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ao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

[复制链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59页例4
  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当导游的过程中利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利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猜猜他是谁?
  生1:我猜是蜘蛛侠。
  生2:我猜是皮卡丘。
  生3:我猜是波拉希兽。
  师:都不是。我们来一起看看他是谁。
  (课件演示:头戴巫师帽,身穿巫师袍,手持魔杖的精灵老头出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动物魔法学校的校长。”)
  师:动物魔法学校的小动物们要去旅游,听说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们可能干了,想请大家做导游,解决旅行中的数学问题,你们乐意吗?
  生:乐意!
  (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颁发导游证,运用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4项评价,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努力提高各项能力。
  师:动物魔法学校校长给每个小朋友留下了一件神秘礼物,大家打开桌上的信封看一看。(信封中装着导游证,背后贴着一张评价表,如图:学生拆信封。
  师:请把导游证戴上。看看它的背面,我们比一比,看谁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那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五星导游”,课后魔法学校的校长还要送给他一颗魔法星呢。
  师:各位小导游,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喽!
  一、学习新知识
  (一)教学尝试题
  1.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情景1:小动物们组成两个旅游团——乐乐团和哈哈团。乐乐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3行,每行8个”;哈哈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9排,每排4个”。旁边还有一辆汽车说“每辆车只能坐6个。”)
  师: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乐乐团的小动物排成3行,每行有8个。哈哈团的排成9排,每排有4个。
  生2:我还发现每辆车只能坐6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乐乐团有多少个游客?算式是3×8=24个。
  生2:乐乐团和哈哈团一共有多少人?3×8=24,9×4=36,36+24=60个。
  生3:哈哈团和乐乐团一共需要多少辆车?用60÷6=10辆,他们一共要10辆车。
  师:小导游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下课后我们还可以接着提。因为马上就有出发了,所以现在我们重点要解决车的问题。
  (师出示尝试题:乐乐团的游客排成了3行,每行有8个。可是每辆车只能坐6个,他们需要几辆车呢?)
  2.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吗?请你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如果没想好,可以自己先想一项,再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尝试,教师巡视,请两个学生板演:①3×8=24(个)24÷6=4(辆)
  ②3×8÷6=4(辆))
  师: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好,请你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做法)
  师:我们先请到黑板上做的导游先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生1:(分步式)我先算乐乐团一共有多少人,3是有3排,8是每排有8个,24是一共有24个游客。再用24个游客除以每辆车只能坐6个,等于4,需要4辆车。
  生2:我列的是综合式。也是先算一共有多少个游客,有24个,再算要几辆车。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我们是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游客,再算需要几辆车。
  (板出小标题)
  师:这道综合式谁能来说说怎么算呢?
  生1:先算3×8=24,再用24÷6=4。
  师:为了让大家把他的算法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这样写。除以6还没算,照写下来。(板书:3×8÷6)
  =24÷6
  =4(辆)
  像这样有乘法又有除法的式子,我们该怎样算呢?
  生1: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生2:我不同意生1的说法,有乘法又有除法的时候应该是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3:我对生2说的有意见,那如果有小括号呢,就应该先算小括号,不是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2:我现在说的是没有括号的时候。
  师:你谁能把他们的说法总结一下呢?
  生4:有乘法又有除法的时候,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没有小括号就谁在前面先算谁。
  师:说的真好,表扬他。同桌一人选一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42÷7×34×9÷6)
  同桌互相说。
  (二)自学课本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9页,今天我们学习的是59页的例4。请大家先看图,想想图的意思再填一填。
  (学生自学)
  师:谁能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投影展示学生课本)
  生1:先算6×4=24,再用24÷3=8。
  师:你能给我们说得更详细点吗?比如说6是什么?4是什么?算出来又是什么?
  生1:我想请生2帮我说。
  生2:6就是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人,24就是一共有24人。然后这24人去做碰碰车,每3人做一辆,24÷3=8,要8辆。
  生3:我能比生2说得更好,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6×4=24(人),再算要多少辆车,24÷3=8(辆)。
  师:你们认为他们说得怎么样?夸夸他们。我们看书的时候不但要知道文字信息,还要注意图里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
  (三)巩固
  师:中午到了,有些游客肚子饿了,他们来到了麦当劳森林餐厅。
  (课件演示:一群游客来到麦当劳森林餐厅,其中有一个游客说:“我们每排有6个,排了3排。”麦当来森林餐厅的老板说:“欢迎光临,可是我们已经有48位客人在用餐,只剩两张桌子了。”)
  师:只有两张桌子了,导游们怎么办呢?
  生:那就看看一张桌子要坐多少人。
  师:每张桌子要坐多少人呢?请你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写完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请生板演。)
  生1板:3×6=18(个)48÷6=8(个)
  生2板:3×6=18(个)18÷2=9(个)
  师:请这两个导游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3就是有3排,6是每排有6个,18是一共有18个游客。48是已经有48个在用餐,6……,不知道。
  师:那好,你先坐下在想想。我们再请第二个导游说说。
  生2: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3×6=18(个),再算每桌坐多少个,18÷2=9(个)。
  师: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呢?
  生:同意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3:因为48个是已经来的,不是和后面的18个一起的。
  生4:我们要求的是18个坐两张桌子,每张桌子坐多少个,和原来有的48个没有关系。
  师:你们同意吗?现在你明白了吗?(对生1说)
  生1:明白了。
  师:我们解决问题时要仔细想一想,哪些数学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没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就不用它。
  二、拓展
  师:有些游客去吃午饭,还有些游客累了,想休息休息。
  (课件演示:有6行游客,每行有6个,旁边有10个帐篷。动物魔法学校的校长说:“各位导游们,请给他们安排安排吧。”)
  (学生每人一张“有6行游客,每行有6个,有10个帐篷”的图。”)
  师:请导游们自己安排安排,也可以和别的导游商量商量。
  (学生解决问题)
  师:哪位小导游先说说你是怎么安排的?
  生1:我是这样安排的,前面9个帐篷每个住4个游客,最后一个空着。
  师:这间空着你打算干什么呀?
  生1:我想用来放行李。
  师:这个导游可真不赖,安排得挺合理的。你们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生2:我前面9间房和生1的一样,最后一间我留给校长住。
  师:你考虑的可真周到。
  生3:我前面4个帐篷每个住3人,后面6个帐篷每个住4人。
  师:你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3: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的时候,我看见饭店里有2人间、3人间也有4人间。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4:我只用3个帐篷就行了,每个帐篷住12个。
  生5:我不同意生3的办法。12个住一间人太多了,不舒服。
  生6:我们去旅游的时候都没有12个住一间的,这样会很吵,旅游的人心情也会不好的。
  师:哦,我们导游不仅要让游客玩得高兴,还要让游客住得舒适。我想各位导游肯定还有很好的安排办法,下课以后我们再继续说,好吗?
  三、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有乘法又有除法时,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2:我又学会了很多知识,数学很有用。
  生3: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数学无处不在。
  师:小朋友们真是棒极了。下课后把导游证后面的评价表填好,评出我们今天的五星导游,魔法学校的校长又送给他们魔法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堂实录:
  (课前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已出示课本2-3页“解决问题”的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刚才上课前,大家都在观察和议论这幅图,你能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1: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玩得很开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生3: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我要去买面包”。
  生4:看木偶戏的小朋友中有几个想去丢沙包,走开了。而另一部分小朋友又加入进来看木偶戏了。
  生5: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
  ……
  2、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木偶戏的情况吧。
  (课件出示“木偶戏”主题图)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解决看戏问题。
  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和同桌交流一下。(师边说边点击出示对话诓“原来有22人在看戏”;“我们去丢沙包吧”;“我们也来看戏了”。)
  (学生交流。)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生:我能解决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戏了。
  师:(边点击对话诓边说):你跟小精灵明明的问题一样“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做在本子上。
  (学生尝试解题)
  师:谁来说说“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生:现在看戏的有29人。
  师:有不同答案吗?(生:没有。)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是22-6+13=29(人),因为原来有22人,走掉6人要去掉,又来了13人要加上。
  生2:我是22+13-6=29(人),先加上来的13人,再去掉6人。
  师:可以吗?(生:可以。)
  生3:我是22-6=16(人),16+13=29(人)。
  (生:也对的,就是分开来了。)
  生4:那么还可以这样:22+13=35(人),35-6=29(人)
  (生:我也想到了。)
  你能不能把这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协作交流。)附板书:(1)22-6+13=29(人)(2)22+13-6=29(人)
  (3)22-6=16(人)
  (4)22+13=35(人)
  16+13=29(人)35-6=29(人)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对这四种方法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第(1)种和第(3)种其实是一样的,第(2)种和第(4)种也是一样的,只是下面两种是分开写的。
  师: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这样。(学生在瞬间的思考后都欣喜地表示认同。)
  2、解决买面包问题。
  师:我们解决了看戏的问题,下面我们该去面包房了。(课件出示面包房的主题图)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小朋友再排队买面包。
  师:对呀,可能刚才小朋友玩得有点饿了吧,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济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生:当然排队。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1:面包师傅的面包有可能会不够,因为排队的还有好多小朋友。
  生2:面包师傅零钱可能会不够,找不开了。
  生3:面包师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
  生4:一个面包要多少钱?
  生5:王老师,看到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
  师:大家的想象非常丰富。可能我们平时会碰到这样的事情。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1:面包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卖去22个面包,还剩几个面包?
  生2:左边的小朋友和右边的小朋友一共买走了几个面包?
  生3:如果知道一个面包的价钱,我还能算出买8个面包多少钱了。
  师:当然,你真棒。
  生4:面包师傅那里还有多少面包没有买走?
  师:这个问题又和小精灵明明的一样了——“还剩多少个?”(课件出示对话?)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思考片刻
  师:大家在本子上试试看,该怎么列式计算。
  ——生尝试解题。
  反馈:方法(1)54-8-22=24(个)(2)54-22-8=24(个)
  (3)54-8=46(个)(4)54-22=32(个)
  46-22=24(个)32-8=24(个)
  (5)22+8=30(个)
  54-30=24(个)
  师:能不能把第(5)种方法也写成一个两步的算式呢?
  54–30=24(个)
  22+8
  (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生1:把22和8放在30的下面。(生1板书:)
  生2:王老师,我和他不一样一点。
  54–30=24(个)
  228
  (生2板书:)
  ……
  师:你们的想法都对,30就是由22+8得来的,你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创新,老师你们鼓掌。(师生鼓掌)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把30去掉,写成54-22+8呢?
  (生:不能,这样答案不一样了。)
  师:在数学中我们一般用一种小括号的形式来把这个算式写成两步式题。54-(22+8)=24(个),小括号象两扇门,把22和8这对好朋友关在一起,在计算时,我们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22+8=30,再算54-30=24,这和刚才两位小朋友的意思一模一样,只是在写法上改用了小括号。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巩固小括号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括号,你能来算一算吗?
  (课件出示算式,一组一组出示。)
  25-(5+15)==
  25-5+15=
  (1)
  25-15-9==
  25-(15-9)=
  (2)
  25-10+5==
  (25-10)+5=
  (3)
  ……
  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1:上面两组用了小括号后,答案不一样,第(3)组两题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2:小括号在前面的话,答案是一样的,小括号在后面结果就不一样。
  师:在这三组题中是这样的。
  生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
  2、拓展编题。
  师:前面大家还提到“有12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那么跷跷板那里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然后再听听你们小组中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学生边思考边小组交流。)
  反馈:
  生1:我是这样想象的,“原来有12个小朋友再玩跷跷板,有4个小朋友玩累了走了,又来了5个小朋友,请问现在有几个小朋友?”
  生2:我能解决他的问题,12-4+5=13(个),现在有13个小朋友。
  生3:王老师,我写了个算式请大家猜一猜什么意思,12-(4+5)。
  师:哇,你还用到小括号啦!(生3很是得意。)
  师:同桌相互猜猜他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猜测非常热烈。)
  生:12个人玩跷跷板,一共走掉9人,其中第一次走了4人,第二次走了5人,现在还剩3人。
  (大家一致认同。)
  师:有可能买面包去了吧。
  3、独立作业。
  师:今天大家都能积极动脑,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书本第6页的第1、2小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4:44:00 | 只看该作者

《统计》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实录: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带了点礼物想送给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出示动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动物。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喜欢哪种动物吗?

生1:我最喜欢猴子。

生2:我最喜欢熊猫。

生3:我也最喜欢熊猫。

生4:我最喜欢马。

生5:我最喜欢鸭子。

……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班上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多?

生1:我认为是喜欢猴子的人数量最多。

生2:我觉得是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3:我猜测应该是喜欢马的人数最多。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猴子的人数最多,有的同学说喜欢熊猫的人数更多,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能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呢?

生1:我建议喜欢熊猫的同学站一排,喜欢猴子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马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鸭子的同学站一排。

生2:我认为这种办法很麻烦,我们可以在纸上写出这四种动物,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去统计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这个同学聪明,提出这么好的一个办法,那我们就以画正字的方式去记录本班同学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①小组长统计各喜欢动物的人数。

②老师收集数据,老师报学生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录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2.小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统计图。(1格表示工作单位)

①学生报统计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

喜欢的动物
人数

猴子
12

熊猫
14


8

鸭子
4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喜欢猴子的有12人,喜欢熊猫的有14人,喜欢马的有8人,喜欢鸭子的有4人。

生2:我还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所收集的数据除了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来?

生1:用统计图表示。

生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

师:你们能教教老师怎样涂吗?(出示统计图)


  
  
  
  
  
  
  
  


  
  
  
  
  
  
  
  


  
  
  
  
  
  
  
  


  
  
  
  
  
  
  
  


  
  
  
  
  
  
  
  


  
  
  
  
  
  
  
  


  
  
  
  
  
  
  
  


猴子
  
熊猫
  

  
鸭子
  


生: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喜欢猴子的有12人就要涂12格;喜欢熊猫的有14人,就涂14个格子;喜欢鸭子的有4人,就涂4个格子;喜欢马的有8人,就涂8个格子。

(教师在黑板上涂,涂到第7格。)

师: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小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小组交流)

②学生合作交流尝试多种方法。

组1:我们组认为在马旁边的格子再涂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2:我们组认为现在格子不够了,就在上面再画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3:我们组认为在图的下面画5个格子,这样合起来也是12个格子。

组4:我们组觉得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不够,就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涂6个格子就是12人,这样更方便一些。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

生1:我们认为组4的方法好,这样不用涂那么多格子,可以节省时间。

生2:我也喜欢组4的方法,这样很方便。

生:……

师:既然你们都喜欢组4的办法,那我们就以这种办法去完成统计图。

③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并选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学生评论。

④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涂得非常好,当我们在遇到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者是更大的数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统计(板书课题)

⑤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刚才我们把统计图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欢猴子的人数比喜欢熊猫的人数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知道喜欢猴子的和喜欢熊猫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5:我知道喜欢熊猫的比喜欢鸭子的人数少6人。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啦!你们喜欢参加些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

师:谁来告诉老师喜欢参加些什么体育运动?

生1:我最喜欢跑步。

生2:跳绳。

生3:我喜欢打球。

生4:我也喜欢参加跑步这项运动。

……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体育运动名称)

师:老师把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板书在黑板上,下面我们推举一位统计员上台以画正字形式统计我们班上喜欢各种体育运动的人数。

①学生自己报,统计员统计。

②汇报统结果。

最喜爱的体育运动
人数

跑步
12

跳绳
16

打球
10


③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

师:同学们画得真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喜欢跑步的有12人,就涂6个格子;喜欢跳绳的有16人,就涂8个格子;喜欢打球的有10人,就涂5个格子。这样又好涂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这样的方法来涂的。

师:你们能说说你从统计图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少4人。

生2: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打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少6人。

生3: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跑步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欢跳绳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这三种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统计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统计到的数据。通过看同时也可以依据统计出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如果收集的数据过大,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更大的数去制作统计图。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每个同学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把数据填写入统计表中,并把数据大小制作统计图。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4:4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即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练习纸、卡纸、1号5号7号废旧电池、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需。
  1.多媒体出示动物园猴子玩耍场面的录象片段。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新和小丸子来到了动物园观看猴子,还给小猴子带了小点心呢。(多媒体出示零乱的饼干)
  师:有哪些形状的饼干呢?
  生: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三种形状的饼干。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可以得到发言星。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知道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呢?
  生:我可以把饼干按不同的形状分开,在每一种都排整齐。
  师:(多媒体随即展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正方形1、2、3……
  师:用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每种图形的饼干有几块,你的方法真好!!这个发言星是你的。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第一层次。
  师:看着这么多调皮可爱的小猴子,小新已经迫不及待的给小猴子喂点心了。(多媒体演示小新给猴子抛饼干。)
  师:想知道小猴子每种形状饼干各吃了几块吗?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多媒体再次演示抛饼干的过程)
  学生统计遇到困难。
  师:(看到学生欲言又止的样子)刚才老师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在心里默默的记着,你们数清楚了吗?(老师疑惑的)
  生:没有。
  师:怎么数不清了呢?
  生1:抛的很快;生2:饼干被小猴子吃掉了,我们记不清了。
  师:看来象小新抛饼干这样的过程,用我们原来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统计是不行了;用我们的小脑袋记也记不清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呀?
  生:可以用我们的笔在纸上记。
  师:你的想法真好,可以用笔记录,那怎样用笔记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同桌小朋友相互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略加指导。
  2.第二层次。
  (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那你们就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试一试,好吗?
  (2)学生开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教师巡视。(有意挑选几种典型的记录方法上台展示)
  (3)反馈,展示不同的记录方法,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录的。(实物投影出示)。
  第一种
  生1:我是这样记的,按着顺序把小新抛的形状画在纸上。
  ○△△□○△□○□△△□□○
  师:他这个方法行不行呀?
  生:行,能看出来每种形状有几个。
  第二种
  生2:我是按着形状画成了三行。
  ○○○○
  □□□□□
  △△△△△
  师:他的这个方法好不好呀?
  生:比较好,这样记能很容易看出来每种饼干抛了几个。
  第三种
  生3:我是先把三种形状画下来,再在后面用数字记录的。
  ○1234
  □12345
  △12345
  师:他的方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的方法很棒,这样记既清楚又简单。
  生:我也觉得他的方法很好。
  师:谁和他的方法差不多的?
  生:我,我是用画√来记的。
  师: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实物投影展示)这两个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先画好三种图形,在后面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既简单又清楚。
  (4)(多媒体演示整理好的几种典型方法),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好多的方法,有的按着抛饼干的顺序把饼干的形状画下来,有的按形状的不同画成了三行,还有的先画出了三个图形,再在后面画上相应的记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二种,按形状画成了不同的三行来进行记录,能清楚的知道每种形状的饼干有几个。
  生:我喜欢第三种,这种统计方法既简便又清楚。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三种的吗?
  生:(大部分都举手)我。
  师:看来刚才那两位同学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能得创新星吗?
  生:能(投以赞同的目光)。
  师:大家都喜欢用符号来记录,除了画√,写1234,有没有其他简单的符号了?
  生:有(用1、2、3、4;11111111;一、一、一、)教师随即板书。
  3.第三层次。
  (1)师:看着小新抛饼干给猴子吃,小丸子觉得有趣及了,也想来试试,我们也来帮小丸子统计一下每种饼干抛了多少块,好吗?。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多媒体演示小丸子抛饼干)
  (2)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交流学生统计的结果
  (预先准备多张卡纸,指名学生在纸上完成,然后选择较好的三张贴于黑板)。
  师:刚才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想到用了这样的简单的符号来记录小丸子抛饼干,在这些符号中那种符号你觉得最简便啊?
  生:画√。
  生:写111的方法。
  师:向黑板上这几种都比较简单。
  (3)指导学生把正确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师: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出统计的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统计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图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一共
  个数
  5
  5
  4
  14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有5个,正方形有5个,圆有4,一共有14个。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比圆多一个。
  生:我知道了圆最少,三角形和正方形一样多。
  ……
  (4)师小结:刚才我们帮助小新和小丸子统计了抛饼干的个数(板书:统计)。好多同学想到了先画出了三个图形,再在后面画上简单的符号来记录。如11111;一一一一一;√√√√√等。
  三.巩固实践,拓展延伸。
  1.第一层次。
  (1)师: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这样的统计。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练塘中心小学一(4)班的小朋友举行了一个“保护地球环境”中队活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各个小组分别收集到了很多废电池,今天老师也带来了。
  (2)师介绍:有三种,电池最大1号电池、5号电池、小的是7号电池。
  (3)师:下面请小组长委派一名小朋友报电池名称,其余三人分别在练习纸上做记录。
  这里教师讲清合作要求:下面请报名称的同学任意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废旧电池,说出名称,再放入另一个袋子里,其他三人做好记录,依次完成统计。
  1号电池
  5号电池
  7号电池
  师:并且完成第二张统计表。
  型号
  1号电池
  5号电池
  7号电池
  合计
  个数
  (4)指名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们小组统计出的结果怎么样?
  生:我是用√的方法记录的……
  (5)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从统计的表里我知道了……
  (6)这里教师强调环保教育:是呀,我们一个小组收集到了十几个废旧电池,我们全班会有上百个,如果我们全校同学都参与到收集活动中来那会有很多很多。我们学生如果都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的活动中来,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环境会更加美丽。
  2.第二层次。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老师这里有一张小朋友课程表,(用上课班级的)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数学、语文,你还喜欢什么课呀?
  生:我喜欢艺术。
  生:我喜欢体育。
  ……
  (2)师:你想知道你一周要上几节数学语文和你自己喜欢的课吗?
  生:想。
  师:那我们用今天学到了统计方法一起来统计。
  师:把你喜欢科目填写在表格第三行。
  全班统计。
  数学
  语文
  (3)填写并分析统计表。
  科目
  数学
  语文
  节数
  交流时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
  四.课堂小节,课后延伸。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统计)师小结统计的方法。
  2.师:恩我们今天小朋友都非常认真,老师也奖掉了好多创新星、合作星、发言星,有什么办法知道各奖掉了多少呢?(统计)好,那请得到星的小朋友起立,我们首先用掌声来祝贺他们。(热烈的掌声)
  现在请得到星的小朋友依次报你得星的名称,其他小朋友在下面这张表中进行统计。
  3.师也在电脑中进行统计。
  4.展示结果。
  创新星
  合作星
  发言星
  5.填写统计表。
  创新星
  合作星
  发言星
  人数
  6.师:哇,有这么多同学得到了星,其他小朋友不要灰心,只要我们也积极发言,大胆创新,团结合作,相信你也能得到星。
  7.课后请你在生活中选择一项你想统计的内容进行统计。并和你的同学或家人、老师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4:4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纪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会把整理出来的数据填在统计表里,能利用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统计活动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统计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学生产生记录的需要,自主选择记录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能够选择即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进行记录。
  教学具准备:
  统计记录表3张,配套课件,白纸3张
  教学过程:
  一、唤起回忆,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想带小朋友去参观动物学校,你们高兴吗?好,先闭上你的眼睛。啊,动物学校到了,多有趣啊!(多媒体出示)小动物们在欢迎小朋友呢。你们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学生口答)你观察的真仔细。可是,小动物们排得多乱呀。要想很清楚地看出每一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动物来排一排,数一数。
  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多媒体演示)谁来说说小兔、小猴、小狗各有几只?
  2、师小结:我们把每种动物排成一排,再数一数就能很快知道每种动物的只数。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就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统计方法。今天老师想再跟小朋友一起到统计王国去玩玩,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统计
  1、引发认知冲突
  师:这是一座美丽的图形屋,图形屋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多媒体出示),看着这个图形屋,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现在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1)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在这个美丽的图形屋里,都住着哪些图形娃娃呢?一共有多少个?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多媒体第一次播放,图形出来一个消失一个)
  生观察,然后反馈。
  (2)观察得真仔细。哪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每种图形娃娃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回答:没有)刚才没有注意?那好,我们再来数一数。(多媒体第二次播放)(3)师问:正方形有几个?(……个)那三角形呢?哦,你只来得及数正方形了。三角形有几个呢?(生答)那圆形呢?看来,你只顾数三角形了。有那没有哪个小朋友能说出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为什么你们会数不清楚?
  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很清楚地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留给思考的时间)想出来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1、分工数。(师问:怎么分工?)我们一个小组4个人,每人数一样,一个同学统计下来,就可以了。(师:小组分工合作数图形,这倒是一个好主意。看来,你还真会合作学习。现在,我们就按照他的方法小组分工合作数图形。好,现在线准备一下。(多媒体第三次播放)学生数,反馈。
  师问:如果让你一个数,你有什么好办法把每种图形的个数都数出来呢?
  生2、分一分、数一数。(师:可是这些图形娃娃都跑走了呀,要想把它们分一分,必须先留住它们,我们怎么样就可以留住它们了呢?)
  生3、我们可以把图形画下来。(师:对呀,把图形画下来,这就是一种记录的方法。)
  2、探究统计方法
  (1)想一想,该怎么记呢?(留给思考的时间)想好了吗?
  (2)为了记得准确,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来当播音员,他报图形,其余的小朋友来记。谁愿意?
  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上来报图形的小朋友必须声音响亮,报得清楚,出来一个报一个,不能重复报,也不能少报。记录的小朋友不看屏幕,要仔细听、认真记,听一个,记一个,不能多记,也不能少记。听明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准备开始。
  (3)学生统计,师巡视。
  (4)反馈交流。谁愿意把你记录的展示给大家看?
  A、随机记。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录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第1种方法。哪些同学跟他一样?(贴在黑板上)
  B、分类记。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录的吗?(贴在黑板上)这种方法可以吗?我们把它称为第二种方法。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好一些?
  C、画符号。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小朋友是这样记录的。我们先请他来介绍一下他是怎么记录的。(学生边说,教师边相应板书规范统计方法)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很好?哎呀,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想到呢,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我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第三种方法。(贴在黑板上)
  (4)比较: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那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5)交流后师小结:第三种方法即清楚又方便,如果让你重新记录一次,你会用哪种方法?(学生说第三种,老师再次强调规范)先把要统计的图形画下来,然后每出示一个,就在相应的下面用符号做一个记好。我们除了可以用"√"来表示,还可以用哪些符号?(板书有代表性的符号)
  (5)现在我们就用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进行统计。(多媒体第四次播放)
  (6)反馈,让学生说说统计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3、整理、分析数据
  (1)刚才我们记录了一些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统计了它们的个数,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又想到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小结统计方法
  我们是怎样统计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的?(分类记录下来)。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方法,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这种方法是怎样记录的呢?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统计的东西很多,如果让你当回小小统计师,你想统计什么?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1、统计天气
  (1)认识三种天气的标识。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连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你们看,这是晴天(课件出示)我们就用太阳来表示晴天。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除了晴天,还有什么天呢?(雨天、阴天)。学生边说师边课件出示,板书简笔画。
  (2)课前老师收集了我们丹阳地区去年三月份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你能统计出每种天气的天数吗?拿出第二张表格准备记录,你准备用什么符号记录?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
  (3)反馈,第一次快一点,让学生感觉来不及,感受只能用符号才能记全。第二次再统计,然后说说你两次统计比较有什么感受。
  (4)把你记录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5)谁来汇报一下你统计的结果。
  (6)仔细观察,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人小组互相合作,一个人提问题,其余小朋友解答。
  2、统计文具
  我们不仅可以统计天气情况,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德文句。下面我们就以四人小组统计你们小组里的钱币、橡皮、直尺的数量。
  (1)先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记录?
  (2)请小组长拿出第三张表格,把你们组里四个人的钱币、橡皮、直尺的数量记录在上面的表格中,再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
  (3)反馈。展示表格,你们小组里哪种文具最多?哪种文具最少?
  四、引导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统计王国,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
  从上述教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课堂参与度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悟到了这次教学比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用创造引发了创造。
  原有教材提供了一些混放在盘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随机报图形名称,人为创造一个随机性统计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出先做记号再数一数的统计的新方法,。这样的问题,学生其实用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统计方法,直接分一分、数一数,就能又快又好地解决了。相比之下,先记录再统计的方法就有"舍近求远"之嫌了,整个探索过程就变成了为探索而探索,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就要从现实性和趣味性相整合的角度出发,创设图形娃娃欢迎小朋友的情境,把静止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嫁接于学生生活中熟悉喜爱的图形娃娃,让它们动起来。怎么知道每种图形娃娃各有几个呢?运用原有的知识来分一分,数一数,肯定不行了。因为图形娃娃走掉了,没有办法再分再数。当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得想一个新的办法""怎样就能留住它们"就成为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绪中,再这样一个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灵感涌动的空间。学生每一种方法的产生,伴着彼此充满智慧的思维的碰撞,为学生带来无尽的成功的愉悦体验。
  由此,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囿于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创造,应当从教师自己做起,让创造引发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认识时间》课堂实录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喜欢看什么动画片,谁向给大家说一说。
  生1:我喜欢看《七龙珠》。
  生2:我喜欢看《小熊维尼》还有《蜡笔小新》。
  师:你呢?
  生3:我喜欢看《小熊维尼》还有《蜡笔小新》。
  师:行,你呢?
  生4:我喜欢看《大耳朵图图》。
  师:《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片都谁看过?你们都喜欢大耳朵图图是吧?
  生齐答:是!
  师:大耳朵图图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你们想知道,他在看动画片前,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想。
  师:好,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
  图图:妈妈,我向看一会儿动画片行吗?
  妈妈:行啊,那你去看看演动画片的时间到了吗?
  图图:妈妈,我不认识这个时间。)
  师:原来图图不认识这个时间了。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这是几时呢?
  生:五时多。
  师:你再说说?
  生:是五时多。
  师:是五时多,多多少分呢?这节课我们就和图图一起来认识时间。
  师:我们要想认识时间可离不开钟表这个朋友,那老师就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钟表模型,请你们把它拿出来,好,仔细的观察一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想好后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小组讨论)
  师:好,说完了吧,老师这准备了一个大的钟表模型。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到前面指给大家看看。谁想来?
  生:钟表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1到12个数字,有12个格。
  师:谁还想来?
  生:我看间钟面上有时间还有分针,还有1到12个数字,后面还有1个小格子。
  师:还有小格子,好,那刚才有同学说有12个大格,谁能到前面数数有哪12个大格。好,你来。
  生:1,2。
  师:哪是大格?
  生:1,2,3,4,5,6,7,8,9,10,11,12。
  师:好,这12个大格你们也数出来了吗?
  生:数出来了。
  师:那我们来看,钟面上除了有12个大格以外,还有和它不一样的格吗?
  生:钟面上还有小格子。
  师:小格子,指1个小格子?这是1小格,还有什么?
  生(手指钟面):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师:你数的真不错,没错,像这样的小格,你们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在你的钟表模型上,找两个小格给同桌看一看?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大格间有几个小格呢?有知道的你说说。
  生:有5个小格。
  师:你呢,拿话筒说说。
  生:有5个小格。
  师:那是不是五个小格,我们数数。
  生:1,2,3,4,5。
  师:你数的是几个小格?
  生1:我数的是5个小格子。
  师:你呢?
  生2:我数的是5个小格子。
  师:你呢?
  生3:我数的是5个小格子。
  师:那是不是五个小格,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可以和屏幕一起数,声音大一点。
  生:2,3,4,5。
  师:原来1大格间,确实有5个小格。那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们有信心把它数好吗?
  生:有。
  师:这回我们比比,看谁数的最仔细。
  (学生讨论)
  师:数完了吗?
  生:数完了。
  师:谁告诉大家,你数出多少个?你来说。
  生1:我数的是60个。
  师:后面那个小男生?
  生2:我数的是60个。
  师:你呢?
  生3:我数的是60个。
  师:都数的是60个是吗?
  生:是。
  师:那你是怎么数的?你是怎么数的?你说?
  生:我是一大格,一大格数的。
  师:你给大家上前面数数,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数的?
  生:5。
  师:从12开始数,到几?
  生:5,10,15,20,25,30,35,40,45,50,55,60。
  师:数的不错,谁和他数得一样,你们像她这样数会数吗?
  生:会。
  师:自己再数一遍。
  (学生讨论)
  师:她表现的多好啊,数完马上就坐好了。谁愿意上前面再给大家数一遍?那个小男生,来吧。
  生:5,10,15,20,25,30,35,40,45,50,55,60。
  师:数的也不错,谁还想来?来,那女的。如果你喜欢那可以和她一起轻声数。
  生:5,10,15,20,25,30,35,40,45,50,55,60。
  师:好,坐下。那钟面上通过我们的数,一共有这样的60个小格,那我们就看分针,走了1小格是几分啊?你说?
  生1: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谁还来说?
  生2: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不错,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两小格呢?你说?
  生3:分针走两小格是2分。
  师:谁还想说?
  生4:分针走两小格2分。
  师:嗯,走两小格。
  生5:分针走两小格是2分。
  师:对,那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你说?
  生6: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钟。
  师:谁还来说?
  生7: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
  师:不错,走到1是5分钟。那分针如果从12走到2是几分?你说?
  生8:12走到2是10分。
  师:分针从12走到2。
  生8:分针走到2是10分。
  师:谁还能说?
  生9:分针从12走到2就是10分钟。
  师:对,分针从12走到2是10分钟。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3。多少分?
  生10: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钟。
  师:你再说?
  生11: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
  师:对,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4是多少分呢?走到5是多少分?走到6、7、8,9、10、11、12各是多少分,你知道吗?
  生:知道。
  师:自己边指边说一说。
  (学生讨论)
  师:说过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好,说完了吗?
  生:说完了。
  师:我看哪个小朋友说完了?真不错,谁想给大家说,你说,那个小女生?
  生1:分针走到4是20分钟,分针走到5是25分钟。
  师:谁想接着说?你说?
  生2:分针走到6是30分钟。
  师:不错,接着说。
  生2:分针走到7是35分钟。
  师:谁想接着说?来,那小女生?
  生3:分针走到8是40分钟,分针走到9是45分钟。
  师:谁还想说?
  生4:分针走到10是50分钟,分针走到11是55分钟。
  师:到底是55还是60?
  生4:55分钟。
  师:好,最后一个谁想说?
  生(齐举手):我!
  师:都想说,告诉老师,分针走到12是?
  生:60分钟。
  师:60分钟,这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生:60分。
  师:真不错,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我们认时间时,不仅要看分针,而且要看?
  生:时针。
  师:好,下边我们和图图比一比,谁认的时间好。这是几时?
  生:5时。
  师:好,继续看,这是几时呢?来举手回答,你说说吧?
  生1:是5时多。
  师:你呢?
  生2:是5时多。
  师:你们都同意是5时多吗?
  生:同意。
  师:好,分针,时针继续往下走。这还是几时多?一起告诉老师?
  生:5时多。
  师:那你怎么看出来是5时多的?你说。
  生:时针指到5和6之间。分针指到8,所以就是5时8。
  师:5时多,你再说说?
  生:时针指向5和6的中间,还没有指到6,指到5和6的中间,所以就是5时多。
  师:中间,可以说5和6的之间。好,所以他就是5时多。我们继续看,这是几时多?你说?
  生:是6时多。
  师:你说,那小女生?
  生:是6时多。
  师:你们都同意是6时多吗?
  生:同意。
  师:那是6时多多少分呢?好,有知道的,那自己想好了,说给同桌听一听,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
  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两大格是10分钟。
  师:都说完了,这么快,说完了点点头,老师看一看,那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多出多少分。你说吧。
  生:多出10分钟。
  师:怎样想的?
  生:因为一大格是5分钟,两大格就是10分钟。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这是几时几分?你说?
  生1:6时10分。
  师:不错。你说?
  生2:6时10分。
  师:再大声?
  生2:6时10分。
  师:你说?
  生3:6时10分。
  师:都同意是6时10分吗?
  生:同意。
  师:真了不起,认对了,我们继续看。这是几时几分呢?
  生1:7时2分。
  师:你再重新说一下?
  生1:这是7时20分。
  师:你很了不起,这个时间认的很准确,谁还能说?你说。
  生2:是7时20分。
  师:你再说说?
  生3:是7时20分。
  师:你再说说?
  生4:是7时20分。
  师:声音再大点,大点声再说一遍?
  生4:是7时20分。
  师:7时20分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不错。你说?
  生1:这是8时半。
  师:你说。
  生2:这是8时半。
  师:我们还可以说成8时多少分?
  生:30分。
  师:对,8时半也就是8时30分。注意看。谁认识这个时间?你说。
  生1:30多。
  师:30多多少分?
  生1:45分钟。
  师:谁还想说,你再说说?
  生2:这是40多。
  师:到底是30多还是40多。
  生2:30多。
  师:为什么是30多,谁给大家说说?你说说。
  生3:因为是时针指向3和4的之间,分针指向九所以就是30多。
  师:多多少分?
  生3:30多45分。
  师:这回听明白了吗?你再站起来给大家说一下这是几时几分?
  生4:这是30分。
  师:30多少分?
  生4:30,45分。
  师:说对了,谁还想说,声音大一点告诉大家?
  生5:这是3时45分。
  师:不错,这就是3时45分。再看,这个时间可难,谁认出来了?你说说。
  生6:5时55分。
  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7:5时55分。
  师:都认为是5时55分吗?就没有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8:这是4时55分。
  师:那你说说怎样想的,为什么是4时55分呢?
  生8:因为那个时针快指到5,然后那个分针指到11,所以就是4时55分。
  师:谁还能给大家说说?
  生9:时针指向5,分针指向11,所以就是5时55分。
  师:不是正好指向5,而是接近5。好,我们来看。时针在4和5之间,接近5,到5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说它是40多,分针指向11,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55分。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好,小朋友们,这会我们来看图图看动画片的时间,这会谁认识?
  生1:这是5时35分。
  师:谁还想说,来说?
  生2:这是5时35分。
  师:你再说?
  生3:这是5时35分。
  师: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时间,那你是怎么认识时间的,有什么小窍门吗?想好后,说过小组内的同学听听。好,开始。
  (学生讨论)
  师:好,谁想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时间的?
  生:我是先认识钟表,再认识钟表上的1小格是1分钟,再认识1格是5分钟,数学老师教我们了5,10,15,我就这样数了就认识时间了。
  师:您刚才说1小格1分,走1大格是5分,说的是分针,那时针呢?
  生:时针,分针走1圈时针就走了1格。
  师:你知道的真多,谁还想说说,你怎么认时间的?你再说说。
  生:因为数学老师教过我们,分针走1小格是1分,然后那个时针走1大格就是1个小时。
  师:走的1大格就是1小时,以前学过这个东西是吗?以前你们上过这个?
  生:是。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这里的时针在5和6之间,我们就确定是50多,再看分针指向几,我们根据走1大格是5分,再确定是多少分,这样我们就知道是几时几分了,你们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图图也和你们一样,学会了认时间,他非常高兴,想和大家共同听1分钟的歌曲。
  (听歌曲)
  师:歌还没有听完呢,1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对,那你觉得1分钟的时间怎么样?你说说。
  生:我觉得1分钟的时间很快。
  师:很快,的确,1分钟的时间快的连一首歌都听不完,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能做到吗?
  生:能。
  师:我看谁像能做到的孩子,不错。我们会认几时几分了,怎样写几时几分呢?我们来看屏幕,这是几时几分?好,你来说?
  生:这是11时5分。
  师:好,11时5分,我们可以写做11时分。那么这个时间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我们来看,因为是5分,不满10分,所以我们在小圆点右边的第一位,添写一个零。这个时间我们还可以写做11时05分。像这样的时间,你们会写吧。
  生:会。
  师: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题卡,先认一认题卡上的时间,然后再把它写下来。
  (学生答题)
  师:好,你上前边来,写完了吗?
  生:写完了。
  师:拿着你的题卡,上这来。我们看看各位小朋友写的。你给大家说说,第一个是?
  生:第一个是6时5分。
  师:再读下边这个?
  生:第二…第一个下边…
  师:有点紧张了,那老师替你读一下?第一个是6时5分,还可以写做6时05分,对不对?
  生:对。
  师:第二个,1时50分,1时50分。对不对?
  生:对。
  师:下次再勇敢点,好吗?好,回去坐,那我们会写几时几分了,那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所写的时间,因为时针没有指到2,所以我们说它是1时50分,那我们再来看,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看看他们各走了多少?
  (播放课件)
  师:我们再看一遍,认真观察。那么时针和分针刚才我们通过演示,发现什么了?你说?
  生:我发现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1圈。
  师: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正好走了1圈。那么这里的分针,走1圈是多少分?一起告诉老师
  生:60分。
  师: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
  生:5分。
  师:时针走1大格是几时?
  生:1时。
  师:对,时针走1大格是1时。那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知道,你来跟大家说一下。
  生:1时和60分是一样的,因为60分是1小时,1时就是一个小时,1小时就是60分。
  师:哦,1小时也就是60分,那我们来看,我们来看这个实物钟表。可以观察,因为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又同时停,虽然他们所走的路程不同,但他们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1时就等于60分。谁给大家读一遍?好,你来读。
  生1:1时等于60分。
  师:谁能声音响亮点?
  生2:1时等于60分。
  师:再给大家读一下。
  生2:1时等于60分。
  师:反着读,谁还能读?你读?
  生3:60分等于1时。
  师:不错,1时等于60分,60分等于1小时,图图也知道了,而且他做什么事情都知道看时间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图图每个时间里,我们来看屏幕,你知道图图每个时间里都做什么吗?自己先说一遍,开始。
  (学生讨论)
  师:好,看第一副图。谁说?来,你说。
  生1:图图在7时5分的时候在吃饭。
  师:那7时5分是早晨呢还是晚上呢?
  生1:7时5分是早晨。
  师:看图图表现的多好啊,能够天天坚持吃早餐,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老师看看谁能天天做到。不错,我们看看第二副图,你来?
  生2:图图在9时多时在上课。
  师:9时多多少分?
  生2:多25分。
  师:上午9时25分,图图在上课,看图图表现的怎么样?你说说。
  生3:表现的很好。
  师:非常积极,你们想和他比一比吗?
  生:想。
  师:我们再看看。你来说?
  生4:图图6时15分在做作业。
  师:在写作业呢,图图写作业时遇到困难了,如果是你写作业遇到困难,你会怎么样,你会怎么做,你说?
  生5:我会让家长帮我。
  师:让家长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最后一幅,再不说没机会了,那个女生,你说。
  生6:图图8时35分的时候在睡觉。
  师:在睡觉,是晚上还是早晨。
  生6:晚上。
  师:图图是晚上8时35分休息的,那你们晚上几时几分休息,会拨这个时间吗?
  生:会。
  师:好,它出你们的实物钟表,拨出你们晚上休息的时间。
  (学生讨论)
  师:拨好了吗?
  生:拨好了。
  师:你给大家说说,你几时休息?
  生1:我拨的是9时休息的。
  师:9时休息的,拨对了。谁还想说说。你说是。
  生2:我拨的也是9时休息。
  师: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吗?有,你说说。
  生3:我拨的是10点5分休息的。
  师:10点5分休息的,我们来看一下他拨的对不对?来看这个,对不对?对了,好,我们来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在咱们来看,这是在哪?
  生:天安门广场。
  师:北京天安门前,这是今年五月一日北京天安门前升国旗的时间。谁认识这个时间?来,那女生
  生:是4时50分。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再看这是一张北京西到郑州的火车票,你知道是几时几分开?
  生:9时05分开。
  师:这是一个城市钟楼上的时间,谁认识?好,你说。
  生:3时多。
  师:几时几分,谁愿意帮帮她?你说。
  生:10时20分。
  师:10时20分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再来看,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在运动赛场上,时间显得更为重要,你们看这是谁啊?
  生:刘翔。
  师:大声告诉老师。
  生:刘翔。
  师:有关刘翔你都知道什么啊?你说。
  生:我知道刘翔叔叔跑的很快。
  师:跑的很快,对,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他以12秒91的成绩赢得了冠军,那这里的秒也是一个时间单位,有关秒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好不好?
  生:好。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先学到这,下课。
  生:老师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课件显示)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学生猜测。)
  有的学生猜是2时,有的猜是12时10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最常见的吃午饭的时间这一事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尝试、猜测。在出现不同答案时进行质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由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a.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b.分组汇报议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四人一组探索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认识几分。
  a.师: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生: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对。(课件演示1分。)
  师: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为什么?(5分。)
  b.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
  c.小组交流后,汇报进几分。(课件演示10、15、20等)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学生想办法记住。)
  d.课件演示分针走到5、8各是几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在这里老师又设计了第二次小组学习活动,给予了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同时又借助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认识1时=60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显示。)
  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个大格。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时=60分。
  [用课件生动的演示时和分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发现1小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了。
  5.学习读时间
  师:现在你知道小红的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是12时10分的?
  a.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b.介绍方法。
  生:我的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是12时10分。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过头来,自己来思考、探索读几时几分的方法。通过第三次合作学习,让学生小组交流、同桌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读几时几分这一时间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c.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老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d.练习。那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几时几分吗?(课件显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同学们都能正确读出这些时间,你能把它们记下来了吗?
  学生独立写,两生上黑板写。写完后,教师讲解说明两种不同的记时法。
  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做几个练习,看谁学的最棒,好不好?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拨表练习。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想。)
  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能。)请同学们拿出表准备好。(课件显示。)
  我上午8时15分上第一节课,11∶20下班。下午2∶10上班,4时55分下班。
  同位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拨完一个就集体订正,或同位互相检查。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些基本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同时让学生动手拨出时间,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地位。]
  师:下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看现在的时间是多少?(让学生观察实物投影仪上的手表。)
  回家后,把你上午和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记下来好吗?
  专家评析
  在本节课中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在此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他时而参与学生的观察、研究、讨论;时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时而对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时而为学生汇报的研究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升华;在整堂课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并非一成不变的。
  2.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三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地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读写时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4.整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无论从课的导入,还是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最后的巩固练习,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7: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