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简单单顺学巧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备课谈

林锐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意态度、思想境界的发展,着眼点应该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论语·述而》说:“好谋而成者也。”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因此,备课时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力求简单化;确定简约的教学目标,采用简洁的教学方法,设计简化的作业,目的在于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应力求顺学而导:让学生充分自学、质疑问难,引导学生选择三维目标结合点──内容精彩处、语言运用经典处、学生学习困难处,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在课堂上构建一个浓郁的情感场。学生在其间感受着情感力量,在实践体验中学语言、用语言,自然、真实、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喜爱语文,感受生命的意义。这样,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肝胆相照,互涵共振,相得益彰。



  《自然之道》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课文,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事与愿违,这就是自然之道。



未有曲调先有情



  文质兼美、扣人心弦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先介绍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以及太平洋绿色离巢进入大海的一些常识,看似简单却为故事的发生做好了铺垫,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游客们来到岛上看到紧张的一幕是故事发生的起因。刚从龟巢钻出来的小海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显得那么弱小、无助,也似乎丝毫不知道灾难已经降临。“突然飞来”的嘲鸫让小海龟的生命危在旦夕。紧张的一幕牵动着“我和同伴们”及“向导”的心,因为两者对太平洋绿龟习性的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做法与感情的不同。“我和同伴们”因好心而焦急,而向导却若无其事。由于不了解“自然之道”,双方产生了剧烈的冲突,这是情感场的第一次震荡。



  情感的线索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跌宕。侦察幼龟的错误信息让龟群遭受了灭顶之灾,纵然补救也是于事无补,“我和同伴们”的情感发展为震惊、后悔、自责等,而向导也由于自己的过错感到难过、悲叹。小海龟用生命的代价带给人们惨痛的教训,带给人们对“自然之道”的深刻启发。



  最初,我选择第五自然段中“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句话,预设学生能抓住“愚不可及、蠢事”两个词联系上下文发问、解答,最后揭示“自然之道”。结果事与愿违,学生一直在复述故事上打转,原本生动的故事只剩下生搬硬套的道理,并没有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人文性和工具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标签。



  生硬地谈“自然之道”的启示显得深奥晦涩,第二次备课时我认识到:要努力地构建浓郁的情感场,激发学生情感,只有走进文本去体验,才能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文本的内涵得到了深入挖掘,人文性的深度和厚度就“得来全不费功夫”了。于是,我定下了情感的主旋律,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四、七、八自然段,品词析句,细细体味。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设计了多层次的朗读,采用赛读的方法,通过比较感受到游客抢救幼龟的焦急心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焦急心理的产生原因,再读游客的话,体验游客违背自然之道的缘由;采用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若无其事”,联系生活,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练读向导的话,重点理解向导为什么这么说,体验向导这样做的内心想法;当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相互碰撞时,采用引读的方法,读后谈感受,情到深处自然浓,学生抓住情节矛盾处发问,通过探究明白“了解自然之道是多么重要”的深刻道理。第七、八自然段的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向导的话,抓住“我们”、“根本”、“伤害”等关键词语品读向导的悲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理解向导对谁悲叹,悲叹什么,进一步感悟到向导的悲叹中饱含着后悔、抱怨、自责等复杂心理。由此过渡到体悟游客的复杂心情,采取自由读、评点朗读精彩之处、对比读体验等方式,发现人物动作、语言的优美之处,学生声情并茂,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之情在学生的朗朗书声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对话的过程。对话展开得成功与否,取决于对话内容的选择。如果说文本就像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当我们进入神秘莫测的海岛,没有向导的指引,容易迷失方向,有价值的问题就像一盏夜航灯,让我们闲庭信步,不断发现美丽的风景。值得探究的问题可以贯穿全课,一气呵成,必然会生成许多精彩。《自然之道》,篇幅不长,但内涵深刻,四年级的学生如何面对挑战,透彻地理解和感悟?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给学生大胆质疑的机会。备课时,我设想有的学生可能会对海龟离巢入海的生活习性很感兴趣,有的也许对向导的矛盾行为和想法产生疑义,有的可能想对海龟与海鸟的生死搏斗探个究竟,还有的对自然之道的含义还会有不同看法,等等。可是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问题的解答必须有所取舍。这就需要教师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为此,我设计了“了解学情,顺学而导”的环节:先让学生默读全文,边想边做上记号。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倾听学生问题的同时,及时记下有价值的问题,简单问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文本解决,或者将众多小问题归纳为有探究性意义的大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紧扣“自然之道”这一中心问题。



  备课时,教师还应挖掘教材,预设研读的着力处,即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兴趣点和触发点。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抓住向导最矛盾的细节,即向导的情感和行为的不统一造成悲剧的发生,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向导明明知道后果,还要抱起幼龟走向大海。通过各自观点的阐述和激烈的辩论,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展现了学生文本体验的丰富性。



  探究性问题提出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梳理得到的,还可以是学生在读书中生成的;出现的时机也在相宜的时候,或在整体感知时,或在读书感悟间,或在掩卷沉思中,不一而足。只要“石”使用得恰当,激起的“千层浪”就会达到异彩纷呈的效果。



浓妆淡抹总相宜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利器。学习方法的习得有多种途径,如自悟、他授、合作、生成等。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学法,哪怕是一课一得,也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自然之道》一课的教学,在指导学法上我也颇费脑筋。中年级学生不同于低、高年级,他们有一定自主识字的能力,但还需要教师指导字音、字形容易混淆的生字学习,从而巩固学习效果。为遵循学习的“自然之道”,我设计安排了复习巩固环节,针对学生“啄”字少了一点的错误提问:“怎么记不容易出错?”学生“把那一点想象成啄木鸟捉的虫子”,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记忆方法,简单巧妙地巩固了生字。



  文本感悟的深浅决定了问题价值的高低。质疑问难环节,教师应注意倾听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提有价值的问题的方法,如抓住关键词提问、针对题目提问、联系上下文提问,等等。阅读释疑环节,肯定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品读析句、体验情感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读悟交流环节,引导学生潜心涵泳,捕捉字里行间的信息,熟读精思、大胆表达。升华延伸环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跳出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的自然之道;一起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开展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每节课点滴方法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培养就能实现“万事功到自然成”的最高境界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遵循教与学的“自然之道”,简简单单,顺学巧导,语文这一湾清泉才能不断向着“真实、扎实、朴实”的境界生生不息地流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0: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