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6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阅读答案及课后题答案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8:1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后回答问题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苦涩童年的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又叫数来宝)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溶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8:14:43 | 只看该作者
1.第2段“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填空飘满愁絮……”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表达了作者“为母亲失去记忆而悲伤”的心情。2.文中引用童谣有什么作用? 答:具体再现童谣的启蒙作用,点明母爱主题。3.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答: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她动听的歌声 ,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 她的歌声如和风般轻柔,如小溪般流畅,十分悦耳动听。 4.我还能照样子写几句话呢: 答:盛夏,池里的荷花竞相开放,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如热情奔放的女郎,美丽极了。5.文题为什么用“月光启蒙”?(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月光往往能营造美好境界与全文的情景吻合;(3)月光朦胧,给人想象的空间,激发人们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21.(2分)甲:安详     乙:慈祥      22.(6分)讲故事   唱童谣  2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2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25.(3分)D(3分)  A(1分)  26.(8分)观点(1分)  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 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2)呼应开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8:15:12 | 只看该作者
《月光启蒙》这篇短文中"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这句话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8:15:22 | 只看该作者
人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生活一种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就是指我们的吃穿住用行,而精神生活包含了太多内容,包括娱乐,旅游,读书看报,看电视都算是精神生活的范畴,这句话中清贫的日子是指物质上的匮乏,精神生活的丰富是主人公主观上的一种满足,也就是主人公想要表达虽然现在生活的很困难,但是却满怀希望的期待着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8:16:38 | 只看该作者
习题2

(1)“长歌谣”的“长”有“产生”的意思。

(2)“芳香”指花香,很香。母亲那甜甜的嗓音,令人舒心而陶醉,犹如花香使人迷醉一样。

习题3

用“月光启蒙”做课题的原因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月光”往往给人以美好的意境,与全文的意境相吻合。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5-5-6 19:17
游客
  发表于 2015-5-6 19:17
游客
  发表于 2015-5-6 1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5-5-6 19:18:00

点评

游客
用“月光启蒙”做课题的原因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月光”往往给人以美好的   发表于 2015-5-6 19:34
游客
用“月光启蒙”做课题的原因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月光”往往给人以美好的   发表于 2015-5-6 19:34
游客
用“月光启蒙”做课题的原因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月光”往往给人以美好的   发表于 2015-5-6 19:34
游客
用“月光启蒙”做课题的原因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月光”往往给人以美好的   发表于 2015-5-6 19:34
游客
用“月光启蒙”做课题的原因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月光”往往给人以美好的   发表于 2015-5-6 19:34
回复

使用道具

7#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5-5-6 19:18:03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1 13: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