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5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比较:让“我”的特点更鲜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三下第三组《自我介绍》习作教学建议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李林山



  智者说,世上最难看清楚的是自己。的确,如眼中的沙子需他人吹走一样,三年级孩子要介绍好自己的特点谈何容易。这是因为,孩子要清楚地抓住自己的鲜明特点,写出具体真实的“我”,缺少看清楚自我的一面镜子。“有比较才有鉴别。”孩子们运用比较的方法,就如同提供了一面镜子,帮助自己更清楚、更全面地聚焦自我的鲜明特点,向他人展示一个更真实的“我”。





  一、与他人眼中的“我”相比较──走近“我”





  有很多时候,“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三年级孩子要清楚准确地抓住自己的特点,需要有一双“慧眼”的帮助。否则,孩子要把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一个“难”字了得。应该说,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身边人──同学、伙伴、长辈、老师最了解和熟悉其性格、爱好,甚至熟知其优点和缺点,是帮助孩子了解和看清自己特点的“慧眼”。孩子们收集罗列好自己的特点,然后与他人眼中的“我”相比较。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更清楚、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特点,使自己的个性特点更鲜明。





  习作前,孩子们根据习作教学的安排,向最熟悉自己的身边人了解收集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一份比较齐全的资料。资料包括“(  )眼中的我是一个(  )的人。”和“从哪些事看出来?或者从哪件事看出来?”两部分。其实,孩子整理上述资料就如同面对镜子,把心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相比较,使自己的特点丰满起来,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把掌握自己特点的触角深入到生活往事之中,为自身特点的鲜活表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沃土,为牧养孩子习作的能力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二、与情况相仿的“他”相比较──凸显“我”





  事实上,在与他人眼中的“我”相比较后,孩子们了解和掌握自己的特点往往比较全面和宽泛。换句话说,经过第一阶段后,孩子形成对自己特点的掌握是共性的是代表“类别”的,而非个性的代表“个别”的。诚然,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是唯一的、不同的。然而,三年级孩子要向他人展示与众不同真实的“我”,实非易事。这需要教师为孩子提供支撑和帮助,应该说引领孩子们与情况相仿的“他”相比较,有利于他们在共性中找到自己的个性,在“类别”中明晰自己的“个别”,使自己的特点变得明显而唯一。





  毋庸讳言,孩子们年龄、身体、个性、兴趣与爱好相仿,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相似,倘若没有经意的比较,三年级孩子展示自己特点极易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多有共性难见个性,更别说从“类别”中提炼出“个别”。在习作过程中,孩子们只有与情况相仿的“他”深入、细致地比较,唯一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才会了然于心,才能跃然纸上。同样是“撒娇”,有的爱哭,有的爱闹,有的爱说,有的似膏药紧贴长辈;同样是哭,有的关起房门偷偷哭,有的边哭边闹,有的哭哭停停;同样是闹,有的得理不饶人很固执,有的小闹不止,有的爱好无理取闹……不管哪种性格什么特点,都是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事情表现出来的。退一步说,即使孩子们有大致相同的特点,也不可能通过同一件事表现出来。简单的说,在同一件事中,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和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三、与面面俱到的“我”相比较──聚焦“我”





  古语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孩子们在写自己的文章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们写自己时所有特点面面俱到,往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很难写具体自己鲜明的特点。俗话说,舍得舍得,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教师引导孩子抓住最大的特点或者最能表现自己的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把一些看似有用的特点弃之不用,集中笔墨大写特写聚焦“我”。





  班中有个女孩很优秀,不仅有很多特长爱好,学习习惯和成绩特别好,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骄傲,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习作动笔前,该女孩整理了不少资料,因为优点太多“繁花渐欲迷人眼”,所以不知从何处下手而迟迟难以入笔。在我们的引导下──哪个特点或哪些特点最有个性,她以《如果改掉这个习惯该多好》为题表现自己做事依赖性强、缺少主见的特点,她重点写了“几乎每天早上穿衣都去征求妈妈的意见”这件事,文从字顺,感情真挚。文末,女孩写道:我也知道,都三年级了,每天早上还要问妈妈穿什么,真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早晨一起床,就不由自主地往妈妈房间里跑,妈妈都笑称我是闹钟了。唉,如果改掉这个习惯该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四、与初步写成的“我”相比较──放大“我”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孩子写好习作后,引导孩子做到“三改”:其一,习作初稿完成后,自己反复多读几遍,一方面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更重要的是看看“我”的特点有否放大是否鲜明;其二,教师请其他孩子在课堂上朗读习作,邀请全班学生猜测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并说说理由,然后还可以提提修改建议;其三,在同学的帮助下,孩子们又一次有的放矢、有重点地修改习作。说句实在话,在相互评议、多次修改的过程,孩子们扬长补短,放大“我”的特点,向别人展示一个更真实、更鲜明的“我”。





  实事求是说,习作对大部分孩子来说,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细究其因,教师难推其责──没能有效地开展习作指导。其实,在孩子写自己的习作指导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就像为他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有利于他们看清楚且掌握自己最鲜明的特点;就像为他们提供拐杖般的支撑,有助于他们向自由倾吐的习作道路行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4: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