君一出口,自是服更服。

一百零九
   论坛有子,言论甚狂。余以为其水平了得。偶误进其博客,恰逢其集。初读几首皆可,偶有佳处。再往下,判若二人。为寻佳诗,不由忍住胃中翻倒。读了几十余,再无妙处,只欲作呕。欲留其诗一二写入诗话,倍感反胃,遂全删之。从此不在读此君片言。此真乃“一文作呕厌其全” 也!

一百一十
    声情,乃诗之本也。历代学者阐述甚多。孔子有云:“诗之为诗,不专以其文,以其声。”荀子有云:“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止,在此为存于意。郑樵云:“夫乐之本在诗,诗之本在声。”唐顺之云:“六籍皆以文传,而诗唯以声传。”朱自清云:“诗,以声为用”。一言以蔽,声情乃诗之本也!然观今之骚坛,有子以识入声字几何,以为水平,让余笑喷。语言变迁,入声字也难读出。国人皆用普通话,写而不读,读而难达,写有何用?读写分离,平仄音韵全为摆设。更见有子,爱以读音变迁之字,诸如“颗、岗,遮、车、斜、蛇、奢、耶、嗟、些(麻韵)”等字入诗,以显熟谙古音。此乃不谙诗者,只可谓之童也。窃以为,真之诗人,应澹泊诗名,与时俱进,而不以识得入声字为水平。自以为深谙古声,飘飘然。此种人比比皆是,自傲自居。实难得诗之真谛,不过假之诗人耳!
一百一十一
今之骚坛,相互鼓吹。常见名家大家,身居显位。然徒有虚名,胸无点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2:06 | 只看该作者
一百一十二
古之词,类于今之歌。按谱而填之,以乐而唱之。余曾想,而今词与音乐脱离,何不不以词谱,不以平仄,只求韵,仿古而作。静而思之,任何艺术皆有格,本为镣铐之舞,岂能废得!

一百一十三
刻者自然,不留雕琢斧痕,必为善刻者所为。刻而无痕,自然流畅,形如天成,信手而来,信口而出,诗应如此最善。

一百一十四
常阅古风作品,因无平仄律对要求,随意者多,打磨者少。语浅者多,意深者少。优秀之作,倘有佳联妙句加以点缀,更显其优。每每佳联妙句,常自打磨中来,却总被古风者所忽略。

一百一十五
骚坛有子,门徒众多。常以大家自居。常出谬论。别人与之论左,其子以“无名之辈”为由,不以言,还写诗骂之。如此大家,真可谓之大也!孰不知,骂诗、讽诗、淫诗,乃诗家之三忌。又不知,文无大小之分,只有对错之别;诗无大小之分,只有高下之别。网络流行有语“信春哥,得快乐!”、“信凤姐,得自信!”,今我改之曰:“信大家,得谬论!”此等大家,乃伪大家也。

一百一十六
《颜氏家训》有云:“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然也。观古今名家之诗作,亦不尽皆为佳构。然却有篇目,可敌千百。是以传名也。今吟坛有子,喜拿他人平平之作,以否定其人,实为谬也。但凡诗者,皆有平平之作。究其因,鸡之肋,食之无肉,弃之不舍。遂留。如此而已。

一百一十七
有子问曰:“古声韵何弊?”答曰:“一言以蔽,读写分离。”问曰:“以何韵?”答曰:“时下双轨,新旧皆可。然一诗只选其一,不可杂二。”问曰:“可否建议以何入?”答曰“新韵。”复问曰:“何为?”复答曰:“读写一致,具时代气息,合历史潮流。”

一百一十八
时光穿越,太白来到当下。见网络发达,诗词论坛兴旺。甚喜。发其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于论坛。有版主评曰:“格律不对,全是口语,举头、抬头,二头应避其一。”太白无语。又发其诗《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版主评曰:“第二联失粘,应作调整,方为好诗。”太白失望至极,长袖一甩,仰天长啸:“我辈岂是蓬蒿人”。遂回唐。

一百一十九
善诗者常琢诗,求精不求滥;不善诗者常作诗,求滥不求精。

一百二十
“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陶潜《读山海经》)“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骆宾王《咏蝉》)“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黄庭坚《戏呈孔毅夫》)等,皆用别称。别称虽能增添文采,也同时增其阅读难度。创作中实不可取。更不能以此为水平。
一百二十一
任何艺术,皆难脱继承与创新。不谙者,继承也难,何谈创新?诗词也然,欲创新,先继承。也只有深谙诗词者,谈创新更具说服力。

一百二十二
宋人文彦博,几代受封,其族数人入朝,皆历要职,可谓荣极一时。读其诗,可窥其人。其诗多为丞相语。温顺者多,狂傲者少;朴素者多,清峻者少;敦厚者多,豪语者少;平平者多,优秀者少。可见风格出于性格,性格影响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2:26 | 只看该作者
一百二十三
淡语出高趣,更是善诗者。若胸中真有墨,仅以白描足以得好诗。琴弦虽直,尽出雅音;音出弦中,意在弦外。

一百二十四
今于论坛见某商家推出《唐诗排行榜》,以崔颢《黄鹤楼》、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登岳阳楼》、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蜀道难》为前十甲。看了不禁让人笑喷!皆为名作,可有一二之别乎?此不过商家引人眼球之举耳!

一百二十五
诗选刊论坛,见佟声《咏仙人指路石》:“凡事别问我,问我也茫然。我若知道路,不站几千年。”不避重字,不讲格律,只求压韵。细细辨之,自然天成。重字妙用,不显烦琐,不觉累赘。直疑妙手。然观其其余作品,韵也未压,必为未入门者。不由生叹:好诗并非诗人才可得之也。

一百二十六
山水悟道黄莽,而立之年。同在中华诗词论坛,亦为QQ好友。时有交流。其十二岁四海游荡,几无学历。却有其诗人之梦。已主编《当代中华诗词精选》等集子。个人出版诗词集《山水悟道》。今遥寄一册。感其经历,读其集,遂提笔边读边注。其诗虽有不工者,然亦有其锋芒一面。如:“黄沙卷起千堆雪,地震残吞绿野风。”(《关爱地球保护生态》),余把“残吞”调为“吞残”更工。如此,尽零星满卷。其诗佳者如“登高方识远,天地纳于心。”(《清晨登悬剑山》)“松江冰挂树,梦地水生云。”(《赠浪卷云舒》)“天际流星雨,清风欲扫峦。”(《夜宿霸王岭》)“流水三千归大海,心灵洗尽是平和。”(《云水禅心》)等,皆入禅趣。

一百二十七
《世说新语》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雪比絮,可扬;雪比盐,不可扬也。比之三求三避“求新避俗,求熟避生,求真避假”可谓比之要也。余记得呼仑古汗有诗《借秋抒怀》曰:“掩卷无端厌菊肥,横胸块垒渐崔嵬。高丘久待来无女,拾得残阳作酒杯!”夕阳作酒杯,不可作,入酒杯则可入。比,须求形象,不形象,岂能比乎?

一百二十八
自古作诗炼字苦吟者颇多,如唐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无名氏:“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贾岛:“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杜荀鹤:“一更更尽到三更,吟破离心句不成”;陆游:“夜来一哭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清袁枚:“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张问陶:“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个中滋味,诗人最解。余曾作诗曰:“一字不安思几昼,刮风下雨常依旧。得来丽句自心翩,却忘书窗月影瘦。”余亦曾于梦中成诗,醒来无法记得。有《梦后记起半首诗》一诗为记:“逸水长堤转角低,一滔涌过半江移。醒来原是床头梦,记住前边两句诗。”也曾于梦中成诗,化作葵花一株,遂作诗《记梦》曰:“梦里敲诗语更工,醒来欲记总成空。昨宵炼得传神句,化作葵花笑向东。”

一百二十九
余曾点评“中国首届百诗百联大赛”诗词类获奖作品,反映良好。其中有句“转过青山去,波摇一点红。”(李秀媛《游水府》)被人提出质疑。不识“红”字之妙者,乃不谙诗者也。此处之“红”,乃借代之格也。如苏轼《江城子》有句:“左牵黄,右擎苍。”李清照《如梦令》有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皆如此。

一百三十
孙奎斌《步明•朱元璋〈咏燕子矶〉韵》:“秤若公平德作砣,称称廉腐两如何?星花都是黎民眼,看你良心重几多!”太祖朱元璋《咏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当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太祖诗高昂,颇有帝王风范;孙诗低沉,带着黎民本色。
一百三十一
文学评论,一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非仁者智者难为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语道破个中玄机。争论,往往各执一词,无论对错,皆难走出彼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于此。四句一诗,道尽文学评论真谛。岂是诗人能料之也。

一百三十二
时人一来就喜欢八仙格、九张机,轱辘体,秋兴八首,步红楼菊花诗……诸如此类,多为凑出,佳作几无,余一般不读。

一百三十三
立意,谋篇,炼字,炼音,当为作诗四要。前二者大处着笔,形如人之骨架;后二者细处着笔,形如人之骨肉。立意当求高古,谋篇当求气贯,炼字当求准确,炼音必求响畅。正如房屋,先立空架,再添砖瓦门窗,最后精装成屋。屋不留痕者为美,诗不露痕者为佳。自然天成,能成回音,方为上格。

一百三十四
当下,网络发达,查询工具甚多。多数诗人皆以网络工具查询平仄。网络查询结果,大多可信,然亦有差异者。如“悬、唯”二字,网络查询显示古声只为仄,实可为平。新韵“一”字,不同工具显示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皆为录入数据库版本不同所致。故查询结果,只能作参考。

一百三十五
五四新文化运动,视用事为作文之弊,应以革除。历来皆有反对用事者。尤其生僻之事,必“隔”之一层。余近阅《当代诗词三百首》来稿,观有诗作,着注十余。真不知读诗,或读注。出于负责之心,皆读。然每每多注之作,几无佳构。用事须注,读来必“隔”。一“隔”可思,二“隔”可忍,三思四忍,终为一扔。作诗文者当思矣。

一百三十六
凡论诗,当只以诗而论,不应以人而论。名家之诗,亦不尽皆优;无名之人,亦不尽皆拙。看人下菜,有失气节。岂是评家所为也!

一百三十七
有子喜余诗词,曾言:“读兄诗词,常有妙句。”余打趣曰:“当为谬句耳!”其子举例曰:“曾记兄有‘步上高山顶,身肩一担云。’之句,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又曰:“读兄诗词不多,可否荐之一二分享?”盛情难却,遂于诗稿中穷搜数语以应之。有如“梨开千树雪,水淌一河春。”(《春忙图》)“蝉破千窗月,光添一盏愁。”(《吟秋》)“孤寂谁知我?高天一雁鸣。”(《独行》)“日月九天上,乾坤八卦间。”(《闯荡江湖也作诗》)“遥望群峰入天际,半烟遮盖半云埋。”(《候车彝良大寨火车站》)“疏云送月三千里,旷宇镶星九万颗。”(《酒皇》)“月里姮娥醒,清魂散满天。”(《月醒清魂散满天》)“繁星千眼亮,明月一钩悬。”(《无题》)“银河远近两三米,玉宇纵横千百条。”(《无题》)“树醒千枝梦,花开一地诗。”(《家乡》其二)“晨日低空大,浮云近眼闲。”(《家乡》其三)“胸怀千里志,驮起月一轮。”(《题朝天马》)“卧上白云修自我,任凭来去更虚空。”(《清凉半世一诗翁》)“穿行草木身为草,站上峰峦我是峰。”(《寻仙问道》)“心静莫愁尘世扰,人间何处不禅功?”(《人间何处不禅功》)“客来敝寺不逢我,我在孤峰比月高。”(《读李翱(唐)〈赠药山高僧惟俨〉有作》)“任凭击打身犹定,敲破无非半尺躯!”(《木鱼》)“绝境须从高处觅,好诗当向会人吟。”(《登高感赋》)“人逢高处心胸阔,诗入绝境少知音。”(《登高作》)“孤峰高卧真闲逸,一任清风扫白云。”(《禅诗改稿得二首》其一)“更比孤峰高几尺,披云啸月一神仙。”(《梦仙山》)“豪吟最高顶,云我两悠悠。”(《秋日登山》)“书因翻易损,诗不改难工。”(《秋日改稿拾得》)“夜宿清蝉月,欣然此片天。”(《回乡》)“涉世方知情淡漠,启瓶犹醉酒芬芳。”(《秋日感怀》)“我心本在云高处,自有吟毫写大风。”(《书怀》)“自古留名皆饮者,一坛诗赋定乾坤。”(《饮月感怀》)“欲问人间何处好,残烟缕缕向虚空。”(《问禅》)等等,皆为余喜之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7:12:44 | 只看该作者
一百三十八
苏轼有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此语不无道理。然作诗非此诗,可是诗人耳?诗非此诗,必以离题论之。离题之文,岂可言及格乎?今我言,作诗是此诗,亦非此诗,方为最妙。此正是:言外有言,诗外有诗者也。咏物之诗,常拟此。是物,亦是人;是此,亦是彼。李贺《马诗》云:“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于谦《石灰吟》云:“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皆如此。余曾作《靶》一诗:“直立场边不竞功,挺胸迎弹自从容。层层环抱身多孔,造就神枪千百雄。”手法也颇类。

一百三十九
有子言我,诗多为浅语出。然也!浅语出高格,必为善诗也。观古今,不少传世之作,多为浅语出。惟以语言之深浅,判诗之高下,实为误也。余曾作《论诗绝句》有句云:“淡中求味得真趣,必让他人刮目看。”又云:“明白如话出滋味,好比清泉山野花。”

一百四十
袁枚公《随园诗话》有云:“考据家不可与论诗。”又云:“学究条规,令人欲呕。”观今吟坛数子,字字句句皆穷根底。信也!然更有甚者,根底处也无根基可言。如此荒谬之所谓考据,还指责他人之陋。孰不知诗之陋,或己之陋也。若有人与之论,非不知羞,还无理死缠。余凡逢此等论者,皆退而认“输”。不谙者,何以论?全无论之价值。悲乎!退也?进也!输也?赢也!
一百四十一
余论诗,虽宽犹严。宽无派别门户,不依头衔嫩熟,不看人下菜,更无以新旧韵而论之者。诗之优劣,惟看有制胜之境否。凡余取者,必有可取之处也。余参编《当代诗词三百首》言:“看诗不看名,看名无好诗。”凡来稿,必隐其名。经余者,不下千余。所选佳者如“莫怨红尘险,皆因欲望迷。”(《观蜘蛛网有感(新韵)》)“夜半生清响,滴答洗客魂。”(《咏露(新韵)》)“人是风筝家是线,世如沧海命如舟。”(《己丑岁末感怀》)“穷到剩诗犹是福,狂来嗜墨转如痴。”(《出京城回商丘解放新村》)“放却浮名随意纵,过桥一步是桃源。”(《题盐亭乡村美景图》)“碧水碧空清入骨,白云白鹭两悠悠。”(《鹭岛海滨即景》)“心知世路多坑坎,特意鞋跟加几针。”(《鹧鸪天•街头人物速写之修鞋匠(新韵)》)等等。让人甚叹,今诗可读也!

一百四十二
读《文心雕龙》“知音”篇,道知音难逢有三: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犹拈出“文人相轻”四字。观时下诗界,不如是乎?尤以“崇己抑人”,一语道破文人窘相。中心自我,不得左他。为诗文者当思也。

一百四十三
我写我心,方为作文之道;各抒己见,自是论文之本;人云亦云,终难立派山头。各种流派,皆有其美学思想。所属流派不同,意见自会相左。此乃亘古不变之理也!

一百四十四
特拗“平平仄平仄”句,亦谓准律句。乃避三仄脚不二之选。然前二字当为“平平”。虽古人有“仄平仄平仄”之例,然毕竟太拗,不若“平平仄平仄”。今人既已提出此论,为诗者必当慎之。更不应以古人之例为己开脱。去粗取精,于变与不变中求完善,方为正道。

一百四十五
《随园诗话》有记,张元《咏雪》有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咏鹰》云:“有心待捉月中兔,更向白云高处飞。”韩琦、范仲淹为经略,嫌其投诗自媒而弃用。张遂投元昊,终为国患。可见韩、范二公不识其才也。又记,后岳武穆驻兵之所,江禁甚严。有毛国英者投诗岳武穆云:“铁锁沉沉锁碧江,风旗猎猎驻桅樯。禹门纵使高千尺,放过蛟龙也不妨。”岳公笑曰:“此张元辈也。速召见,以礼待之。”何以?此乃知人而用。用人之长,正是岳公高明之处也。张、毛一辈,虽非治国为官之材,却有雄熊之胆,是可用其勇也。岳公为元帅,识之亦于情理之中哉。

一百四十六
杨贵全《秋上黄鹤楼》有“空灵楚天阔,浩荡大江?。”句,有子言“大江悠”佳,云云。壮景之例,可比者多。观古今胜语,智者当可悟之一二。范仲淹《送识上人游金山寺》有句:“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杜甫《登高》有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维《汉江临眺》有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杜甫《旅夜书怀》有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崔颢《黄鹤楼》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程颢《秋月》云:“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两相对比,自知何时以“悠”胜,何时以“流”胜。杨诗之句若用“空灵楚天阔,浩荡大江悠。”则“悠”字飘浮,难壮眼前豪雄之景。唯改“空灵楚天阔,浩荡大江流。”方可胜。一字之别,相差千里,个中滋味难言。

一百四十七
新韵,时下已被诗词界所认可。然用韵亦不甚统一。有用十八韵者,有用十六韵者,也有用十五韵,以及十九韵者。余以为应以“同韵宜同部,求简不求繁”为原则划分。十四韵当为新韵底线。十四韵更宽,且有更大的兼容性。以十八、十六韵等为诗,皆无出十四韵之范畴。虽十四韵目前存在争议,然亦于情理之中。新事物出现,必不尽周全。于成长中完善,于实践中统一,符合事物发展之规律。其有争议者也不过二三部耳。宜于十四韵略作修改即可。以普通话为依据,兼顾大众,已成诗家之共识。字典有明确规定之变调,诸如“一”、“不”等字,出现频率颇高,应考虑按变调划分平仄。然不宜处处考虑。若处处考虑,必带来更大混乱。实不可取。古入声韵词谱,可以仄声韵替代。至于曲,可不辨四声,仅分平仄,不失为解决之法。观如今诗词界,有不少人也是如此处理。我看行。

一百四十八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花,乃一般之比喻。太白《北风行》有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也然。太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有句:“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由雪花联想春花,着一“香”字,是为通感。

一百四十九
今有友问曰:“有水平之诗家,多不于论坛。偶有一二,也不爱交流。何以?”“观今之论坛,爱诗者多,谙诗者少。谙诗者论于爱诗者,论之常见纠缠,自寻烦恼。故不堪于论,也不堪与论。遂淡出论坛。此其一。”多数诗家年龄偏大,不懂电脑。此其二。从论坛脱颖者,当至一定高度,对论坛早冷。此乃其三。

一百五十
今读刊物,见一语:“诗须巧借境,深藏意。”真可谓为诗之要也。一语道尽个中玄机。若能解得此语,诗艺当可进也。
一百五十一
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曲家绕之来去,其旨全在末句。真乃出奇笔而制胜者也。形如观山寻龙,欲结处,突拔起一峰,穴必结此。自是真龙,可求富贵。此等手法,非大家难为。

一百五十二
诗中以数字、颜色等双双对举而出,常见其妙。如太白《望天门山》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哭晁卿衡》云:“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望庐山瀑布》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发白帝城》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皆如此。诸如此类,古人诗中,举不胜举。为诗者不可不知也。

一百五十三
论坛见诗友论三更、晨旦是否属对。此二词皆为时辰,虽无五鼓工整,然亦可对。余常言,诗词之中,若不害意,可以打包、拆包看对。所谓打包,即化零为整,以整而论。以上一例如此。再如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有句:“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有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有句:“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等。皆类此。所谓拆包,即化整为零,以零而论。如岳飞《满江红》有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李白《也泊牛渚怀古》有句:“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孟浩然《留别王维》有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等。皆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7 22: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