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刷子李》读后感及学生仿写作文100字200字300字400字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09:21:36 | 只看该作者
  《刷子李》读后感

                           陈墨

今天,我们学习了《刷子李》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

《刷子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刷的房子十分没,而且他干活时必穿一身黑衣服,干完活,身上绝没白点!有一年,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刷子李带他去干活,身上绝没白点!有一年,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刷子李带他去干活。徒弟趁师傅刷完一面墙休息的时候,仔细搜索他全身,竟然没发现白点。直到最后,他看到了一个白点,仔细一看,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洞,里面的白裤露了出来。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肯努力、刻苦地学习,就会得到回报,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以前学英语的情景:那时我第一次接触英语,“英语”对我来很陌生,所以,我除了二十六个字母外什么都不会,第一次英语考试,结果可想而知。从那次后,我发奋学习英语,每天坚持听磁带、背单词,成绩终于上去了,现在,我的英语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肯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09:21:44 | 只看该作者
读《刷子李》有感

                           邹紫阳

读了《刷子李》这篇课文,我不禁为刷子李那高超的技艺感叹!

课文主要讲了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第一次看见师傅为别人刷墙的情境。写出了刷子李刷的墙高超的技艺。还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性格,让曹小三十分敬佩。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想刷子李刷墙能刷得这么美,肯定吃过不少酷,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可是我呢,虽然有自己的梦乡,却总不努力,不懂得坚持。每次在闲暇时,总是在看电视,总要在妈妈提醒下才去看书。每次写作业都要在妈妈的催促下,才能尽快完成。爸爸妈妈每天都要我端正学习态度。我呢?刚说完的话,一下子又忘记了。

我决定一定要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09:21:53 | 只看该作者
     读《刷子李》有感

                           黄嘉亮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刷子李》。我们学完后知道了刷子李刷浆的技艺是多么高超,那么惊人,刷的墙壁如升天般那美,这种高超的技艺不知道练了多久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专干粉刷那行的“刷子李”先生,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刷完一间屋子,墙壁白的透亮,白得清爽,但他衣服上没有一个白点,同行的都半信半疑,他的徒弟曹小三经过观察也没有发现假,证实了刷子李有这种技艺。我学完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要仔仔细细去做,这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十全十美。课文中的刷子李就是如此,他的技艺不是一夜之间练成的,是通过十几年的汗水练成的技艺。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妈妈叫我抹一扇玻璃。我来回抹,就是玻璃上还有毛,之后妈妈教了教我应该抹一下再洗一次,这样玻璃上才不会留下毛的痕迹,经过我多次抹玻璃的经验,妈妈每次都让我抹,抹的十分干净。

所以,每做一件事哦度要认真的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09:22:02 | 只看该作者
      读《刷子李》有感

                                 王婧

读了《刷子李》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课文只要讲了,刷子李的徒弟跟刷子李去刷房子,可在刷完房子之前,曹小三发现师傅的裤子有一个小白点,原以为师傅要露馅的曹县三仔仔细细地看了一边,是师傅烟烧到的,在这一天里曹小三学到知识很多。

何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你是一位爱画画的同学,那里多练习几年,保证你画的画是生龙活虎啊!

我也是个画画迷,专画动漫的,可是,画着画着就长大了,发现自己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现在11岁了,我已经学习了4年的动漫人物怎么画了,最近我在挑战用电脑画画,所以要加油。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已经要多学一些知识,只要付出努力,我就不信不会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09: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8 20: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