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9-3-17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精细化管理不能照搬企业管理
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界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比较适合我国普通中小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管理方式。它既不是对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简单照搬,也不是美国上世纪初期出现的学校管理效率化。我国的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是在一批有抱负、有探索精神的校长统领下,经师生长期的共同探索,在不断借鉴多种理论的过程中形成的各具特色但有着共同本质的一种教学及管理形式。这些学校也或多或少地经历过上述误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教学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一种实践探索的结果。
首先,这类学校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师生的精神状态,以及工作或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从管理学角度看,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规章制度形成外在的压力和控制;二是通过校园文化形成内在的转化。针对参差不齐的师资和生源质量,这类学校借助于教学精细化管理,形成相对统一的、规范的教学工艺流程和标准,以确保师生在教学中的行为符合基本规范,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这并不是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深入开展的前提。
其次,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鸣,这是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学校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与学之间是否和谐共鸣。所谓共鸣是指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愿意深入学习。所谓和谐是指教学活动符合了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共鸣是教学精细的焦点所在,也是教学精细化管理与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区别。这种教与学的和谐共鸣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形式而存在,这种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备课有所谓“讲学稿”,上课有所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作业布置上有所谓“抱西瓜”的思考,在考核上有所谓“三清”的过关招式,等等。形式是次要的,但目的都是实现和谐共鸣。因此,教学精细化管理和谐共鸣目标的实现,并不主要取决于某种特定的形式,而是取决于教师“教”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再其次,教学精细化管理强调教学效率,是为了给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强调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共同特征。教学精细化管理成功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在师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而不是通过几乎无限地占有师生的时间精力来实现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这是精细化管理与“县中模式”的一种本质区别。
最后,教学精细化管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点在于学业成绩处于中下层的学生。我国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现实、直接目标,就是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从实现学生学业的普遍合格,逐步发展到大面积地提高优秀率。这表明教学精细化管理与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相吻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