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课《圮上敬履》(第二课时)
肖家乡第一中学 命题人:刘丽 审题人:陈玉波
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张良已为老父“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为什么没有立刻将《太公兵法》送给张良?
2.老人对张良的种种要求是否过分?他真实的意图是什么?
3.“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当如是”是指什么?表现了张良怎样的品质?
4.老父两次刁难张良,以迟到为由不予理睬,为什么?
5.你认为圮上老人选择赠书对象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6.作者借老父考验张良一事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7.认为文中的老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8.良是一个怎样的人?
9.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你认为张良能如此与他青年时代的经历有何关系/
10.文中关于张良的语言描写极少,主要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什么?
11.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张良的这段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12.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有着和张良类似的人生经历,最后终获成功,请举例说明。(至少3人)
第十五课《圮上敬履》(第二课时)答案
1.“取履”和“长跪履之”确实表现出张良的隐忍和敬老,可是《太公兵法》是要传给真正能成大业之人。成大业之人不仅要忍常人所不能忍,更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最起码的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与老人期而后,是绝对不允许的。老者后来的几次三番的离开,一方面是继续考验张良的隐忍程度有多大,另一方面也是用行动来培养张良持之以恒、虚心求教、勤奋刻苦的精神,足见这位老者真是循循善诱、用心良苦啊!
2.从文中“直堕其履圯下”“命良取履”“履我”等词语看,老人有些过分,可是老人是用这种方法来磨练张良隐忍的性格,这样他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3“当如是”是指张良做到了与长者订约,要先于长者到达指定地点。这表明张良知错就改,坚持不懈。
4.表面是为难张良,有点过分,可实际上是进一步考验张良,看他是不是具备成才的决心和勇气,磨练他隐忍的性格。
5. 《太公兵法》得自谦恭,并且首先在“强忍”。“忍”是老人选择赠书对象的必备条件。
6. 真正的人才,是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遵守承诺,守信重约,精通所学的技艺的人。
7. 老父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教导有方,能点石成金的人。
8. 张良是一个隐忍有度、尊敬老者、坚持不懈、求知欲强、知错就改的人。
9.正是由于青年时代的虚心求教,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才能厚积薄发,成就一番事业。
10.动作和心理描写。由惊、疑、怨、忍,表现人物的坚定与执着。
11.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张良的优秀品质,做事要懂得忍让,对老人要有恭敬之心,不可盲目、急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要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12. ①韩信曾忍受胯下之辱,后来终登帅位;②司马迁曾身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后来终于完成《史记》,青史留名。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打败吴国,成为一方霸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