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资料 认识形象 体会寓意
──《寓言两则》教学建议
云南省建水县第四小学 李桂芳
《寓言两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没有听从街坊劝告修补羊圈,直到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讲的是某人要去南方的楚国,却往北走,结果越走离楚国越远。说明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即使条件很好也达不到目的。教学这两则寓言,要引导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第一则:亡羊补牢
一、激趣导入,回顾“寓言”
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更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埋下伏笔,可以这样设计“导入”环节:同学们听说过“魔袋”吗?你头脑中的“魔袋”是什么样的呢?(畅谈“魔袋”的神奇。)教师接着引导:有人说寓言就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谁能从这“魔袋”里取出更多的东西。(板书课题:寓言两则)继而追问:“两则”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哪些寓言?(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寓言和自己课外阅读所知道的寓言)这些寓言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我们学寓言要学些什么呢?(弄懂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
二、初读故事,了解情节
先由教师叙述:“有这么一个养羊人,曾经遭受了两次丢羊的损失,此时的他后悔不已。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下子把故事的高潮托出来,学生的心被紧紧抓住,他们势必要思考:那个人为什么丢了羊?为什么丢了一次还会丢第二次?他后悔什么呢?接下来他会做些什么?结果会怎样呢?强烈的好奇心必将驱使着学生急于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时教师安排学生自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读后交流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说说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查字典找一找“亡”和“牢”有哪些义项,在“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分别应该选择哪一项,说说“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
三、潜入文本,研读文字
在学生大致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应抓住关键词句仔细品味,让他们感悟到故事内容的丰富,同时获得对人物形象的清晰印象。可抓住与“亡羊”和“补牢”相关的词句咀嚼品味。
1.寻“亡羊”之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这句话点出了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告诉我们养羊人终于找到了丢失羊的原因。理解“窟窿”可以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其大小(够一只狼或羊出入)。理解“钻”可以引导学生琢磨和想象狼看到窟窿时的惊喜与迫切进入羊圈的心理。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狼想吃羊啊想得疯狂,叼走一只羊是狼梦寐以求的渴望,这个窟窿成就了狼的梦想,一只可怜的羊成了狼的美餐。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一组对话揭示了第二次丢羊的原因。“赶快”表现了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对他遭受丢羊损失的同情,诚恳劝他修补羊圈已经刻不容缓。“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反映出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满不在乎,不以为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街坊的诚恳态度和养羊人的满不在乎。
2.思“亡羊”之痛。虽然遭受了一次丢羊的损失,养羊人却满不在乎。享受了美味佳肴的狼更加惦记着那个窟窿,惦记着羊圈里那一只只肥美的羊。窟窿依旧在,狼如愿以偿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养羊人出乎预料地重复了昨天的损失。此时,“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后悔什么呢?“后悔”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养羊人为自己没有虚心听取邻居劝告,没有采纳邻居的意见及时修补羊圈而自责,为又一次丢失一只心爱的羊而痛心、后悔。此时此刻,他承受的不仅仅是丢羊之痛,更令他难受的是,自己没有把街坊的劝告当回事,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再次遭受损失。)沉浸在“亡羊”之痛中的养羊人渐渐清醒过来,他意识到:如果不马上修补羊圈,第二天、第三天……羊会一只只丢失,后果不堪设想,得赶紧修补羊圈,每延迟一天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损失。
3.悟“补牢”之切。引导学生抓住“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这个句子深入理解这层意思。“赶快”让我们体会到养羊人意识到修补羊圈已经刻不容缓,只要窟窿存在一天,丢羊的悲剧就会再次上演,他当机立断,及时修补羊圈。“结结实实”让我们看到的是养羊人决不给狼可乘之机的决心和修补窟窿的精益求精。他把羊圈修得牢不可破,足以让狼望“羊”兴叹。
4.看“补牢”之果。养羊人倾尽心力修补的羊圈能否如他所愿呢?故事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补牢的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从此”在这里是指羊圈修好以后。“再也没丢过”指羊圈修好以后养羊人就不再遭受丢羊的损失。这说明:修补羊圈还算及时;修补羊圈所作出的努力没有白费。上文的“结结实实”在这里得到了验证,结结实实的羊圈彻底泯灭了狼的梦想与希望,有效地阻止了狼去接近羊,保住了更多的羊。
四、深入思考,领悟道理
通过对故事的深入研读,故事内容变得丰富了,养羊人的形象也明晰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并想象:①如果养羊人在第一次丢羊时就听取邻居的劝告,接受邻居的建议,及时修补羊圈,结果会怎样?②如果养羊人丢了第二只羊后还不修补羊圈,结果又会怎样?然后让学生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养羊人说说心里话:赞扬他知错后能及时改错,彻底改错,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告诉他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改错越早,损失就越小……接着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讲讲类似的事情,说说这些事情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内心感悟。)
|
|