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春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课练堂堂清训练习题库答案一课一练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00:35:1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课《圮上敬履》(第一课时)

肖家乡第一中学      命题人:刘丽   审题人:陈玉波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 圮上(    )    ⑵ 敬履(    )    ⑶ 下邳(    )   ⑷ 衣褐(    )   
⑸ 孺子(    )    ⑹ 堕落(    )    ⑺ 愕然(    )   ⑻ 有顷(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 圮上敬履(                )      ⑵ 衣褐至良所(             )
  ⑶ 直堕其履(                )      ⑷ 孺子可教矣(             )
  ⑸ 良业为取履(              )      ⑹ 因长跪履之(             )
  ⑺ 父去里所复还(            )      ⑻ 后五日平明(             )
  ⑼ 良因怪之(                )      ⑽ 与老人期(               )
⑾ 有顷父亦来(              )      ⑿ 出一编书(               )
⒀ 后十年兴(                )      ⒁ 旦日视其书(             )
3.文学常识填空
      《圮上敬履》选自             , 作者是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         、           ,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前),共3000多年的历史。共     篇,包括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4.翻译下列句子。
(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2)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3)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

5.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个故事,并说一说两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7.老父采用了哪些办法来考验张良?


8. 见老父扔鞋,张良最初的想法是什么?后来他为什么改变了?


9. 老者故意丢鞋,叫张良给他捡鞋,为何又要张良给他穿鞋,并且他又“以足受”?


第十五课《圮上敬履》(第一课时)答案
一、1.(1)yí   (2)lǔ (3)pī(4)yì(5)rú(6)duò(7)è(8)qǐng
2.(1)桥。(2)穿粗布短衣。(3)故意。(4)小孩子。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客气的称呼。(5)既然,已经。(6)直身而跪。(7)大约一里。所,用在数量词后,表示大概的数目。(8)天刚亮。(9)认为他奇特。(10)约会。(11)不久。(12)古代以竹简为书,用皮条穿连成为一遍。一编,即一册或一卷书。(13)兴起,指有作为。(14)第二天。
3.《史记•留侯世家》 司马迁  史学家  文学家  130   十二  三十  七十  十  八
4. 略。
5. 圮上敬履
二、
6.取履,赠书。取履是赠书的必要条件,赠书是取履的必然结果。
7.故意把鞋掉到桥下,让张良捡起来;让张良给他穿鞋;和张良约会,因为张良后到而几次三番愤怒得离去。
8.(1)良愕然,欲殴之;(2)为其老。
9.进一步考验张良的忍耐力,看他是否是一个可造之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00:35:1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课《圮上敬履》(第二课时)

肖家乡第一中学      命题人:刘丽   审题人:陈玉波
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张良已为老父“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为什么没有立刻将《太公兵法》送给张良?


2.老人对张良的种种要求是否过分?他真实的意图是什么?


3.“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当如是”是指什么?表现了张良怎样的品质?


4.老父两次刁难张良,以迟到为由不予理睬,为什么?

  
5.你认为圮上老人选择赠书对象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6.作者借老父考验张良一事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7.认为文中的老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8.良是一个怎样的人?


9.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你认为张良能如此与他青年时代的经历有何关系/


10.文中关于张良的语言描写极少,主要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什么?


11.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张良的这段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12.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有着和张良类似的人生经历,最后终获成功,请举例说明。(至少3人)
  
  


第十五课《圮上敬履》(第二课时)答案
1.“取履”和“长跪履之”确实表现出张良的隐忍和敬老,可是《太公兵法》是要传给真正能成大业之人。成大业之人不仅要忍常人所不能忍,更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最起码的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与老人期而后,是绝对不允许的。老者后来的几次三番的离开,一方面是继续考验张良的隐忍程度有多大,另一方面也是用行动来培养张良持之以恒、虚心求教、勤奋刻苦的精神,足见这位老者真是循循善诱、用心良苦啊!
2.从文中“直堕其履圯下”“命良取履”“履我”等词语看,老人有些过分,可是老人是用这种方法来磨练张良隐忍的性格,这样他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3“当如是”是指张良做到了与长者订约,要先于长者到达指定地点。这表明张良知错就改,坚持不懈。
4.表面是为难张良,有点过分,可实际上是进一步考验张良,看他是不是具备成才的决心和勇气,磨练他隐忍的性格。
5. 《太公兵法》得自谦恭,并且首先在“强忍”。“忍”是老人选择赠书对象的必备条件。
6. 真正的人才,是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遵守承诺,守信重约,精通所学的技艺的人。
7. 老父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教导有方,能点石成金的人。
8. 张良是一个隐忍有度、尊敬老者、坚持不懈、求知欲强、知错就改的人。
9.正是由于青年时代的虚心求教,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才能厚积薄发,成就一番事业。
10.动作和心理描写。由惊、疑、怨、忍,表现人物的坚定与执着。
11.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张良的优秀品质,做事要懂得忍让,对老人要有恭敬之心,不可盲目、急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要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12. ①韩信曾忍受胯下之辱,后来终登帅位;②司马迁曾身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后来终于完成《史记》,青史留名。③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打败吴国,成为一方霸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00:35:2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与朱元思书》

肖家乡第一中学      命题人:刘丽   审题人:陈玉波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          》。本文为作者写给        讲述行旅所见的信。作者     ,字        ,         (朝代)文学家。
(2)从题目上看,本文体裁是           ;从句式上看是          ;从内容上看,更是一篇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⑴水皆缥碧                       ⑵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⑷风烟俱净  
⑸天山共色                       ⑹奇山异水  
⑺急湍甚箭                       ⑻嘤嘤成韵  
⑼蝉则千转不穷                   ⑽鸢飞戾天者  
⑾窥谷忘反                       ⑿经纶事务者
3、根据原文语句填空。
(1)总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子是:
(2)交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
(3)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
(4)描写富春江沿岸全貌的句子是:
(5)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二、课内重点探究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4. 《与朱元思书》一文对富春江景物特点概括描写的语句是哪几句?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富春江水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其写法之妙。
6.作者写夹岸风光时抓住了哪些有江南特点的景物来写?
7、文中从哪几种感官描写了山景?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8、《与朱元思书》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与朱元思书》答案
一、1.(1)艺文类聚  朱元思  吴均  叔庠  南朝梁 (2) 书信  骈文  山水游记
2.(1)青白色  (2)好像飞奔的马  (3) 意思是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4)散尽   (5) 相同   (6) 不同  (7) 激流的水  (8) 和谐的声音  (9) 指蝉的叫声  尽   (10) 至   (11)看  “反”通返,返回    (12) 筹划
3.(1)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3)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4)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5)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4.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②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①水清澈、湍急。②写水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流湍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更能突出水的特点。
6. 山峰高耸,树林茂密,百鸟争鸣。
7. 听觉和视觉。这样写形象生动,使人感受深刻,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8. ①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也流露出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③同时也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9. ①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到此以后,心会变得平静下来。②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不追求功名利禄,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00:35:2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三峡》
新源镇中学    命题人:王凤梅  审题人:陈继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3.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 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第十六课《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三峡》答案:
1.2.3略
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00:35:3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课《马说》(第一课时)
新源镇中学   命题人: 王凤梅  审题人:陈继生
一、填空
1、《马说》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河北昌黎人,唐代著名的___________,其散文气势雄健有力,语言精练。是________之首,___________的倡导者。有“_____________”的美誉,代表作品《__________》。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主要结论或主旨句)
②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⑧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        )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⑥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⑦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⑧策之不以其道(    )(      )
⑨执策而临之曰(       )(       )    ⑩是马也(     )
4、第一段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说明了什么?


第十七课《马说》(第一课时)答案
1.略
2. (1)其真不知马也(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最悲惨的遭遇的句子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7)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略
4. 正面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 反面写世无伯乐的危害性; 是为世上无人识马的慨叹。
5. 说明食马者的无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00:35:3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课《马说》(第二课时)
新源镇中学   命题人: 王凤梅  审题人:陈继生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及含义。

2、《马说》一文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5、“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7、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可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8、文章结尾处为什么直接引用食马者所说的“天下无马”这句话?

9、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10、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

1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1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第十七课《马说》(第二课时)答案
1.①食马者  食通饲,喂养。②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显现。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④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示疑问语气。
2.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 ①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4. 托物寓意。
5. ①千里马比喻人才;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③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6. ①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7. 同意。因为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被埋没。同理,没有伯乐式的人,即使有人才,也不能被发现任用,只会被压抑而弃之不用。或者同意与否,说明理由。
8. 其目的在于表现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9.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10.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命运。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人才因“饥饿”而无法展现才能的无可奈何的痛苦。
11.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
12.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3.无才难做千里马,有志可成万里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00:35:3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课 《狼》(第一课时)
新源镇中学     命题人:孙影 审题人:陈继生
一、        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填空。
《狼》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人。“聊斋”是他的(        )名称,“志”是(           )的意思,“异”是指(           )的故事。文章通过(        )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的(           ),表达了人们的(                    )。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1)缀行甚远(          )               (2)屠大窘(         )
(3)眈眈相向(          )               (4)目似暝(         )
(5)止露尻尾(          )               (6)乃悟前狼假寐(        )
(7)狼亦黠矣(          )               (8)而顷刻两毙(          )
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止有剩骨(          )                (2 ) 缀行甚远(          )  
(3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4)屠大窘(         )
(5)恐前后受其敌(            )         (6)场主积薪其中(          )
(7)弛担持刀(               )          (8)其一犬坐于前(          )
(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10)乃悟前狼假寐(          )
(11)狼亦黠矣(          )              (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4、请你写出几个与狼有关的成语。(至少3个)

二、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三、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十八课 《狼》(第一课时)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柳泉  清  书屋  记述  奇异  谈狐说鬼  批判 愿望
2.        略
3.        (1)同“只”  (2)紧跟   (3)追赶  (4)困窘急迫  (5)胁迫、攻击
(6)柴    (7)放下    (8)像狗一样    (9)钻洞  (10)睡觉   (11)狡猾
(12)作假、欺骗
4、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二D
三、课文整体感知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心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8: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