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3-11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学期我校改革了备课形式,要求任教2年以上的语文、数学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实际,在课本上写出教学思路,把“备课”反映在课本上,不需写教案。一、二年级的教师可在教案书上进行“删”、“改”、“增”。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创新教法,提高效益。语文科每教完一课写一份教学反思,数学科每教完一章节写一份教学反思,每月上交一次,期中,并每月小结一次,肯定优点,指出努力的方向。期末检查教师的课本和教案书。
目前,我们共收到近400篇“教学反思”,期末将进行一次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把好的教学反思印发到各个科组进行学习推广,并出版一期《教学反思集》。在本学期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学随笔评比中,我校有2篇获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3篇获三等奖。
(四)加强对科组工作的督导和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学校领导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提高,对各科组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监控,经常与教师一起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发展。教导主任积极参与每个科组的每一节研究课的听课、评课,并给予指导,最后根据评课的结果给予“优”、“良”、“合格”的评价。
(五)为教师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
1、期中各科组组织一次教师教研经验交流会,总结上半学期科组开展教研活动的情况,教师间交流教研心得,科组教研解决了哪些教学中的问题,并对下半学期科组教研活动提出建议,完善措施。
2、期末学校组织一次科组校本教研展示汇报会,促进不同科组的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今天的交流汇报会的“前身”就是我们的科组教研展示汇报会,现已提升为区级的档次,还有专家、领导身临指导,一定会让我们有更大的进步。
3、鼓励支持教师把积累的经验写成论文或学术报告。
三、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进步
1、通过同伴互助,转变了教师观念。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提出教师上研究课不能孤军作战,科组成员必须全员参与,加强同伴互助。如:中年级语文科组准备上作文研究课——“编童话故事”。在上课前,科组长组织科组成员集体备课,一起想办法,出点子,设计教学方案,从一开始的备课环节就要求全员参与,通过科组教师的互相支持、帮助,执教研究课的刘结欢老师带着科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去实践科组的课题。教师压力小了,“上阵”也轻松了。在评课过程中,改变了过去评教师优缺点的做法,改为评“在研究课中实践教学设计的效果如何”,改“评人”为“评问题、评方法”。评这节课哪些方法运用恰当,提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措施方法。备课、评课的方法改变,使教师观念也随之转变了,大家乐于上研究课,也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教研活动结束后,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听课、评课的老师,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通过两课两反思,提升了教师的能力。
我们要求每位科组成员围绕本科组的课题,设计一节课,上一节,经过实践后,写一份首次教学反思,总结优点,发现不足,改进措施,再上第二次实践课,进行反思,教师们通过“两课两反思”,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如:聂秀美老师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在第一次上研究课时,由于过于强调多媒体的演示,而忽略了本科组的研究课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经过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师的帮助,再上第二次的实践课,结果学生喜欢,教师满意。聂老师课后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科组给了我第二次上课的机会,真的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
3、通过创新实践,提高了教研的效益。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各科组的问题,群策群力,出谋划策,想出了许多新的尝试,设计了一份份符合新课标理念又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案,效果较好,大大地提高了教研的效益。数学应用题是高年级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是,学生总觉得乏味,兴趣不大,因此,高年级数学科组选择了“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作为研究课题,周振大老师创造性地把生活中的买米情境带到了课堂,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在练习巩固的环节,周老师运用表演的方式,引出数学习题并让学生在情境中解答,效果显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