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优秀论文 论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9:2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内容提要]:
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纲要》中指出:“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实施新型艺术教育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广大教师”。因此,结合自身多年以来,音乐教育工作的实际和经验,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主要阐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要做到潜心构思,以趣引趣、用心启迪,以情育情;创设音乐环境;培养幼儿节奏感,从养成幼儿良好的听节奏的习惯和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入手;以新带新,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可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并为幼儿多提供自主创造的机会。

[关键词]:
音乐素质     幼儿教育       培养   

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幼儿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概念。结合当前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培养幼儿音乐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的技能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要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的音乐水平,必须培养浓厚的、稳定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呢?
(一)潜心构思,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对每一个音乐活动都要潜心构思,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音乐教材时,应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儿童生活、体现幼儿情趣的、符合幼儿口味的教材。如歌曲:《大鞋和小鞋》、《拔萝卜》、《花蛤蟆》等,歌词口语化,旋律上口易唱,行动活泼,富有动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对每一个音乐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此外,还可把教育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因为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如:在歌表演《手指歌》活动中,我精心把自己设计成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同幼儿一起进行“魔术师历险记”。通过各种情节的设置,运用游戏的形式使孩子们掌握了用手变“小雨点”、“雨伞”、“高山”、“小船”等,从而使整个音乐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我的教学方法力求生动形象,充满情趣,从而使幼儿轻松自然地掌握音乐知识。在一节舞蹈课中,我教幼儿学习古典舞手形“虚拳”时,我一边示范,一边形象地比喻说:“你们看,五根手指是五个好朋友,它们一起往中间凑凑头,形成了中间是圆圆的,空空的,两只手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小小望远镜!”孩子们立刻纷纷模仿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以后,每当我一说起虚拳时,孩子们立刻说:“像小望远镜-------”通过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二)用心启迪,以情育情
“谁都承认,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们的感情。”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语言感染是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因为教师的情绪可以激发幼儿的情绪,同时也可以抑制幼儿的情绪,从而引导幼儿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说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百灵鸟等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欣赏乐曲《小鸟的话》时,幼儿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自始至终笑嘻嘻的,因此我在让幼儿对此乐曲进行第二遍欣赏时,根据音乐的情节,脸上的表情时而喜悦,时而忧伤,时而严肃……在老师的感染下,幼儿开始细听,开始思考,有的说:“这个曲子听上去有点悲伤。”有的说:“小鸟儿好像不快活。”有的则说:“我们去帮助它吧!”教师用心组成的无声语言启迪孩子们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以情育情,使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贴切得表现出音乐作品中所孕育的情感,使音乐活动成为一种丰富幼儿情感的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09:21:42 | 只看该作者
二、创设音乐环境
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环境,让孩子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思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能。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通过游戏、劳动、散步等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积极主动地开展音乐活动。在早操、课间、入园时,我都为幼儿配上合适的音乐,以丰富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在活动区中,我创设了“音乐角”,放置了录音机、各种各样的道具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如: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让幼儿自由选择,在自设的小舞台上尽情地自编、自演、自评,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幼儿的性情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中得到陶冶。
三、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节奏的习惯
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汽车喇叭声、虫鸟的鸣声、雨的嘀嗒声、雷的轰鸣声和动物的叫声等,这些都是自然的节奏。利用这些节奏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并模仿,使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把握住音高、音准及节奏感。此外,还可以开展“听音”游戏活动,感受变化丰富的节奏。如开展《小鸟飞》、《大象走》等听音、听节奏游戏,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变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的做动作,使幼儿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二)对幼儿进行节奏的训练,培养节奏感
1.运用念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节奏。
我通常选用一些节奏感强、有韵律的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节奏。由浅入深,先是简单的节奏型,然后慢慢过渡到附点音符等复杂些的节奏型。还让幼儿练习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儿歌和进行二声部的练习。另外,幼儿所学的歌曲,我也让幼儿通过听乐曲按歌词节奏拍手来训练幼儿的节奏。
2.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声势节奏。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幼儿运用身体的各种动作来表现节奏,如: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各种动作互相变换,互相融合,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出新的节奏型。幼儿虽然熟悉了歌曲,但由于变换了动作来表现节奏,复习起来幼儿仍然兴趣盎然。
3.让幼儿自由地体验各种节奏。
我在音乐角放置了各种乐器,如筷子、铃鼓、小铃等,平时让幼儿自由地去敲敲打打,从中感受节奏。有的幼儿敲出了这样的节奏:××××0|××××0‖。这显然是幼儿无意中敲出的16分音符的节奏,如果我以后教打16分音符的节奏型时,幼儿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然敲打模仿练习的过程中,幼儿会亲身体验并自然地掌握许多种节奏型。
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四、以新带新,培养幼儿创造意识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在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上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做孩子潜能的发掘者,引导者。
(一)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幼儿在欣赏音乐时,不仅感受到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变化,还体验到音乐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产生联想、共鸣。在《森林音乐会》欣赏教学中,我采用了“音画转换”的方法来施教:我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播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听得真切,想得奇妙,有的幼儿画出了小鸟和大树手拉手跳舞;有的幼儿画出了老虎和白兔在一起唱歌;有的幼儿画出了小松鼠在弹琴……幼儿如此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人吃惊!正是音乐欣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多为幼儿提供自主创造的机会
  《纲要》中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表达”。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往往要求幼儿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感受理解音乐,使幼儿没有机会主动感受、自由想象,只能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参与。在这种教育影响下,孩子们的音乐兴趣会日益减弱,音乐灵性会不断消失。如果我们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合适的做法是让幼儿自主地去感受,哪怕她们的理解与原音乐内涵大相径庭,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体验。就象《动物狂欢曲》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自由表现。有的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幼儿为音乐配上自编的小故事,声情并茂地朗诵;有的幼儿翩翩起舞,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当他们富有个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被教师接纳、赞许和分享时,他们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这种向上的情绪会激励他们更加热爱音乐。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是的,每个孩子都有音乐的潜能,假如我们能给他们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为他们提供自由的探索空间,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同时又能仔细观察、耐心等待,在恰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孩子们必定能从音乐中体验更大的乐趣,就像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所说:“要让孩子学音乐像学说话一样自然”。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第2版
2、《幼儿园音乐教育》许卓娅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5 12: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